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官方“亮”考古厚實家底 “六問”邀專家學者探究
在甘肅中部,有一個(ge) 叫臨(lin) 夏的地區,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學術界專(zhuan) 家學者眼中,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還曾是國際研究熱點地區,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
8日,“‘文明匯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臨(lin) 夏論壇”開幕,全國各地百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應邀參加。在致辭環節,相比常規,臨(lin) 夏州委書(shu) 記郭鶴立特意增加了對專(zhuan) 家學者的請教,並提出包括“中華文明的一些形態是否從(cong) 黃河上遊的古臨(lin) 夏及其相鄰地區發源並向周邊傳(chuan) 播?”“是否能夠證明古臨(lin) 夏地區是‘玉石之路’和‘海貝之路’的重要節點?”等六個(ge) 問題。
郭鶴立說,舉(ju) 辦論壇初衷是希望能夠把全國考古界、學術界專(zhuan) 家學者的目光吸引到黃河上遊或古臨(lin) 夏地區史前文化的研究上來,掀起研究熱潮,產(chan) 生重大成果,為(wei)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作出貢獻。
對於(yu) 臨(lin) 夏的考古底蘊,郭鶴立如數家珍。他說,臨(lin) 夏不僅(jin) 見證著地質變遷的漫長進程,還是一方物種演進的神秘樂(le) 園,講述著生命律動的多彩故事。
臨(lin) 夏盆地被學術界譽為(wei) “全球盆地研究亮點”“最漂亮的陸地磁性剖麵”,是探尋地球演變的最佳見證地之一。有距今1.2億(yi) 年至1.44億(yi) 年前的炳靈石林丹霞地貌;有距今3000萬(wan) 年至360萬(wan) 年的東(dong) 鄉(xiang) 毛溝剖麵;還有160萬(wan) 年以來的黃土沉積、丹霞地貌等組成的連續天然剖麵,形成的地層序列跨度之長、記錄之完整、年代之清晰,世所罕見。
在物種演進方麵,臨(lin) 夏有距今7億(yi) 年至2.3億(yi) 年的珊瑚、海綿、腕足類、苔蘚蟲、海百合、菊石等海洋生物化石;有距今1.3億(yi) 年至1.2億(yi) 年前的白堊紀劉家峽恐龍足印化石群;有距今3000多萬(wan) 年至100多萬(wan) 年的和政古動物化石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馬化石、鏟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據六項世界之最。
縱觀人類發展史,每一處古老文明的興(xing) 起,都源於(yu) 一條功不可沒的奔流長河。臨(lin) 夏地處青藏高原與(yu) 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河流縱橫,黃河幹流及其支流貫穿全境。
考古專(zhuan) 家在臨(lin) 夏首次發現並命名了多種文化類型,有馬家窯文化邊家林類型、半山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姬家川類型、張家嘴類型、唐汪式等。臨(lin) 夏現有各類遺址829處,其中世界級遺址點1處、國家級7處、省級24處。
為(wei) 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研究闡釋臨(lin) 夏地區在史前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臨(lin) 夏先後成立甘肅省齊家文化研究會(hui) 、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hui) 臨(lin) 夏研究基地、臨(lin) 夏州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機構,創辦《彩陶文化研究》季刊,推進花兒(er) 曆史博覽傳(chuan) 承中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州牡丹文化公園、洮河文化公園建設,申報創建齊家文化國家遺址公園、新莊坪黃河文化遺址公園、林家遺址公園、邊家林史前遺址公園。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2月,臨(lin) 夏官方從(cong) 自然、曆史、地理、人文、民族、實踐、發展等方麵,總結提出“十有臨(lin) 夏”。
為(wei) 促進文化資源向旅遊資源轉換,臨(lin) 夏明確把文旅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首位產(chan) 業(ye) ,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現有A級旅遊景區37家,“五一”假期,作為(wei) “蘭(lan) 州後花園”的臨(lin) 夏共接待遊客332.9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66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甘南啟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
13日,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啟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態環境大優化”主題實踐活動。截至目前,當地實施的該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項目,完成七大類25個子項目、300多個子工程。[詳細] -
“黃河之腎”甘肅瑪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出境水量十年增六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縣長楊智明16日表示,被譽為“黃河之腎”的瑪曲縣,探索出一套具有“瑪曲特色”的高寒沙化、草原治理模式,黃河沿岸草原沙化退化已得到根本遏製。[詳細] -
品讀甘肅首部人文自然紀錄片《青綠甘南》的新形態、新美學
從2月6日,甘肅首部人文自然紀錄片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以來,帶給我的震撼和思考一直在心中久久不能平複。至少在以下三各方麵,《青綠甘南》是極為成功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