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專家齊聚青海化隆 研究探索旅遊地學發展新思路
“我們(men) 應抓住曆史發展的新機遇,充分認識旅遊地學發展和地質公園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cong) 保護和發展地質遺跡出發,積極踐行‘兩(liang) 山理論’,進一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路徑,為(wei) 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地質遺跡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經驗。”22日,中國地質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shu) 長朱立新在青海省海東(dong) 市化隆縣表示。
當日,中國地質學會(hui) 旅遊地學與(yu) 地質公園研究分會(hui) 第37屆年會(hui) 暨“天上黃河·山水化隆”2023年地學旅遊周活動開幕式在化隆縣舉(ju) 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和參會(hui) 代表齊聚一堂,交流旅遊地學研究成果,總結推廣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經驗,研究探索旅遊地學發展新思路,專(zhuan) 題研討化隆地質公園建設與(yu) 旅遊發展模式。
朱立新在致辭時說,化隆與(yu) 黃河山水相依,素有“山水化隆”之稱,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獨特的山水景觀、濃鬱的民族風情,孕育了人文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珠聯璧合的旅遊資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而地球科學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旅遊地學作為(wei) 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重要,大有前途,大有可為(wei) 。朱立新說:“加快旅遊地學發展和地質公園建設,把綠水青山打造成真正的金山銀山,是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具體(ti) 要求。”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袁小虹表示,旅遊地學與(yu) 地質公園研究分會(hui) 所舉(ju) 辦的年會(hui) ,現已成為(wei) 全國旅遊地學與(yu) 地質公園學術交流、理論創新和思想發育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陣地。希望各位學者專(zhuan) 家,今後繼續關(guan) 注和研究影響地學旅遊和地質公園等地質類自然保護地,特別是地質公園發展相關(guan) 的基礎理論和重大實踐問題,助力中國地質旅遊地學和地質公園發展事業(ye) 更上新的台階。
中共化隆縣委書(shu) 記張愛如表示,化隆縣將以本次年會(hui) 為(wei) 契機,立足生態文明高地和產(chan) 業(ye) “四地”建設,學好用好本次年會(hui) 成果,不斷豐(feng) 富拓展地學旅遊,促進民族村發展,將地學旅遊打造成為(wei) 具有化隆特色的文旅“新名片”。
開幕式現場,朱立新、張愛如與(yu)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友與(yu) 社會(hui) 合作處處長於(yu) 清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緒教共同為(wei) 阿河灘地質文化村揭牌;化隆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馬占奎與(yu) 於(yu) 清海簽署《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地學旅遊開發與(yu) 地質文化幫扶工作的戰略合作協議》;化隆縣委常委、副縣長李照本宣讀《生態文明建設與(yu) 黃河上遊高質量發展化隆倡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藏高原迎初春“賞花季” 黃河穀地杏花爭豔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青海黃河流域杏花、梨花,西藏林芝桃花、昌都杏花……眼下,氣溫回暖,青藏高原多地先後迎來初春“賞花季”。 [詳細] -
青海:樂化高速樂都至瞿曇段等5個交通重點項目通車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G213樂都至化隆高速公路樂都至瞿曇段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密了青海省東部地區路網,將對推動蘭西城市群建設、輻射帶動沿線旅遊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詳細] -
生態高地青海迎冬季“觀鳥季”:鏡頭記錄遷徙之客
從東部黃河流域,至東北部高原藍寶石青海湖,再延展至千裏之外的西部“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眼下,中國生態大省青海迎來冬季“觀鳥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