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5000餘名專家駐點58個城市,研究推動長江保護修複

發布時間:2023-03-02 10:0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精準、科學、依法治汙,離不開有力的科技支撐。自2018年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聯合研究中心組建以來,5000餘(yu) 名專(zhuan) 家駐點長江幹流沿線和重要節點58個(ge) 城市,各地各部門聯合攻關(guan) ,一起通過科技力量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首部全國性流域立法、已於(yu) 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長江保護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等方麵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的《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行動方案》明確,開展科技專(zhuan) 項攻關(guan) ,實施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yu) 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重點專(zhuan) 項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聯合研究項目。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組建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家長江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269家產(chan) 學研共建單位,組織5000餘(yu) 名專(zhuan) 家駐點長江幹流沿線和重要節點58個(ge) 城市進行跟蹤研究。近年來,這些聯合研究有哪些新突破、新發現,推動長江保護修複取得了哪些成效?

  提出300餘(yu) 項解決(jue) 辦法,推動600餘(yu) 項技術成果應用

  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長江支流洋水河從(cong) 山上蜿蜒而下。就在前些年,洋水河汙染問題嚴(yan) 重:流域磷礦資源豐(feng) 富,因沿線磷礦石開采企業(ye) 外排廢水和磷化工企業(ye) 跑冒滴漏,洋水河水體(ti) 常年呈乳白色,總磷嚴(yan) 重超標。當地政府曾花大力氣開展治理,但治理的綜合性和精準性欠缺。

  2018年11月,借著國家長江中心駐點工作組入駐貴陽的契機,開陽請專(zhuan) 家提供技術指導。4個(ge) 多月時間,工作組對洋水河流域進行詳細踏勘,根據汙染源解析結果,提出針對性整改措施。“縣裏相關(guan) 部門和鄉(xiang) 鎮跟著專(zhuan) 家一起實地調研,走遍洋水河沿途,尋找汙染源。”貴陽市第五片區環境監測站站長鍾麗(li) 娟說。

  貴陽駐點工作組負責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關(guan) 瀟介紹,工作組提出“掌握需求—解析問題—分解任務—集成成果—落地應用”五步法,在全麵調查基礎上,甄別總磷超標成因,找準關(guan) 鍵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舉(ju) 措。“在專(zhuan) 家指導下,我們(men) 對沙壩土汙水處理站進行提標改造,提高設備自動化控製水平。”貴州開磷有限責任公司安環部環保工程師繆秋芸介紹。

  如今,洋水河出境斷麵總磷濃度穩定在0.3毫克/升以下,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達到水功能要求。生態環境部科技與(yu) 財務司司長鄒首民表示,建設國家長江中心,以聯合研究支撐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是精準、科學、依法治汙的有力舉(ju) 措,“專(zhuan) 家團隊下沉一線,駐點跟蹤研究和技術幫扶,真正把論文寫(xie) 在了祖國大地上。”

  針對地方政府和企業(ye) 在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58個(ge) 城市駐點工作組深入調研,研究提出300餘(yu) 項解決(jue) 辦法,推動600餘(yu) 項國家科技重大水專(zhuan) 項技術成果在長江大保護中應用。2022年,長江流域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達到98.1%,同比上升1個(ge) 百分點。2020年以來,長江幹流水質連續3年保持Ⅱ類。

  分類施策,“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開展科技幫扶

  長江綿延萬(wan) 裏,橫跨東(dong) 中西部,不同區域情況千差萬(wan) 別。

  “從(cong) 源頭區青海到入海口上海,長江一路上匯聚了無數河流,涉及麵積廣、生態環境問題複雜多樣,區域環境問題差異大,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是關(guan) 鍵。”國家長江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表示。

  找準問題,提出解決(jue) 辦法,分類施策,“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開展科技幫扶。國家長江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宋永會(hui) 介紹,聯合研究一期項目將長江幹支流劃分為(wei) 15個(ge) 片區,既包括嘉陵江、烏(wu) 江等主要支流流域,也包括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湖泊流域,58個(ge) 駐點城市分布其中,針對各片區地理區位、生態環境、經濟社會(hui) 等特點,研究提出片區和城市綜合解決(jue) 方案。

  在四川省德陽市,駐點工作組與(yu) 磷化工企業(ye) 緊密合作,針對磷石膏堆存汙染環境、磷石膏綜合利用率低等問題,從(cong) 磷石膏產(chan) 生、過程汙染控製到綜合利用進行全過程考慮,形成磷石膏渣場汙染控製、快速穩定化等全過程成套關(guan) 鍵技術;在安徽省安慶市,駐點工作組為(wei) 地方“量身定做”黑臭水體(ti) 治理、石塘湖水源地綜合治理、淺水湖泊生態係統恢複重建等方案,為(wei) 地方節約幾千萬(wan) 元治理經費,有效改善了石塘湖、黃湖、大官湖水環境質量;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駐點工作組對南湖生態係統進行全麵調查診斷,深入南湖周邊上百條河流與(yu) 溝渠采樣監測,助力南湖重現秀水泱泱……

  “聯合研究聚焦長江流域‘三磷’汙染綜合治理、黑臭水體(ti) 整治、飲用水源保護等專(zhuan) 項行動,圍繞國家決(jue) 策、地方管理、工程實施等不同層麵科技需求,對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難點問題進行科技幫扶,科研成果得到廣泛應用。”李海生說。

  “以科技創新支撐長江大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越來越多的長江流域相關(guan) 方的共識和實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保部主任徐長義(yi) 表示,作為(wei) 國家長江中心主要共建單位,三峽集團努力發揮長江大保護骨幹主力作用,積極推動科學研究、治理方案和工程實施有機結合,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聯合研究、跟蹤研究,幫助地方解決(jue) 實際問題

  打好長江保護修複攻堅戰,實現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仍然麵臨(lin) 著大量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yan) 峻,在科學精準識別問題和症結方麵仍有差距,部分區域和領域生態環境問題和治理短板依然突出,與(yu) 精準、科學、依法治汙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長江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曲久輝說。此外,各地區發展水平和生態環境科技能力差別較大,流域治理機製創新與(yu) 製度建設不足,也製約著治理成效。

  曲久輝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將緊緊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的科技需求和長江流域“十四五”水生態考核等重點任務,進一步提高聯合研究的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強化水生態完整性評估、水環境風險防控和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等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為(wei) 長江保護修複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撐。

  據介紹,目前,聯合研究二期項目已經全麵啟動,重點包括水生態保護、水風險防控、水環境治理與(yu) 生態修複及綠色發展策略等方麵。

  “生態環境領域作為(wei) 以解決(jue) 實際問題為(wei) 導向、以應用研究為(wei) 主體(ti) 的領域,麵臨(lin) 著區域協同治理不夠、科學研究與(yu) 實際需求脫節、成果轉化慢等問題。”李海生說。

  李海生介紹,“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破解了科學研究、行政管理、汙染治理等各自為(wei) 戰的“孤島現象”,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起到了示範作用。

  “未來,我們(men) 將陸續在其他流域、海域、領域推廣聯合研究、‘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組織動員全國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基層一線,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幫助地方解決(jue) 實際問題,以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支撐高水平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鄒首民表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