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書香浸潤廣袤山鄉(暖聞熱評)
【人物】堅守鄉(xiang) 村圖書(shu) 室的王治倫(lun)
【故事】王治倫(lun) 是重慶市合川區龍鳳鎮米蘭(lan) 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受酷愛讀書(shu) 的祖父王守一影響,他自小與(yu) 書(shu) 相伴,心中一直有一個(ge) 建設鄉(xiang) 村圖書(shu) 館的夢想。20多年前,他和家人自籌資金,建成了一個(ge) 麵積60餘(yu) 平方米的公益圖書(shu) 室,並將其命名為(wei) “守一圖書(shu) 室”。20多年間,“守一圖書(shu) 室”始終敞開大門,成為(wei) 周邊村民獲取知識的“加油站”。不久前,王治倫(lun) 被中宣部等3部門授予2022年全國“鄉(xiang) 村閱讀榜樣”稱號。
【點評】
“把對書(shu) 籍和閱讀的熱愛傳(chuan) 遞給更多的人。”這是王治倫(lun) 從(cong) 小到大的夢想。為(wei) 了這個(ge) 夢想,他竭盡所能建設“守一圖書(shu) 室”。為(wei) 了籌集資金,老兩(liang) 口把親(qin) 戚閑置的地都拿來種上莊稼,買(mai) 來雞苗、鴨苗,又養(yang) 了好幾頭豬,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出去打零工……雖然困難重重,但王治倫(lun) 始終沒有放棄。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嗬護著這方小小的書(shu) 香天地。
在新時代推進全民閱讀,鄉(xiang) 村不能缺位、農(nong) 民更不能缺席。截至2022年末,我國有逾4.9億(yi) 鄉(xiang) 村常住人口。如何讓數億(yi) 農(nong) 民更好地參與(yu) 全民閱讀,像王治倫(lun) 這樣的“鄉(xiang) 村閱讀榜樣”發揮著重要的帶動作用。從(cong) 背誦詩詞上萬(wan) 首、在困厄中活出倔強詩意的農(nong) 民白茹雲(yun) ,到被村民們(men) 稱為(wei) “貼心的書(shu) 屋管理員”的任福盛,再到為(wei) 了讓山裏的娃娃有書(shu) 讀、讀好書(shu) ,堅守山鄉(xiang) 20多年的退休教師唐上君,在廣袤的農(nong) 村大地上,一批批熱愛閱讀、熱心奉獻的“鄉(xiang) 村閱讀榜樣”,彰顯了知識改變命運、文化浸潤人心的持久力量,鼓舞著更多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參與(yu) 閱讀、愛上閱讀,從(cong) 閱讀中得到文化的滋養(yang) 、提升自身素養(yang) 和技能。
在農(nong) 村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農(nong) 家書(shu) 屋是有效載體(ti)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農(nong) 家書(shu) 屋58萬(wan) 餘(yu) 家,覆蓋了全國有基本條件的行政村,累計配送圖書(shu) 超過12億(yi) 冊(ce) 。在許多地方,農(nong) 家書(shu) 屋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文化糧倉(cang) ”和學習(xi) 技術的“第一課堂”。如何更好發揮農(nong) 家書(shu) 屋的文化服務效能,在“建好”的同時更“用好”,值得思考。隻有讓農(nong) 家書(shu) 屋真正成為(wei) 有書(shu) 讀、有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才能助益鄉(xiang) 村閱讀深入發展。
點燃鄉(xiang) 村閱讀的燎原之火,更好滿足農(nong) 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需要有更多人共同推動鄉(xiang) 村閱讀。眾(zhong) 人拾柴,一起出力,營造起“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的鄉(xiang) 村文化氛圍,讓書(shu) 香浸潤廣袤山鄉(xiang) ,就一定能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更多精神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