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啦 衝衝
文/記者 王靜 圖/記者 阿旺尼瑪 實習(xi) 記者 貢曲羅傑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藏語中稱為(wei) “衝(chong) 衝(chong) ”。主要棲息在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地帶。拉薩北部的林周縣平均海拔約4200米,是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最近這段時間,對拉薩市林周縣野保員們(men) 來說,一邊要忙自家的農(nong) 活,一邊還要巡查候鳥情況。“已經有一小部分飛走了,估計再過半個(ge) 月都會(hui) 陸續飛走。”3月23日上午,野保員旦增告訴記者,在虎頭山水庫和卡孜水庫越冬的候鳥有一部分已經飛走了。野保員口中的“飛走”便是遷徙,遷徙是候鳥的本能,一年一年,跟隨時間的召喚,完成兩(liang) 次遷徙:繁殖和越冬。
在西藏,黑頸鶴從(cong) 越冬地到繁殖地有兩(liang) 條線路:一條是拉薩到色林措,另一條則是從(cong) 日喀則到色林措。整體(ti) 來說,是從(cong) 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往色林措黑頸鶴保護區,兩(liang) 個(ge) 保護區之間有一條固定的黑頸鶴遷徙路線,每年黑頸鶴會(hui) 在3月中旬從(cong) 越冬地雅江中遊河穀及其支流拉薩河、年楚河流域的“一江兩(liang) 河”地區,飛去羌塘北部草原繁育後代;又會(hui) 於(yu) 11月中旬從(cong) 繁殖地那曲的班戈縣、申紮縣、嘉黎縣,阿裏的日土縣、普蘭(lan) 縣,日喀則的昂仁縣,拉薩的當雄縣返回到越冬地。對於(yu) 雅江中遊河穀來說,它是冬候鳥;對於(yu) 羌塘北部草原來說,它是夏候鳥。
自治區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黑頸鶴的交配活動將持續近一個(ge) 月,所以它們(men) 會(hui) 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就完成產(chan) 蛋。如果太晚,會(hui) 影響雛鳥的生長,也會(hui) 影響回到越冬地的遷徙能力。它們(men) 一般產(chan) 蛋量為(wei) 1—2枚,最多的有3枚,但很少見。現在這個(ge) 時候,大家看到的黑頸鶴還是成群結隊的,但是到達繁殖地後它們(men) 就會(hui)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分散開來。這是因為(wei) 在繁殖期,要給後代提供更豐(feng) 富的食物和營養(yang) ,分散開來可以避免相互爭(zheng) 奪有限的食物,也能保存體(ti) 力。
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楊樂(le) 表示,除了種群的自然成長,基層保護力量的增強對黑頸鶴數量增長功不可沒,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於(yu) 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升級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林周縣林草局持續進行宣傳(chuan) 、巡察、執法、救助等,確保野生動物安全過冬,根據持續觀測,來林周縣越冬的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經從(cong) 2005年的1200多隻增長到現在的2300多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2022年度)》通過專家評審
2022年度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從2022年3月持續開展至2023年2月,係統完成了水鳥、植被、普氏原羚、黑頸鶴、猛禽、濕地類型與變化、水生態環境等監測。[詳細] -
四川天全:成群黑頸鶴休息補給後北歸
連日來,在四川雅安市天全縣仁義鎮老場村等地,成群結隊的黑頸鶴在濕地稍作休息補給後,又開始了遷徙北歸之旅。 [詳細] -
【人與自然】隆寶灘上的守鶴人
三月春回大地暖,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寒意漸退,隨著赤麻鴨、斑頭雁、灰雁、黑鸛等“明星”紛紛“出境”,整個隆寶灘開始熱鬧起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