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書本腳踩泥土 鄉村裏來了西農小老師
2019年冬至翌日,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冷風瑟瑟,寒意逼人。但在當地坊鎮中心小學三年級(1)班教室內(nei) ,卻是一片熱鬧景象:一場主題為(wei) “情暖寒冬”的“點亮微心願”活動正在這裏火熱舉(ju) 行,來自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農(nong) ”)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們(men) 正將一件件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送給在座的孩子們(men) 。
一個(ge) 書(shu) 包、一本童書(shu) 、一隻手表……全班36個(ge) 孩子的小心願都變成了現實。手捧禮物的孩子們(men) 歡呼雀躍,猶如在嚴(yan) 冬裏燃起一團團溫暖的火焰。
從(cong) 2010年開始,在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組織實施的“中國青年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項目號召下,西農(nong) 先後有10批、88名優(you) 秀研究生走進渭南、商洛等市的國家級貧困縣,展開為(wei) 期1年的支教。這些西農(nong) 小老師手捧書(shu) 本、腳踩泥土,在鄉(xiang) 村孩子們(men) 心中播下“知農(nong) 愛農(nong) ”的種子。
從(cong) 語數外到音美體(ti) ,走進鄉(xiang) 村中小學的西農(nong) 小老師們(men) “樣樣”拿得出手。除正常教學活動外,他們(men) 還在校園裏組建起“天使合唱團”、錄製《歌唱祖國》影像日誌,展開美育和愛國主義(yi) 教育……而最讓當地師生印象深刻的,是他們(men) 精心穿插於(yu) 日常教學中的“農(nong) 科教育”。
2019年12月23日,坊鎮中心小學四年級(1)班的英語課正在進行。支教團成員高敬博帶著學生們(men) 複習(xi) 英語單詞——“What's this?”隨著高敬博的一次次提問,黑板上的一幅幅西農(nong) 校園圖片不斷轉換,學生們(men) 的回答欣喜而響亮:“Library,圖書(shu) 館”“Garden,花園”“Lake,湖泊”……
把西農(nong) 校景融入英語教學,是高敬博創設的“農(nong) 科教育”中的一個(ge) 環節。樹葉也被他製作成“草頭娃娃”,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獎品。下課鈴響起後,孩子們(men) 意猶未盡,異口同聲喊出“老師,再上一會(hui) 吧!”
支教團成員還組建起“自然科普社團”。從(cong) 花園裏采來長草,給孩子們(men) 講種子萌發,還帶他們(men) 走進葡萄試驗示範站,參觀了解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製。“自然科普社團填補了我校教育的空白。”坊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李福傑告訴記者:在幾屆支教團聯絡下,學校與(yu) 西農(nong) 博覽園共建了科普教育基地,和西農(nong) 人文學院共建了教育實踐基地……
也正因為(wei) 支教團的牽線,一批批西農(nong) 師生帶著農(nong) 科知識走進鄉(xiang) 村學校。在澄城縣馮(feng) 原鎮中學,植保博士馮(feng) 浩受邀作報告;在丹鳳縣,支教團成員邀請學校專(zhuan) 家為(wei) 農(nong) 民講授農(nong) 作物增產(chan) 增收技術;在合陽縣,西農(nong) 史穎剛副教授則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有趣的農(nong) 業(ye) 機器人課……
“老師,我想到你上學的地方讀書(shu) 。”“我也想做一名農(nong) 業(ye) 科學家。”……播撒進鄉(xiang) 村孩子心中的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孩子們(men) 把心願寫(xie) 上小卡片,告訴西農(nong) 的“小老師”,而這些美好的願望也很快變為(wei) 現實——在支教團的策劃組織下,連續3年來,近百名鄉(xiang) 村中小學生通過“陽春三月逐夢西農(nong) ”研學旅行活動先後走進了令他們(men) 感到神秘的大學。
賈鵬輝曾是支教團成員李君芝帶過的學生。“李老師常給我們(men) 科普農(nong) 業(ye) 知識,帶給我很大震撼。從(cong) 那時起,我就決(jue) 心以後考西農(nong) 。”2014年,因高考成績不理想,賈鵬輝和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然而,2018年本科畢業(ye) 時,他再次將目標鎖定了西農(nong) ——“我們(men) 世代生活的黃土高原,麵臨(lin) 著眾(zhong) 多亟須解決(jue) 的生態問題,這也是我考研的主攻方向。”現在的賈鵬輝,已是西農(nong) 資環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
“10年前,學校住宿條件差,支教老師的屋裏出現過老鼠;冬天氣溫低,沒暖氣,長凍瘡是常有的事;晚上經常停電,點蠟燭上課也是常事。”談起10年間先後來校支教的西農(nong) 小老師,澄城縣趙莊鎮初級中學校長秦海軍(jun) 記憶猶新。10年間,支教團先後服務於(yu) 30餘(yu) 所鄉(xiang) 村學校,授課100多個(ge) 班級,每人每學年完成近800個(ge) 課時的工作量。一年的支教經曆,也讓他們(men) “脫胎換骨”。
回憶起10年前的支教生活,如今在四川省米易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工作的第十二屆支教團成員王偉(wei) 感觸良多:“支教前,自己就像成長中的麥穗,麵對困惑和抉擇會(hui) 隨風搖曳。1年的曆練,明白了紮根基層、砥礪前行的含義(yi) ,直到今天,支教的經曆依然激勵我在平凡崗位上進行著不平凡的堅守。”
提起第十九屆支教團成員陳爍,趙莊鎮初級中學的教師們(men) 交口稱讚:為(wei) 上好“從(cong) 百草園到三味書(shu) 屋”這堂課,陳爍利用中秋假期專(zhuan) 程赴紹興(xing) ,親(qin) 身感受課文裏的場景、體(ti) 會(hui) 作者的思想感情,為(wei) 學生們(men) 上了生動的一課。
服務於(yu) 合陽縣新池鎮南溝小學的第二十一屆支教團成員李瑉夢,所教班級在本學期期中考試中考出了全縣第二的好成績。孩子們(men) 自製獎狀,策劃了頒獎儀(yi) 式,授予她“先進班主任”的稱號。
“紮根基層、奉獻青春,我慶幸選擇了農(nong) 村、選擇了支教。”李瑉夢說。“支教小老師們(men) 雖不是師範生,但善於(yu) 學習(xi) 、刻苦鑽研,為(wei) 學校的教師們(men) 樹起了標杆。”坊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李福傑評價(jia) 。
10年來,西農(nong) 研究生支教團多次榮獲各級支教“突出貢獻獎”和“特別服務獎”,累計13人被授予陝西省優(you) 秀誌願者稱號,76名支教團成員有70%畢業(ye) 後赴西部農(nong) 村基層一線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陝西: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今年將達80%
記者24日從陝西省教育廳獲悉:陝西省於7日正式發布“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20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詳細] -
北京東城今年起將建5至10所“未來學校”
今年起,東城區將著力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東城教育“數據大腦”和5至10所“未來學校”,引領區域智慧教育發展。[詳細] -
院士為高中生編寫人工智能教材
清華大學近日宣布,專門為高中生打造的教材《人工智能(高中版)》將於今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領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