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更清魚歡暢——長江上遊珍稀魚類保護記
“這兩(liang) 年江裏的魚多了、大了,過去難得一見的魚種,也經常能監測到。”長江重慶江津段護魚員劉鴻站在船尾,望著煙波浩渺的長江,不時有魚兒(er) 躍出水麵。
長江上遊是長江鱘、胭脂魚、岩原鯉等珍稀、特有魚類的卵苗孕育所和種質資源基因庫。但一段時期裏,受汙水亂(luan) 排、過度捕撈、挖砂采石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wei) 的影響,珍稀、特有魚類一度麵臨(lin) 生存危機。近幾年來,隨著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入推進,長江上遊水域生態環境大幅改善,魚類資源總量加快恢複,越來越多珍稀、特有魚類再現江裏。
水漸清河漸暢,又見珍稀魚類身影
“在去年開展的專(zhuan) 項監測中,我們(men) 幾乎每天都能捕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岩原鯉。可前幾年,一年都打不上來一條。”從(cong) 2005年起,西南大學漁業(ye) 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維誌及其科研團隊,一直在跟蹤監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魚類資源。
對比一條科研漁船一天的漁獲量,是科研團隊調查魚類資源變化的重要手段。姚維誌說,自2016年長江大保護開啟以來,長江上遊魚類資源總量明顯恢複,種群結構得到改善,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也有所增加。去年,科研團隊還在長江丁家沱魚類產(chan) 卵場發現33尾長江鱘。
工作人員在雲(yun) 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魚洞生態觀測點記錄監測情況(2022年1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碧鋒 攝
在長江上遊支流赤水河,也頻現珍稀、特有魚類的身影。走進雲(yun) 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魚洞生態觀測點,“天天水清,年年有魚”的標語格外醒目,工作人員姚明昌忙著記錄監測情況。2022年初,魚洞生態觀測點監測到昆明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寬唇華纓魚、貝氏高原鰍4種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暢遊產(chan) 卵。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yun) 南管護局副局長賈仕鵬說,赤水河流域雲(yun) 南段監測到魚的種類,從(cong) 2020年的36種恢複到目前的42種。其中,昆明裂腹魚、雲(yun) 南光唇魚等指示性物種及優(you) 勢種種群的年齡日趨優(you) 化,性成熟年齡魚類在漁獲物中的比例增加;監測漁獲物中對環境壓力敏感的中大型魚類數量及占比大幅增加,“這說明,赤水河雲(yun) 南段的魚類生物多樣性恢複呈現出良好趨勢”。
珍稀、特有魚類的回歸,離不開長江上遊沿江各地對魚類生境的保護修複。2020年以來,昭通市全麵拆除了赤水河雲(yun) 南段的17座小水電站的水壩,恢複了河流連通性,魚兒(er) 洄遊通道更加順暢。
對珍稀魚類產(chan) 卵場威脅較大的非法碼頭、非法采砂,也被納入整治重點。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王維說,近幾年,保護區重慶段常態化開展清船、清網、清江、清岸等工作,及時遏製汙水亂(luan) 排、岸線亂(luan) 占、河道亂(luan) 建等違法違規苗頭,持續保持整治成果。
經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治理和修複,如今,長江上遊逐漸呈現出一片鳥飛魚躍、岸綠景美的景象。
禁漁護魚,魚兒(er) 有了安全的家
鴻鵠護魚誌願隊隊長劉鴻(右)帶領隊員在長江重慶江津段巡護(2022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偉(wei) 攝
在長江邊長大的劉鴻,如今又回到了長江上。不過,他的身份已經由“打魚人”、古建築維修商變為(wei) “護魚人”。
2023年2月7日,鴻鵠護魚誌願隊隊員在長江重慶江津段巡護(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偉(wei) 攝
2014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劉鴻組建了鴻鵠護魚誌願隊,帶領幾十名漁民和誌願者,在家鄉(xiang) 重慶江津的長江沿線義(yi) 務巡查,協助執法部門製止非法捕魚行為(wei) 。“護魚誌願隊成立前那幾年,不法分子電魚猖獗,漁民經常一天捕不到幾斤魚。”劉鴻說。
雲(yun) 南省昭通市綏江縣開展禁漁巡邏行動(2020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發
過度捕撈曾是危及長江魚類生存的重要因素。為(wei) 此,早在2017年赤水河流域就率先開啟禁漁模式。2020年1月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麵禁止生產(chan) 性捕撈。一年後,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麵啟動。上遊地區監管部門大力整治偷捕行為(wei) ,沿江漁民紛紛退捕上岸,珍稀魚類有了更加安全的家園。
在長江重慶江津段,鴻鵠護魚誌願隊的退捕漁民發揮熟悉魚情、駕船技術嫻熟的優(you) 勢,負責水域巡護和夜間巡護,當地監管部門則在江岸安裝了25台視頻監控設備,基本實現“人防技防同步”。在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由長江航運公安、農(nong) 業(ye) 綜合行政執法、自然保護區聯合設立警務室、執法站和巡護站,進行常態化聯合監管,電魚、偷捕等違法犯罪行為(wei) 得到有效遏製。在赤水河主要幹支流,禁漁護魚也實現了網格化管理。
這是重慶中壩島風光(2020年1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長江入渝第一島中壩島的不少居民世代以打魚為(wei) 生。如今,島上漁民全部完成退捕轉產(chan) 。退捕漁民趙良露在島上種植甘蔗,還做起運輸生意,年收入近6萬(wan) 元。去年5月,中壩島還建立了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跨省聯合治理機製,讓昔日偷捕嚴(yan) 重的交界水域,成為(wei) 珍稀魚類的“避風港”。
沿江群眾(zhong) 的生態意識和法治觀念也不斷提高。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yun) 南管護局鎮雄管護站站長申睿說,“十年禁漁”啟動以來,管護站著力強化禁漁禁捕宣傳(chuan) ,聯合公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市場監管部門在赤水河兩(liang) 岸14個(ge) 鄉(xiang) 鎮發放“十年禁捕”告知書(shu) 、張貼禁漁通告等宣傳(chuan) 資料20萬(wan) 餘(yu) 份。42歲的鎮雄縣花朗鄉(xiang) 倉(cang) 上村村民馬幫輝說,村裏製定了村規民約保護赤水河,現在禁漁護魚已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自覺行為(wei) 。
育魚增殖,讓更多珍稀魚類新生
盡管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目前長江上遊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現存種群數量仍然有限,部分魚類僅(jin) 靠自然繁衍很難實現種群延續和擴大。對此,沿江政府部門聯合高校院所、龍頭企業(ye) 等開展珍稀、特有魚類人工繁殖,同時持續加大珍稀魚類增殖放流力度,助力它們(men) 實現新生。
這是三峽庫區珍稀魚類馴養(yang) 基地(2022年2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位於(yu) 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萬(wan) 州區水產(chan) 研究所,在20世紀70年代就成功實現胭脂魚的人工繁殖,經過多年的科研實踐,已建成胭脂魚國家級原種場。10年來,這個(ge) 研究所累計向三峽庫區投放珍稀魚苗7000多萬(wan) 尾。目前,萬(wan) 州區水產(chan) 研究所儲(chu) 備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親(qin) 本100多條,正在加強攻關(guan) ,進一步提升長江鱘人工繁殖能力水平,助力其種群恢複。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yun) 南段增殖放流活動在雲(yun) 南省水富市舉(ju) 行(2021年4月23日攝)。新華社發
“增殖放流可以補充和恢複魚類資源的群體(ti) 數量,改善魚類種群結構,同時也能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賈仕鵬介紹,自2019年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yun) 南管護局成立以來,有針對性地製定保護區增殖放流計劃,投放長江鱘、胭脂魚、金沙鱸鯉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魚苗30.89萬(wan) 尾,投放中華倒刺鲃、昆明裂腹魚、雲(yun) 南光唇魚等魚苗96.97萬(wan) 尾。
這是2023年2月7日在長江重慶江津段岸邊拍攝的人工魚巢。新華社記者 黃偉(wei) 攝
在魚類產(chan) 卵期,沿江各地還通過建設人工魚巢,為(wei) 魚類提供繁殖、生長、索餌等場所,助力魚類資源恢複。2021年、2022年,管理部門分別在雲(yun) 南水富市向家壩庫區邵女坪段建設人工魚巢6000平方米和7000平方米。監測結果顯示,2021年人工魚巢實際產(chan) 卵量在1.5億(yi) 粒以上,2022年產(chan) 卵量在1.7億(yi) 粒以上,產(chan) 卵量及出膜率上升,有效改善野生魚類種群結構和數量。今年,水富市已開始實施第三批人工魚巢搭建。
經過持續清水、護魚和育魚,部分珍稀魚類種群的恢複逐漸迎來曙光。在長江重慶江津三拋河江段,過去被挖砂采石破壞的河岸,通過近幾年的休養(yang) 生息,自然修複成效明顯。“隨著生態環境好轉和水文條件改善,今後這裏有可能成為(wei) 長江鱘等珍稀魚類的野外產(chan) 卵場,我們(men) 將持續觀察,做好準備,等待繁殖群體(ti) 的歸來。”姚維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華水塔”連續19年增殖放流珍稀魚類維係高原水體生態
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該省連續19年開展青海湖裸鯉等珍稀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放流規模從最初的300萬尾增長到2021年的2000萬尾以上,累計放流各類魚類1.9億尾,有效促進了魚類資源的恢複。 [詳細] -
尼洋河珍稀魚類物種保護彰顯魚“水”深情
近日,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境內尼洋河上的多布水電站增殖放流站,長期駐守著一群研發人員,他們日複一日地上堤壩、下泥塘,做著珍稀野生土著魚類的馴養和繁育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