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丹增頓珠的辦學路:為農牧民子弟提供學習機會

張偉 發布時間:2020-01-15 10: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親(qin) 手為(wei) 剛畢業(ye) 的168名學生獻上哈達,丹增頓珠感慨道,“不知不覺,這樣的儀(yi) 式已舉(ju) 行了20次。”自2000年首個(ge) 三年學製班結業(ye) ,他已見證3萬(wan) 多名學生學有所成,奔向旅遊服務、校外培訓、個(ge) 體(ti) 經營等職業(ye) 領域。

  丹增頓珠說,他的學生大都是成年的農(nong) 牧民子弟,年齡從(cong) 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不等。因為(wei) 各種原因,不少人之前沒有進過學校,到城市生活後,發現不識字寸步難行。

  丹增頓珠曾在中國政法大學和西藏大學學習(xi) 英語,畢業(ye) 後在西藏教育係統工作。1994年,他在家裏辦了藏語家教班,“成年人重新接受義(yi) 務教育不現實,當時,拉薩民辦培訓機構很少,費用也相對高昂。”

  家教班最初隻有15個(ge) 學生,丹增頓珠是唯一的老師。三年後,家教班成為(wei) 一所正規的全日製民辦語言學校,設有藏、漢、英語三年學製班,以及計算機短期培訓班,有白班,還有夜班。

  1999年,丹增頓珠不顧家人反對,辭去公職,全身心投入培訓事業(ye) 。他告訴記者,學生中有農(nong) 牧區來的待業(ye) 青年,也有出租車司機,很多人學成之後,有了更好的前途。

  貴桑卓瑪說,她曾在丹增頓珠的學校學過三年英語,如今是一名英語導遊,初到拉薩時,因文化基礎差,一直在餐館打零工,“這段學習(xi) 經曆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考慮到農(nong) 牧民子弟經濟不寬裕,丹增頓珠降低了學費標準,目前每小時課程五六元人民幣,有的學生隻收半價(jia) 或三分之一,特困生則學費全免。從(cong) 創辦學校至今,丹增頓珠幾乎每年都入不敷出。

  丹增頓珠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ou) 勢,當導遊、開客棧,“反正哪行掙錢就幹哪行,現在學校約三成的運營經費都來自校外的經營收入”。

  丹增頓珠告訴記者,“如今,西藏七市(地)核發辦學許可證的民辦教育機構已過百所,民辦教育事業(ye) 迎來了春天。”

  “我想建一所職業(ye) 培訓類的民辦高等院校,讓更多農(nong) 牧民子弟不僅(jin) 有學習(xi) 的機會(hui) ,還能繼續深造。”展望未來,丹增頓珠信心滿滿。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