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牧民攝影師用影像讓世界了解家鄉
“攝影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它讓我看到了更多家鄉(xiang) 的美,也帶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達傑從(cong) 未想過,曾經緊握牧鞭的雙手,如今轉而捧起單反相機,從(cong) 牧民“變身”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今年32歲的達傑是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的一名牧民攝影師,他的家鄉(xiang) 有著“中國雪豹之鄉(xiang) ”的美譽,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核心區。
傍晚時分,可能是“邂逅”雪豹的最佳時間。達傑背起相機,準備去村莊後的山上“碰碰運氣”。“這是狐狸的糞便,還有川西鼠兔的腳印,看來不久前這裏發生過故事哦。”達傑眼神犀利,草山上的任何痕跡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對岸山坡上正在悠閑覓食的犛牛群突然“全員停滯”,達傑告訴記者,大概率是犛牛們(men) 感受到了周圍存在“獵食者”的危險氣息。“也許是狼、也有可能會(hui) 是雪豹,我們(men) 等一等看。”達傑說。
等待的時間裏,達傑回憶起自己“蹲守”雪豹的一次經曆。“那是6年前一個(ge) 晚上,我去山上拍照的時候,看到了一隻雪豹剛抓到獵物正準備吃,我趴在它看不到的一個(ge) 斜坡,和雪豹隻有15米左右的距離,調好相機對著它開始拍攝。”達傑說,“它吃了一會(hui) 兒(er) 就開始睡覺,睡了一個(ge) 小時起來又繼續吃,我就一直守在那,從(cong) 下午5點拍到了第二天淩晨5點,手都凍僵了,但是心裏特別興(xing) 奮,那是我第一次拍攝到雪豹。”
聊天間隙,犛牛群開始快速下山“回家”,及時逃離了這片“危險區域”。“看來今天這裏沒有好戲看了。”達傑說。但他並不急於(yu) 這一時,從(cong) 事攝影8年以來,他已收獲了不少的“精彩瞬間”,說起和雪豹的故事,他話題滿滿。
幾年前,達傑接到朋友的重要“情報”:一隻雪豹媽媽正在撫育兩(liang) 隻雪豹寶寶。得到消息的達傑迅速告知兩(liang) 位攝影夥(huo) 伴,為(wei) 了不驚擾到雪豹媽媽的“育兒(er) 生活”,三人找到了一處隱蔽位置,每天一人輪班,開始了長達35天的雪豹寶寶成長記錄。
“母雪豹中午會(hui) 出去尋找食物,到傍晚會(hui) 帶回來一些獵物給小雪豹,我們(men) 剛開始拍的時候,小雪豹還很小,眼睛都還沒睜開。”達傑的攝影夥(huo) 伴次丁告訴記者,三人一直拍攝到小雪豹長大,和媽媽一起離開了這裏,去別的地方生活。
近年來,來此“邂逅雪豹”的全世界各地攝影師絡繹不絕,熱愛攝影的達傑不斷與(yu) 各地攝影師一起交流學習(xi) ,從(cong) 最初用普通數碼變焦卡片機拍下放牧途中遇到的各種野生動物,到如今舉(ju) 著長焦鏡頭更加專(zhuan) 業(ye) 的拍攝雪豹“育兒(er) ”、進食的珍貴畫麵,攝影也從(cong) 達傑的“愛好”變成了“職業(ye) ”。達傑的不少攝影作品頻頻獲獎,帶來榮譽的同時,也為(wei) 他帶來了一部分收入。
2020年,達傑和其他牧民攝影師的三江源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在上海展出。“很多去看展的攝影愛好者對我們(men) 的作品非常感興(xing) 趣,通過這些攝影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家鄉(xiang) ,知道這裏的野生動物,我很自豪。”達傑說。
達傑對攝影的熱愛也影響到了女兒(er) 康卓。康卓7歲時,在爸爸的指導下,成功拍攝到雪豹畫麵。
“我沒有上過學,我希望女兒(er) 好好讀書(shu) ,懂得更多知識,再去更好地推薦自己的家鄉(xiang) 。”達傑告訴記者,現在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康卓放假時,依舊會(hui) 拉著爸爸一起去山上尋找野生動物的蹤跡。
現如今,昂賽鄉(xiang)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拿起相機,用影像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牧民攝影師隊伍逐漸壯大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站位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在青海啟動實施,不僅開啟了中國國家公園的先河,也標誌著青海正式步入國家公園“時代”。[詳細] -
西藏觀察:鐵路旅行潛力巨大
自青藏鐵路開通以來,極大地便利了進出藏的人流物流。如今十多年過去,進藏已有了更多、更快的選擇,但“坐著火車到拉薩”仍是不少遊客心中的首選。 [詳細] -
青海三江源地區:對兩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提起公訴
2日,記者從青海省人民檢察院獲悉,日前,青海省三江源地區人民檢察院對“7.06”“7.13”兩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依法向西寧鐵路運輸法院提起公訴,並同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