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3-04-27 09:16:00來源: 西藏日報

  拉薩市林周縣被稱為(wei) 拉薩的“後花園”,這裏山水毓秀,文化旅遊資源豐(feng) 富。

  近年來,林周縣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嚴(yan) 守生態安全底線、紅線和高壓線,加強林周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監管,推動林周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融合,更好地處理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

  為(wei)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構建優(you) 美潔淨人居環境,林周縣按照自治區、拉薩市兩(liang) 級黨(dang) 委政府安排部署,積極響應號召,組織林周縣九鄉(xiang) 一鎮開展並完成了2022年度鄉(xiang) 村“四旁”植樹工作;全縣46個(ge) 行政村,完成營造林植樹13.61萬(wan) 餘(yu) 株,約1816畝(mu) ,持續鞏固和提升消除“無樹村”“無樹戶”。同時,組織全縣幹部職工完成2022年機關(guan) 義(yi) 務植樹活動,種植麵積69畝(mu) 。

  林周縣通過整合各類森林草地資源,實現了生態改善、綠色發展。明確林長製工作到2025年的目標任務,製定《林周縣縣級林長包聯鄉(xiang) (鎮)及行政村分配表》,安排33名縣級林長包聯全縣46個(ge) 行政村,設立鄉(xiang) 級林長113名、村級林長252名,各級林長對包聯區域森林草原資源生態保護發展負總責,嚴(yan) 格落實上級林長的安排部署,依法推進林長製各項工作任務。設立專(zhuan) 職護林員950名、草監員180名、巡護員9名,確保林周縣一山一坡、一林一園都有專(zhuan) 員專(zhuan) 管、責任到人。

  林周縣林草局不斷加大保護野生動植物宣傳(chuan) 力度,在自然保護地出入口、交通要塞、重要路口等設置規範的標識標牌,在自然保護區內(nei) 設立12個(ge) 石碑、25個(ge) 宣傳(chuan) 牌、7個(ge) 界碑、190個(ge) 界樁、8個(ge) 播報器。明確了保護區位和禁止事項,提高公眾(zhong) 對自然保護區的了解,增強公眾(zhong) 對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關(guan) 心、理解和支持,為(wei) 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

  為(wei) 給黑頸鶴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存提供優(you) 質、適宜的棲息地,林草部門依據監測情況和黑頸鶴棲息特點,分別在林周縣各鄉(xiang) 村內(nei) 建立了10個(ge) 投食點,采取不定期喂食,補充黑頸鶴食源,給黑頸鶴建立了一個(ge) 食物充足、安全的覓食地,營造舒適的棲息環境,保護區內(nei) 的黑頸鶴數量逐年增多。

  “這裏生活著不少赤麻鴨、斑頭雁、黑頸鶴,這幾年來林周觀光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許多普通老百姓成為(wei) 生態衛士,生態建設的‘主力軍(jun) ’,吃上了‘生態飯’,真正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yu) 脫貧攻堅的共贏。”江熱夏村護林員旦增說。

  林周縣林草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劃定各自巡護範圍,野保巡護員、公益林管護員、護林員按照各自的巡護界限開展巡護,嚴(yan) 格按照“八抓八防”職責進行管護。充分發揮1500名保護區生態護林員、9名保護區野保巡護員、協調947名護林員兼職野生動物巡護員、1547人以補崗位人員,對全縣範圍內(nei) 的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大果圓柏等野生動植物進行監測和巡邏,加大巡邏力度和打擊力度,切實把野生動植物管理好、保護好。今年以來,共救助黑頸鶴6隻、白唇鹿12隻、小雪豹1隻、金雕1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