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東大門”:昔日“黑色矽鐵走廊”變“滿目桃花”
從(cong) 青海省會(hui) 西寧市向東(dong) 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沿著黃河支流湟水即將進入青海“東(dong) 大門”海東(dong) 市民和縣時,山野連綿,林木遍綠,一片蔥鬱進入視線。
“如果你4月中旬來,正趕上桃花盛開,遠看像粉色雲(yun) 霞,走近落英繽紛,那才叫美呢。”民和縣林業(ye) 和草原站站長朱軍(jun) 虎對記者說。
地處青海東(dong) 部、黃河上遊湟水穀地的民和縣,地勢平緩、氣候適宜,是青海的“瓜果之鄉(xiang) ”“最早見到春天的地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地農(nong) 戶從(cong) 臨(lin) 近的蘭(lan) 州市安寧區、紅古區引進多個(ge) 桃樹品種,開始栽培經濟林,在集中連片種植的馬場垣鄉(xiang) ,一度達到“萬(wan) 畝(mu) 桃園”規模。
“這條路一直連到從(cong) 前的桃園。”朱軍(jun) 虎介紹,同時,由於(yu) 沿線蘊藏礦石資源,這裏也曾是國內(nei) 較大的金屬矽鎂生產(chan) 基地:“當年的民和鎂廠,是青海的創匯大戶、納稅大戶。”他說。
朱軍(jun) 虎從(cong) 小生活在民和縣,“我們(men) 上學時常走這條路,空氣中難聞、刺鼻的氣味有時在縣城裏都聞得到。”他回憶。“不光有高汙染的工業(ye) 廠房,十多年前蘭(lan) 新高鐵修建時,我們(men) 腳下的這片地曾作為(wei) 堆積廢棄渣土的坑。”
而如今,這些都不複存在。2000年以後,隨著淘汰落後產(chan) 能、節能減排的改革,粗放式發展的工廠企業(ye) 被關(guan) 停。近年來,當地先後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大林業(ye) 生態工程。
2018年,民和縣實施湟水河流域重點區域綜合整治綠化工程,累計拆除原民和鎂廠廢舊廠房47萬(wan) 平方米,湟水河沿岸項目綠化總麵積達1474畝(mu) 。曾經的高煙囪、渣土坑,被喬(qiao) 灌木搭配、不同色塊的花卉和草坪組成的開闊綠意所取代。
“綠化區域中栽種的大麵積桃林目前還處在養(yang) 護期,林業(ye) 技術人員進行嫁接、改造後,桃林才能有更大的經濟價(jia) 值。”朱軍(jun) 虎說,預計今年將移交給鄉(xiang) 政府由村集體(ti) 經濟統一管護經營,未來帶動更多民眾(zhong) 栽植桃樹,讓“生態林”變“經濟林”。
今年是青海海東(dong) 撤縣建市十周年。十年來,海東(dong) 全市累計完成國土綠化752.27萬(wan) 畝(mu) ,森林覆蓋率從(cong) 2013年的32%提高到2022年的36%;全市237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和67家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ye) 完成整治,實施多項黃河和湟水河重點支流汙染防治和生態修複工程,生態環境質量切實改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29日,記者從青海省林草局獲悉,根據《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青海省林草局以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係統為目標,大力推進該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詳細] -
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閉幕 西藏特色產品受青睞
6月18日,為期4天的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在西寧青海國際會展中心圓滿閉幕。西藏11家企業的各類“名、特、優”展品,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詳細] -
青海省首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警示教育基地掛牌
15日,記者從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日前,青海省首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警示教育基地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正式成立,標誌著該省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麵又邁出了關鍵一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