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天上黃河·山水化隆”2023地學旅遊周啟動
8月22日,“天上黃河·山水化隆”2023地學旅遊周在海東(dong) 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啟動,來自全國部分重點高校的百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化隆,專(zhuan) 題研討化隆地質公園建設與(yu) 旅遊發展新模式,簽署地學旅遊開發與(yu) 地質文化幫扶戰略合作協議,發布生態文明建設與(yu) 黃河上遊高質量發展化隆倡議,共為(wei) 阿河灘地質文化村揭牌,這對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化隆地學旅遊開發等必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
化隆縣地質遺跡豐(feng) 富、地質景觀奇特,獨特的峽穀丹山地貌是祁連山南麓地區變質岩係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也是國內(nei) 非常罕見的地質遺跡,具有極高科研價(jia) 值和景觀價(jia) 值。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在為(wei) 期三天時間裏,將在化隆縣甘都鎮、謝家灘鄉(xiang) 、查甫藏族鄉(xiang) 、雄先藏族鄉(xiang) 等地,圍繞拉木峽丹霞黃河沿岸土林地貌、阿河灘地質文化村、夏瓊寺滑坡點地質災害與(yu) “九曲黃河”地貌、崗山地質地貌等進行野外考察及學術研討。
據悉,早在1960年,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將化隆區域變質岩係命名為(wei) 太古代化隆群,得到權威部門確認並沿用至今。2013年,中國地質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在進行縝密地質遺跡資源調查後,2021年發布“化隆地學”旅遊開發研究成果,自此開啟地學旅遊嶄新篇章。目前,化隆縣已命名全省第一個(ge) 地質文化村、黃河沿線第一個(ge) 地質文化村、全國少數民族聚居村中第一個(ge) 地質文化村阿河灘村,是自然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典型案例,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三大典型案例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河湟文化(西寧)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
8月22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近日該廳批複同意在西寧市設立河湟文化(西寧)生態保護實驗區,這是繼2022年設立河湟文化(海東)生態保護實驗區之後,我省又新增一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詳細] -
百名專家齊聚青海化隆 研究探索旅遊地學發展新思路
“我們應抓住曆史發展的新機遇,充分認識旅遊地學發展和地質公園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保護和發展地質遺跡出發,積極踐行‘兩山理論’,進一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路徑。[詳細] -
青海嚴禁遊客非法穿越無人區探險
記者22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日前,該廳發布公告,嚴禁遊客擅自進入無人區、未開放和未開發景區開展探險、旅遊等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