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當雄縣:“家庭牧場”撐起新生活

發布時間:2023-06-15 09:54:00來源: 拉薩日報

  推廣家庭牧場經營,是當雄縣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的一大舉(ju) 措。2017年開始,當雄縣為(wei) 有意願的牧民修建標準化牛圈、飼料庫、防疫室等設施,推動家庭牧場建設。家庭牧場以牧民自願組建為(wei) 原則,以聯戶或單戶為(wei) 單位,采取半舍飼和強度放牧相結合的方式,大幅縮短了犛牛的生產(chan) 與(yu) 生長周期。通過近幾年家庭牧場的探索建設,積極開展標準化養(yang) 殖,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當雄縣家庭牧場走出了一條適合牧區發展的集中養(yang) 殖新路子。

  來到當雄縣烏(wu) 瑪塘鄉(xiang) 郝如村二組村民羅布拉達家時,他正在打理自家牧場的草料。今年45歲的羅布拉達,是該縣第一批經營家庭牧場的村民。他家的牧場暖棚麵積達900平方米,上年末犛牛存欄率為(wei) 215頭,能繁母畜為(wei) 80餘(yu) 頭,年完成出欄率為(wei) 20%。在與(yu) 羅布拉達交談時了解到,犛牛出欄前要育肥3個(ge) 月,與(yu) 傳(chuan) 統模式相比家庭牧場每頭犛牛平均能增重100斤左右,淨增收達到1200多元。2021年,羅布拉達家的家庭牧場被評為(wei) “拉薩市市級示範家庭牧場”。

  當雄縣家庭牧場2017年11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通過在冬季和春季牧草缺少的時節讓牧民把育肥犛牛集中趕到暖棚圈舍裏育肥的方式,大大減少了牲畜“冬瘦、春死”現象,從(cong) 而增加了犛牛的產(chan) 肉量和產(chan) 奶量,年戶均收入從(cong) 原來的2至3萬(wan) 元提高到近30萬(wan) 元,羅布拉達家的牧場自運營以來,實現累計收入140餘(yu) 萬(wan) 元。

  羅布拉達說:“自家庭牧場運營以來得到了上級的大力支持,以前都是畜牧獸(shou) 醫站的工作人員前來檢查犛牛疫病的防治和檢疫。在黨(dang) 和國家及上級各部門的幫扶下對我們(men) 也進行了三次培訓。現在牲畜治療、養(yang) 殖等各項技術我都能掌握。給犛牛補給的飼草也都是上級發放的,如今我們(men) 的家庭牧場越來越好了。”

  當雄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劉鬆告訴記者:“當雄縣家庭牧場建設項目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目前已建設26家。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的示範引領帶動,26家家庭牧場逐步走向了規範化、標準化養(yang) 殖的道路。”

  劉鬆介紹,今年在26家家庭牧場的基礎上,將增加28家家庭牧場,並計劃在2025年之前建成百家家庭牧場,通過百家家庭牧場的示範帶動,帶領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