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以科學保教促幼兒園內涵提升

趙彩俠 發布時間:2020-01-20 11:10: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學前教育是整個(ge) 教育的短板,不但體(ti) 現在學位資源、政策保障上,還體(ti) 現在科學保教理念、方法、途徑上。”為(wei) 了解各地落實幼兒(er) 園“小學化”治理情況,日前,教育部委托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派專(zhuan) 家分東(dong) 中西三路,到9省份調研。在調研工作匯報會(hui) 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提出,要深化學前教育供給側(ce) 改革,促進幼兒(er) 園保教質量提升。

  為(wei) 向社會(hui) 宣傳(chuan) 科學保教理念,促進幼兒(er) 身心健康成長,2018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幼兒(er) 園“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通過全麵部署、自查與(yu) 摸排、全麵整改及專(zhuan) 項督查,於(yu) 2019年6月底前完成“小學化”治理任務。

  《通知》下發後,各地高度重視,迅速反應,紛紛出台各自開展“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的工作方案,成立“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工作小組,多部門協同,對小學、幼兒(er) 園及社會(hui) 培訓機構展開“全覆蓋”摸排、整改、督查。經過一年多的攻堅,截至目前,各地“小學化”治理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專(zhuan) 家調研的9省份為(wei) 例,小學與(yu) 幼兒(er) 園完成整改的比例大多已超過90%,培訓機構整改完成率也大多超過70%。其中福建省三項整改完成比例均達到100%。幼兒(er) 園去“小學化”,小學“零起點”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

  因地製宜落實治理方案,堵引結合

  《通知》是對“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工作的一般要求,但要使其真正落地,各地還需要結合實際,使其細化、易操作。

  為(wei) 使“小學化”治理方案落到實處,山東(dong) 從(cong) 省級層麵公布幼兒(er) 園“小學化”負麵清單,共5大項49小項,包括“小學化”教育內(nei) 容、教育方式、管理方式、教育環境等。同時公布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標準,並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簽訂“零起點”教學承諾書(shu) 。此外,山東(dong) 還遴選20個(ge) 省級遊戲教育實驗區、200個(ge) 省級遊戲教育實驗園,以“遊戲化”治“小學化”。

  福建省針對不同機構,找準不同工作著力點。幼兒(er) 園重點治理“小學化”教育方式與(yu) 教育環境,小學重點抓“零起點”承諾書(shu) 、免試入學、嚴(yan) 禁壓縮課時,培訓機構重點治理“學科類培訓”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現象。

  江西省建立問題清單銷號製度,製作“小學化”治理自查表和匯總表,實行掛賬銷號管理。湖北省實行黑名單製度,將“小學化”問題嚴(yan) 重、清理整治後仍不達標的幼兒(er) 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納入黑名單,向社會(hui) 公布。河北省則針對問題頻發、社會(hui) 反映強烈的小學與(yu) 幼兒(er) 園,實行年檢“一票否決(jue) ”。

  各地有針對性的錯施,打出了“小學化”治理組合拳,實現了正本清源、堵引結合,有效鏟除了“小學化”滋生的土壤。

  探索科學的幼小雙向銜接方法

  一直以來,“幼小銜接”對幼兒(er) 園與(yu) 小學都是一種考驗。若雙方銜接不好,就極易引發“小學化”問題。本次調研過程中,專(zhuan) 家發現,許多地區已意識到幼小雙向銜接的重要性,甚至開始探索雙向互動的方法。

  比如,陝西省將2019年定為(wei) “幼小銜接”工作年,下發《幼兒(er) 園“去小學化”教育活動指南》《小學一年級語文“零起點”教學指南》《小學一年級數學“零起點”教學指南》,對幼兒(er) 園和小學的教育教學行為(wei) 進行具體(ti) 指導。為(wei) 增強宣傳(chuan) 效果,還開發了圖文並茂的宣傳(chuan) 資料,在幼兒(er) 園與(yu) 小學張貼。同時,積極探索入小學後的過渡性課程。強調課程的趣味性,采用遊園闖關(guan) 的形式“測試”,布置聽、說、講、畫、動手的作業(ye) ,努力做到過渡時期,對學生知識零要求、課堂零起步、課外零書(shu) 寫(xie) 。

  在昆明市五華區,教體(ti) 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親(qin) 自帶隊,組織全區公辦小學校長到幼兒(er) 園參觀學習(xi) ,了解幼兒(er) 一日生活以遊戲活動為(wei) 主的特點。同時,組織小學教師學習(xi) 《3—6歲兒(er) 童學習(xi) 與(yu) 發展指南》,對照小學一年級課程標準設計課堂教學,大大減輕了一年級學生的入學適應難度。

  遼寧省的盤錦、大連、錦州、鐵嶺等地,也通過開展小學生與(yu) 在園幼兒(er) 交流活動,小學調整課程內(nei) 容和進度,減去低年級學生繁重的作業(ye) 負擔等方式實施幼小雙向銜接。

  創新宣傳(chuan) 模式促科學保教理念入心入腦

  學前教育宣傳(chuan) 月、家長會(hui) 、家長開放日等,是宣傳(chuan) 幼兒(er) 園保教理念的常規渠道。但由於(yu)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根深蒂固,及社會(hui) 上錯誤育兒(er) 觀念的誤導,家長焦慮情緒仍普遍存在,“小學化”難以根除。因此,創新宣傳(chuan) 方式,讓科學保教理念真正打動家長、影響家長,尤為(wei) 重要。

  每年4月是昆明市五華區的“幼小銜接家長宣傳(chuan) 月”,該區成立“幼小銜接”課題組,組建教研員、小學及幼兒(er) 園教師在內(nei) 的培訓宣講團,到全省各州、市推廣科學保教理念。據悉,目前已培訓各類幼兒(er) 園大班家長與(yu) 教師2萬(wan) 餘(yu) 人次,效果很好。

  相比幼兒(er) 園教師向家長宣傳(chuan) “小學化”的危害,小學教師及小學高年級家長的意見,更讓家長信服。於(yu) 是,在陝西省渭南市,幼兒(er) 園主動邀請小學教師進園講去“小學化”及“三年級現象”。在陝西省榆林市,幼兒(er) 園主動邀請小學高年級家長給大班家長講幼小銜接應準備什麽(me) ,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學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比如教研力量薄弱、幼兒(er) 園管理不夠規範等,都會(hui) 影響科學保教的實施。因此,一些地區致力於(yu) 建立長效機製,從(cong) 根本上發力,化解“小學化”。

  比如,雲(yun) 南省通過名園辦分園的方式,緩解農(nong) 村幼兒(er) 園“小學化”問題。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發揮省、市、縣級示範性幼兒(er) 園的傳(chuan) 幫帶作用,建立“園幫園”“一對一”管理體(ti) 係,提升了全縣幼兒(er) 園水平。湖北省天門市形成市級、區域、鄉(xiang) 鎮、園所四級網絡,落實常態化聯片教研製度,有效提升了區域教研水平。為(wei) 保證教師質量,山東(dong) 省實施公費師範生鄉(xiang) 村教師培養(yang) 計劃。2018年以來招收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公費師範生1460人,為(wei) 鄉(xiang) 鎮中心幼兒(er) 園培養(yang) 了高層次教師。

  去“小學化”需從(cong) 被動執行走向主動研究

  “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性是防範和杜絕幼兒(er) 園‘小學化’的關(guan) 鍵。”福建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原校長鄭健成發現,在一些地區,教師對去“小學化”認識還較為(wei) 膚淺,隻停留在不教拚音、不認字、不做數學題上。與(yu) 此同時,教師雖然認識到遊戲是幼兒(er) 園的基本活動,但由於(yu) 專(zhuan) 業(ye) 化不足,導致遊戲開展不充分,保教活動整體(ti) 水平較低。

  比如,組織遊戲過程中,教師控製的成分遠超幼兒(er) 主動選擇、探究的成分,或者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放任自流”現象。

  “專(zhuan) 家一定要引領正確的方向,要更加回歸基層、回歸實踐,同時做好社會(hui) 宣傳(chuan) 。”針對此種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副司長薑瑾指出,目前學前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專(zhuan) 業(ye) 化程度比較弱。園長與(yu) 教師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麽(me) 做。因此,專(zhuan) 家要在各個(ge) 方麵發揮作用,真正把“什麽(me) 是正確的,什麽(me) 是錯誤的”告訴一線教師。呂玉剛也指出,要出台幼兒(er) 園科學保教的基本規範,給教師提供一些可供利用的資源,比如推廣教育部遴選出的優(you) 秀遊戲案例、繪本等,“手把手”教給教師科學保教的本領。

  雖然許多地方已開始幼小銜接的雙向探索,也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專(zhuan) 家發現,大部分小學還缺乏主動銜接意識,雙方協同的力量還比較薄弱。薑瑾認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關(guan) 鍵在小學,小學要樹立銜接的意識,多種形式做好新生的入學適應教育,幫助學生順利融入小學生活。呂玉剛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幼小銜接行動計劃,同時也在著手修訂義(yi) 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一年級要設置過渡性課程。

  另外,基於(yu) “小學化”成因的複雜性,為(wei) 避免其出現反複,或“死灰複燃”,專(zhuan) 家呼籲,必須把“小學化”治理作為(wei) 一項長效工程,多方配合、綜合治理,堅持發展與(yu) 質量並重,做到常抓不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