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樹名木已是興旺的“大家庭”
古樹名木,被譽為(wei) 綠色的“活化石”、森林資源的瑰寶。近年來,社會(hui) 各界越來越多地從(cong) “文物”“文化遺產(chan) ”“自然遺產(chan) ”“文化景觀”的視角,將“古樹名木”視為(wei) 獨特的文化資源,發掘其具有的重要科學、生態、曆史、文化、景觀與(yu) 經濟價(jia) 值。
中國已完成了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各地陸續“曬”出古樹名木;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方法,也持續豐(feng) 富。
摸底“家庭成員”
奠定古樹名木保護基礎
何謂“古樹名木”?我國於(yu) 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古樹名木鑒定規範》規定,“古樹”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則是指珍貴、稀有的樹木和具有曆史價(jia) 值、紀念意義(yi) 的樹木。近年來,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切實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在第四章第四十條明確將保護古樹名木作為(wei) 專(zhuan) 門條款,規定“國家保護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禁止破壞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環境。”
中國有多少古樹名木?分布在哪裏?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到底該怎麽(me) 做?這其中的首要任務在於(yu) 摸清古樹名木“身份”和家底。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在2001年和2015年曾先後兩(liang) 次開展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第二次全國普查於(yu) 2015年開始,曆經5年時間,經過外業(ye) 調查、數據整理和專(zhuan) 題調研以及兩(liang) 輪數據複核,最終在2020年10月完成了普查報告。
2022年9月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公布了我國古樹名木資源狀況:數據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nei) 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wan) 株,包括散生122.13萬(wan) 株和群狀386.06萬(wan) 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wan) 株,分布在鄉(xiang) 村的有483.53萬(wan) 株。
在散生古樹名木中,含有古樹121.4865萬(wan) 株、名木5235株、古樹且名木1186株。現存古樹名木中,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鬆樹、國槐等。
兩(liang) 次古樹資源普查為(wei) 後續保護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各地陸續建立和完善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基於(yu) 普查結果起草製定古樹名木保護製度和政策。
各地“曬”出自家資源
瞄準特色發展方向
依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中國各地陸續“曬”出自家古樹名木的最新“陣容”。江蘇推出省內(nei) 十大“壽星樹”,廣東(dong) 發布“十大最美古樹群”評選成果,山東(dong) 省公布本省一級保護古樹名木名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古樹名木異彩紛呈,各有特色。有著“植物王國”之稱的雲(yun) 南省,目前古樹名木超過100萬(wan) 株,數量資源位居全國首位。作為(wei) 世界茶源的起源地和原產(chan) 地之一,雲(yun) 南省還有著相當豐(feng) 厚的古茶樹資源。《中國古茶樹資源狀況白皮書(shu) (2022)》數據顯示,我國古茶樹約97%分布於(yu) 雲(yun) 南。
依靠特色樹種優(you) 勢,雲(yun) 南省尤其注重突出自身“古茶樹之鄉(xiang) ”的地位,強調當地多樣的茶種資源,悠久的茶葉生長曆史以及資源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麵積最廣、種群密度最大的野生茶樹群落,位於(yu) 雲(yun) 南省臨(lin) 滄市,生長在海拔1600米至2400米的森林中,是極為(wei) 珍稀的古茶生態係統和抗性育種的寶貴資源,吸引了眾(zhong) 多學者前來考察。
我國的“古樹”至少都有100年的生長史,有些甚至長達數千年。許多這樣的古樹也成為(wei) 了人們(men) 敬仰、寄予願望的對象,成為(wei) 當地的人文景觀。各地在古樹名木的保護利用方法,在注重科學知識和文物價(jia) 值的發掘傳(chuan) 播外,更注重與(yu) “非遺”結合起來,找尋古樹背後的人文故事、曆史印跡。
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數據,全國僅(jin) 有5株5000歲以上古樹,均在陝西省。而有上千年曆史的古樹名木則更多。位於(yu) 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相傳(chuan) 為(wei) 軒轅黃帝所栽,被譽為(wei) “中華百棵名樹之首”;保生柏則是明代保生宮火毀後的唯一“幸存者”與(yu) “見證者”;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裏的老君柏,相傳(chuan) 為(wei) 武帝劉徹北征朔方得勝歸來時於(yu) “老君神廟”前焚香祭拜所植。“老君廟”垮塌,“老君柏”卻依舊傲立,百姓便對之更加崇敬,將其譽為(wei) “神樹”……借助普查結果,當地對這些古樹“壽星”們(men) 再次逐一進行深入考證,進一步厘清古樹背後的曆史、故事與(yu) 傳(chuan) 說,增添“名氣”。
古樹可以聯結曆史,喚起鄉(xiang) 愁,凝結共同的民族情感記憶。講述古樹背後積澱的社會(hui) 風情也是彰顯地方人文特色的途徑。北京是古都,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城中現存4萬(wan) 餘(yu) 株古樹名木,覆蓋了74種不同樹種。許多古樹都位於(yu) 皇家園林範圍內(nei) ,形成了特有的古樹名木文化。
古樹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自然資源。各地注重展示古樹名木自然之美。福建有著豐(feng) 富的林木資源。2018年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中國林學會(hui) 開展“中國最美古樹”遴選,在85株“最美”中,就有12株來自福建的古樹,為(wei) 全國最多。這些古樹名木樹齡大多在800年至2100餘(yu) 年之間,樹種各異,樹形千姿百態,各顯風姿。德化縣“樟樹王”被譽為(wei) “優(you) 雅繁盛”,植於(yu) 唐代,曆經千年風霜依舊挺拔壯碩;浦城縣九龍桂“柔情爛漫”,花開千年,依舊花枝飽滿,年產(chan) 鮮花可達240公斤……當地非常珍惜這些古樹名木資源,對“中國最美古樹”建立檔案,自2021年起已開展兩(liang) 次“福建最美古樹群”遴選活動,共確定了40片古樹群名單,至2025年計劃還將開展新的遴選工作。
廣東(dong) 、河北等省份也在“美”上做文章,采用評選方式,“曬”出“廣東(dong) 省十大最美古樹”“廣東(dong) 省十大魅力古樹鄉(xiang) 村”“河北省最美古樹”。南北方樹種分布差異很大,於(yu) 是描述古樹科學價(jia) 值和風貌的方式也有區別。在廣東(dong) ,強調欣賞榕、樟、荔枝、龍眼等特色樹種枝繁葉茂,果實花朵的豐(feng) 碩,紅豆杉、格木、閩楠等珍稀樹木也具有高觀賞價(jia) 值。而在北方,那些著名的鬆、柏、槐樹都頗具曆史滄桑感,所以更著意欣賞古樹遒勁的枝幹和奇異的形態。
為(wei) 持續“擴員”
各地探索新方法
通過兩(liang) 次全國性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各地基本已確認了地區總體(ti) 古樹名木數量、不同級別古樹名木的數量、古樹群數量以及後備資源樹木數量。隨著“家底”逐步清晰,各級、各地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方法也開始進一步豐(feng) 富。
每一株古樹名木,都是活著的生命,這也構成了所有古樹名木價(jia) 值的核心和前提。針對普查中普遍存在的病害問題,古樹名木精細化養(yang) 護是重要的途徑和方向。重慶市自2018年啟動古樹名木複壯保護計劃,分批次、年度對古樹名木開展“一樹一策”綜合性複壯措施,目前已搶救複壯古樹名木700餘(yu) 株。浙江省溫州市則借用數字化迭代升級“智慧園林”係統,實現古樹名木位置分布、生長狀態、養(yang) 護情況、認養(yang) 監管等功能綜合管理,至2022年9月係統已錄入古樹名木713棵。
為(wei) 進一步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各地還在持續出台地方標準,為(wei) 古樹名木保護建章立製。包括江蘇、山東(dong) 、貴州在內(nei) ,多地出台了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劃定古樹名木保護範圍、明示禁止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wei) ,明確提出為(wei)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提供必要資金支持,強調在當地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相應經費,用於(yu) 古樹名木和古樹後續資源的日常養(yang) 護、複壯、搶救、保護設施建設。湖南省郴州市等地則嚐試推廣“林長製”“樹長製”,將古樹保護與(yu) 管理責任落實到個(ge) 人,把古樹名木信息同步到護林員巡護管理平台,明確個(ge) 人每月、每季度的常態化巡護任務。
隨著中國古樹資源的資源圖譜逐漸清晰,保護措施逐步豐(feng) 富,要繼續讓古樹名木“大家庭”不斷壯大,還需要形成全社會(hui) 保護合力。在科研領域,各地繼續保持與(yu) 高校展開合作。自2014年10月始,江蘇省揚州市園林綠化部門就與(yu) 揚州大學園藝與(yu) 植物保護學院合作,實施駝嶺巷唐代古槐種質資源保護與(yu) 擴繁科研項目,為(wei) 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建立種質資源庫,現已經繁育出一片新的“子孫林”。
近年來,古樹公園開始出現。在2022年,北京市已落成20個(ge) 古樹公園,包括古樹主題公園、古樹保護小區、古樹鄉(xiang) 村、古樹街巷等;預計2023年還將再建20處古樹公園。各地還通過舉(ju) 辦宣傳(chuan) 活動以及認種、認養(yang) 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全社會(hui) 保護古樹名木意識和熱情。2022年9月,各地舉(ju) 辦了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chuan) 周。北京、福建、山東(dong) 等多地通過“中國古樹名木保護圖片展”活動向居民講解古樹名木重要價(jia) 值;陝西省太原市出台了《太原市古樹名木保護專(zhuan) 項規劃(2021年—2035年)》,將古樹名木資源與(yu) 景點、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曆史文化資源結合。2022年,上海浦東(dong) 、楊浦等區開放古樹及後續資源認種認養(yang) ,市民通過捐資等方式共同參與(yu) 綠色資源保護管理。領養(yang) 後,市民還可獲得電子版全民義(yi) 務植樹盡責證書(shu) 和國土綠化榮譽證書(shu) 。
延伸閱讀
2月6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公開征集“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鑒定技術及係統研發”應急項目科研團隊。
項目主要目標是建成動植物物種各不少於(yu) 100種的智能識別樣本庫與(yu) 知識庫,其中包括50種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及其近緣種,樣本標識正確率為(wei) 100%;建立不少於(yu) 10個(ge) 樹種(包含且不限於(yu) 樟樹、銀杏、鬆樹、國槐等)古樹名木樹齡鑒定技術體(ti) 係,建成古樹樹齡真實性檢驗樣本庫,一、二、三級古樹名木樹齡鑒別精度誤差分別低於(yu) 25%、20%和15%。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曆新年期間羅布林卡 免門票對遊客開放
2月10日,記者從羅布林卡管理處獲悉,藏曆新年期間,羅布林卡將持續免門票對遊客開放。 [詳細] -
青海:將建立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
“未來,我們將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定期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和補充調查,做到資源調查100%,掛牌保護100%,建立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詳細] -
聽“有生命的文物”講述美麗中國的故事
不久前,一棵位於西藏察隅縣的雲南黃果冷杉,被測出了83.4米的高度、380多歲的樹齡,成為目前的“中國第一高樹”。在陝西省黃陵縣軒轅廟前有一株古柏,相傳是黃帝親手栽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