三江源、青海湖 高原濕地生態美
編者按: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開幕式上發表致辭指出,中國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0%,把約1100萬(wan) 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ti) 係,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鬆嫩鶴鄉(xiang) 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
近年來,我國多地多部門共同努力,加大對濕地及其生態係統的保護力度。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li) 中國·大美濕地”係列報道,關(guan) 注各地濕地的保護與(yu) 修複進程。
遠山覆蓋著薄雪,冬去春來,冰封待解的青海湖宛如深藍色的寶石。曾經熱鬧不已的鳥島、群魚爭(zheng) 渡的泉吉河,仿佛已迫不及待要告別冬日的寂靜,醞釀著這片大美濕地即將到來的驚豔。
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青海濕地麵積7651萬(wan) 畝(mu) ,占全國濕地總麵積的21.86%,包括森林沼澤、沼澤草地、內(nei) 陸灘塗、沼澤地四個(ge) 類型。青海省林草局濕地管理處處長馬建海介紹,青海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這裏獨特的大麵積濕地生態係統。
為(wei) 保護好珍貴的高寒濕地和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景觀,青海構建濕地分級保護管理體(ti) 係,嚴(yan) 格濕地資源監管體(ti) 係,推進濕地保護修複體(ti) 係,完善濕地監測評價(jia) 體(ti) 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複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構建保護體(ti) 係,讓濕地能休養(yang) 生息
青海湖畔,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科科長孫建青正與(yu) 同事、專(zhuan) 家進行保護區2022年度生物多樣性綜合調查。“這是我們(men) 連續第十五年聯合科研院所為(wei) 青海湖‘體(ti) 檢’。”孫建青說。
作為(wei) 青海湖特有的指示性物種,青海湖裸鯉對維持青海湖流域“水—魚—鳥”生態鏈安全和生物多樣性至關(guan) 重要。如今,裸鯉蘊藏量已從(cong) 2002年的2592噸恢複到2022年的11.41萬(wan) 噸。
變化的關(guan) 鍵在於(yu) 保護封育。“2021年,青海省開始實施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魚,為(wei) 期整整10年。”孫建青說。
近年來,青海實施最嚴(yan) 格保護,以製度體(ti) 係的完善助力濕地保護修複。2017年開始,青海湖鳥島、沙島景區不再對外開放;2018年,黃河上遊年保玉則景區永久關(guan) 閉……如今,年保玉則景區原有旅遊設施均已拆除,草甸複歸天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島景區關(guan) 閉後,鳥類繁衍生息複歸安寧,種群數量不斷提升。沙島周邊也逐步恢複水草豐(feng) 茂的景象,實現綠進沙退。
青海湖濕地指示性物種水鳥的種類已由2017年的92種增加到2021年的97種,棲息水鳥數量較2017年的33.6萬(wan) 餘(yu) 隻增加69.9%,達到2021年的57.1萬(wan) 隻,青海湖成為(wei) 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數量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
2021年,青海湖水體(ti) 麵積較2017年增大2.9%,達到4625.6平方公裏;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哈爾蓋河、泉吉河等8個(ge) 監測斷麵水質均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達到100%。
青海湖濕地的保護成效,源於(yu) 一係列保護措施。2013年9月,青海頒布實施《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此後陸續出台《青海省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實施意見》《青海省濕地名錄管理辦法》《青海省草原濕地生態管護員管理辦法》等。去年初,青海又將“濕地保護率”納入林(草)長製考核體(ti) 係。
同時,青海加快構建濕地分級保護管理體(ti) 係。青海省國家濕地公園數量從(cong) 2013年的1處增長到目前的19處,其中16處已通過國家試點驗收。通過劃建濕地公園等搶救性保護措施,青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濕地公園為(wei) 補充的濕地保護體(ti) 係,全省過半的濕地麵積列入保護範圍。
青海還實施草原濕地生態管護員製度,在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22縣區設置近千名濕地生態管護員。
深入推進保護治理,珍稀物種顯著增多
除大麵積高寒濕地外,青海還擁有草原、灌叢(cong) 、森林等生態係統。近年來,在保護好濕地生態的同時,青海重視各種生態係統的保護,多種野生動物數量顯著增長。
昆侖(lun) 山口,群峰覆雪,郭雪虎駐足索南達傑烈士紀念碑前,又一次獻上潔白的哈達。回頭望,可可西裏一派勃勃生機。
身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裏管理處卓乃湖保護站副站長,郭雪虎去年帶隊組織了4輪共近3個(ge) 月的無人區巡山任務,完成藏羚羊群大規模遷徙、產(chan) 仔的平安護航。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初盜獵活動猖獗,到建立自然保護區、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an) 、納入三江源國家公園一體(ti) 化管理……在一代代保護者努力下,2006年以來,可可西裏再沒響起過盜獵的槍聲,藏羚羊種群數量也從(cong) 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如今的7萬(wan) 餘(yu) 隻。
可可西裏禁止非法穿越,木裏礦區種草複綠麵積達23.3平方公裏,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798個(ge) “問題圖斑”全麵完成整治……在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看來,變化來自堅決(jue) 扛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使命責任,來自讓最美自然享有最嚴(yan) 保護的持續發力。
三江源地區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總麵積39.5萬(wan) 平方公裏,約占青海省總麵積的54%。隨著濕地保護等工作的推進,黃河源頭濕地的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不斷提升,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77個(ge) 增加到5849個(ge) ,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56.3%,野生動物由原來的79種增加到106種。
旗艦物種頻現,“自然綠肺”愈趨健康
三江源、青海湖濕地保護的顯著成效,隻是青海濕地這片“自然綠肺”愈趨健康的縮影。最能體(ti) 現“肺活力”的,莫過於(yu) 當地旗艦物種的生命活力。“了解旗艦物種種群數量、活動區域,對把握生物多樣性整體(ti) 保護狀況具有全局意義(yi)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jun) 說。
青藏高原旗艦物種是雪豹。2020年1月,位於(yu) 青海省西寧市的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紅外相機記錄下一隻成年雪豹在大雪間行走的影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後的同一天,這個(ge) 保護區的紅外相機又捕捉到雪豹影像。“而且是一隻母雪豹帶著兩(liang) 隻小雪豹出現在山頂的岩石間,遠處大雪封山,而它們(men) 體(ti) 型健碩,說明野外過冬食物充足。”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部副主任劉維軍(jun) 介紹,這說明當地自然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分布豐(feng) 富、生態結構趨於(yu) 健康。
近年來,數字化監測水平的提升,為(wei) 青海物種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效手段。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對省內(nei) 典型區域的生態類型、自然景觀及野生動物等進行“遠距離、大範圍、全方位”實時高清視頻觀測。
青海湖流域生態監測體(ti) 係建設項目目前已在工程區範圍內(nei) 設置了包括濕地、草地、生物多樣性、水文水資源等在內(nei) 的276個(ge) 生態監測地麵定位監測站點,初步建立覆蓋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監測站點體(ti) 係。此外,青海還啟動了環青海湖沿線4個(ge) 美麗(li) 城鎮和37個(ge) 高原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嗬護濕地健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業專家張錦梅:在青藏高原建設“綠色長城”
“抓緊時間整理記錄實驗數據、定時定點做好澆水工作、把苗木種子預備好……”立春時節,在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黨的二十大代表、林科所所長張錦梅一邊查看苗木的生長情況。[詳細] -
青海省從“十方麵”助推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建設
青海將高標準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加快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紮實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做好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工作;加快黃河流域、湟水河沿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等重點區域增綠擴綠行動。[詳細] -
林業專家張錦梅:在青藏高原建設“綠色長城”
“抓緊時間整理記錄實驗數據、定時定點做好澆水工作、把苗木種子預備好……”立春時節,在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黨的二十大代表、林科所所長張錦梅一邊查看苗木的生長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