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科研支持 引進幫扶資金 培訓技術人才
“又賣出500斤!”這幾天,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阮維斌時刻關(guan) 注著手機彈出的新消息。他與(yu) 實驗室師生共同運營的微信公眾(zhong) 號“南開生科生物防治技術團隊”,最近賣起了土豆。
這些土豆,全部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莊浪縣。在阮維斌的指導下,當地農(nong) 民采用南開大學“以蟲治蟲”的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人工除草,以羊糞為(wei) 肥料,農(nong) 殘檢測“零檢出”,種出了名副其實的綠色有機土豆。
去年11月底,莊浪縣20畝(mu) 試驗田收獲了4萬(wan) 斤高品質土豆,它們(men) 肉質堅實、口感醇香。“如果這些土豆順利賣出去,農(nong) 戶賺到錢,他們(men) 也就看到了種植綠色有機土豆致富的新希望。”阮維斌說。
像阮維斌一樣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高校師生還有很多:北京科技大學駐甘肅省秦安縣西川鎮小莊村第一書(shu) 記蔣靈斌,為(wei) 村民出實招、解難題,探索出“支部+企業(ye) +合作社+扶貧車間+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脫貧模式,有效改變了村莊落後麵貌;電子科技大學教師趙冰任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第一書(shu) 記時,培育“金種子”致富帶頭人,大力發展生豬、肉牛等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走出了一條“強村帶弱村、黨(dang) 員帶群眾(zhong) 、能人帶貧困戶”的道路。
高校師生們(men) 積極發揮著人才、智力、科技優(you) 勢,成為(wei) 脫貧攻堅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jun) 。目前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貧工作。2018年,首批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wei) 主的直屬高校共投入幫扶資金1.38億(yi) 元,引進幫扶資金13.18億(yi) 元,培訓基層幹部2.34萬(wan) 人,培訓技術人員3.73萬(wan) 人,幫助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3.27億(yi) 元。
強智力: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
一身接地氣的打扮、總是風塵仆仆的樣子,相比於(yu) 教師這個(ge) 職業(ye)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尹兆正倒更像個(ge) 農(nong) 民。
在浙江,尹兆正是遠近聞名的人物。2013年,他來到學校定點幫扶的雲(yun) 南省景東(dong) 彝族自治縣。
景東(dong) 烏(wu) 骨雞,毛腳、綠耳、體(ti) 大,肉質細嫩、營養(yang) 價(jia) 值高,備受消費者青睞。養(yang) 殖烏(wu) 骨雞也是當地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生計來源。
可當地百姓守著“金鳳凰”卻沒有致富。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尹兆正到景東(dong) 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研。每到一地,村民就都會(hui) 拉著尹兆正去自家的雞舍、看自家養(yang) 的“土雞”。說是雞舍,其實就是貧困戶們(men) 在門前屋後自搭的狹小而低矮原始雞窩。尹兆正每次都要俯下身子、趴在地上才能觀察雞的體(ti) 質和生長情況。
“手伸過去抓到的苗雞不是病懨懨的就是濕漉漉的,雞的體(ti) 質差,成活率低。”村民們(men) 原始的烏(wu) 骨雞養(yang) 殖方法讓尹兆正很心痛,“正常浙江一些經選育後的烏(wu) 骨雞品種一隻母雞年產(chan) 蛋可達100隻以上,而景東(dong) 烏(wu) 骨雞一隻種雞每年產(chan) 蛋隻有60隻左右,有的甚至隻能生產(chan) 40多隻,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景東(dong) 烏(wu) 骨雞苗雞的生產(chan) 成本。”
科學養(yang) 殖、良種選育,在過去7年多時間裏,尹兆正帶領村民慢慢改變。2019年,景東(dong) 烏(wu) 骨雞出欄437.85萬(wan) 隻。為(wei) 了更好開展農(nong) 技培訓,尹兆正還和景東(dong) 縣農(nong) 科局等一道編寫(xie) 了《景東(dong) 無量山烏(wu) 骨雞養(yang) 殖綜合技術規範》,為(wei) 當地留下了可供培訓的“致富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攻堅領域的“漁”是什麽(me) ?技術幫扶、創新驅動,無疑是答案之一。近年來,各高校通過發揮學科優(you) 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和產(chan) 業(ye) 化,不僅(jin) 助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升級,也培育發展出許多特色產(chan) 業(ye) 。
以前一提到扶貧,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孫清潮就滿麵愁容。一所文科院校、一個(ge) 中國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怎樣創新思路服務精準扶貧?
2017年臘月二十八,孫清潮還在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考察,翻縣誌、走山路、訪農(nong) 家,突然眼前巴山畫廊的青山綠水讓他眼前一亮。
2018年5月,陝西師範大學結對幫扶嵐皋縣重點項目楊家院子建設橫空出世,成為(wei) 陝西首個(ge) “非遺文旅小鎮”。一年多時間,孫清潮帶領文學院師生走進嵐皋的山山峁峁,搶救整理當地珍貴的民間傳(chuan) 說、曆史掌故、民間歌謠、詩文遺存、杜氏家規以及巴文化曆史文獻等重要文化資料。
“如今《嵐皋曆史文化叢(cong) 書(shu) 》已經問世,眼下我們(men) 正在策劃建設非遺小鎮體(ti) 驗館,希望我們(men) 的努力能夠推動嵐皋縣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讓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孫清潮說。
惠民生:助力教育與(yu) 醫療
中國已舉(ju) 辦了兩(liang)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但對於(yu) 雲(yun) 南省尋甸縣大山裏的孩子們(men) 來說,提起“進博會(hui) ”,小小的眼睛裏還是充滿了大大的疑惑:進博會(hui) 是什麽(me) ?有哪些有趣的東(dong) 西?
為(wei) 解答孩子們(men) 的疑問,在第二屆進博會(hui) 期間,一場跨越2000多公裏的視頻直播互動課開始了——屏幕的一端是尋甸縣幾十雙充滿期待的眼睛,另一端是上海進博會(hui) 誌願者“小葉子”、華東(dong) 理工大學學生吳怡。她把自己在進博會(hui) 上所見所聞,直觀地展示給了這群大山裏的孩子們(men) 。
這堂特殊的課,也燃起了孩子們(men) 的夢想:“老師,我也想去進博會(hui) 看看,我將來也要去上海上大學,去當一名‘小葉子’。”
為(wei) 孩子們(men) 插上夢想翅膀的,正是華東(dong) 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從(cong) 2017年至今,已有連續3屆共21名學生來到尋甸開展支教活動,他們(men) 利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特長,用青春、用陪伴、用知識溫暖著山裏孩子的心。
教育是民生工程,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優(you) 質教育,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在阻斷貧困的代際傳(chuan) 遞中,高校誌願與(yu) 支教團隊起到重要作用。
山東(dong) 大學啟動支教團“夢想導師”計劃,“助夢”團隊分別與(yu) 河南省確山縣4所學校學生組成“學涯陪伴”關(guan) 係,開展一對一結對,與(yu) 孩子們(men) 開展線上和線下溝通互動,幫助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目前已覆蓋當地學生2000餘(yu) 人。
天津大學以寒暑假社會(hui) 實踐為(wei) 依托,通過眾(zhong) 籌、義(yi) 賣、校友資助、校企合作、學校支持等方式,計劃在2020年前為(wei) 全國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中小學建立包括美術教室、電教室、科技教室、體(ti) 育室、活動室等在內(nei) 的100個(ge) “夢想教室”。
北京理工大學派遣多個(ge) 專(zhuan) 業(ye) 學院的師生團隊赴山西省方山縣暑期學校開展支教工作。迄今共有288名北理工師生在當地開展了思想教育、專(zhuan) 業(ye) 教育和課外教育,累計培訓農(nong) 村中小學生1554人次。
醫療是民生大事,為(wei) 了有效防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許多高校開展醫療扶貧工作,在保障貧困地區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的同時,助力精準扶貧紮實推進。
複旦大學在雲(yun) 南省永平縣,通過支援設備、醫療隊派駐、專(zhuan) 家帶教、崗位培訓、會(hui) 診義(yi) 診、遠程醫療等建設“立體(ti) ”健康扶貧體(ti) 係,選派7批36人次醫療隊常駐永平,建立5個(ge) 專(zhuan) 家工作站,激活了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能級。
上海交通大學開展“先天性心髒病患兒(er) 篩查和救治”等一係列的愛心幫扶活動,投入近百萬(wan) 元;附屬胸科醫院開辟綠色通道,救治了136名重症難症患兒(er) ;展開滬滇醫療合作,不定期組織專(zhuan) 家義(yi) 診團赴當地組織義(yi) 診活動,服務困難群眾(zhong) 超過1000人次。
留人才:增強內(nei) 生動力
在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樓的視頻會(hui) 議室裏,距離約定的連線時間還有半個(ge) 小時,數理學院的4位老師正在做最後的準備——連接設備、調試視頻軟件、分享班級邀請碼。一切完備,這堂跨越千裏的共建分享課就開始了。屏幕那端連接的是內(nei) 蒙古科左中旗保康一中。
“老師們(men) ,上次課後我又思考了一下,對於(yu) 2018年江蘇卷的第二個(ge) 大題,我給大家分享新的解題思路和授課方法……”北京化工大學教師郭敏茹向屏幕那端10餘(yu) 位高中老師娓娓道來。
每周一次、每次兩(liang) 小時的視頻連線,已成為(wei) 郭敏茹等39位北化教師2019年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我們(men) 希望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傳(chuan) 遞給貧困地區的老師,讓他們(men) 成為(wei) 火種,點燃一個(ge) 個(ge) 貧困學子的夢想。”郭敏茹說。
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夢想,北京化工大學與(yu) 扶貧點科左中旗教科體(ti) 局、保康一中聯合開展了“心橋工程”精準扶貧教育教學共建項目,目前有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5個(ge) 學科共39名教師參與(yu) 該項目。通過微信、郵箱、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保康一中漸漸形成一支優(you) 質的師資力量。
扶貧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留下人才,增強貧困地區的內(nei) 生動力,在貧困地區群眾(zhong) 心靈深處埋下“我要脫貧”的觀念,最為(wei) 重要。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定點幫扶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通過派駐支教教師、開展結對幫扶等形式,不斷提升當地師資能力;首都師範大學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學前教育進行精準扶貧,破解製約幼兒(er) 園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的難題;北京建築大學成立實踐團,師生們(men) 深入河北省阜平縣,為(wei) 三所重點貧困小學建立公益圖書(shu) 館,為(wei) 孩子們(men) 搭建起知識與(yu) 夢想的港灣;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彪在掛職雲(yun) 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lan) 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期間,向社會(hui) 籌措圖書(shu) 3萬(wan) 餘(yu) 冊(ce) ;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副部長楊學祥掛職期間,組織專(zhuan) 家教授到雲(yun) 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開展“北大——彌渡講壇”6場,平均每月2場,2000多名彌渡縣幹部參加培訓,為(wei) 彌渡脫貧攻堅注入智力人才支持。
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扶誌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地區和群眾(zhong) 樹立起擺脫貧困的鬥誌和勇氣;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zhong) 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jue) 戰決(jue) 勝衝(chong) 刺期,作為(wei) 匯聚大量人才與(yu) 科技資源的智力高地,高校正在扶誌與(yu) 扶智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電競需要什麽人才?“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開啟製定
“電子競技員”在2019年4月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的13個新職業中亮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詳細] -
西藏築起醫療人才“高地”
2015年6月,我國啟動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國家衛健委和北京、上海、廣東等7個對口支援省(市)指派醫院。[詳細] -
西藏今年力爭實現6萬名以上農牧民高質量就業
1月13日,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會議總結了2019年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績經驗,謀劃部署了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持續推進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係建設。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