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確定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課程目標

高毅哲 發布時間:2020-01-21 14:1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ye) 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ti) 育與(yu) 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yang) 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nei) 容和學業(ye) 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據悉,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其間,同步組織研製並於(yu) 2019年10月印發《中等職業(ye) 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規定,中等職業(ye) 學校公共基礎課分為(wei) 必修課程、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曆史、數學、外語、信息技術、體(ti) 育與(yu) 健康、藝術,物理、化學為(wei)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必修課程。此次發布的是其中5門課程標準,另外5門將於(yu) 近期陸續發布。

  課標的研製遵循《方案》總體(ti) 要求,由課程性質與(yu) 任務、學科核心素養(yang) 與(yu) 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nei) 容、學業(ye) 質量和課程實施等6個(ge) 部分組成。課程性質與(yu) 任務部分規定了課程性質為(wei) 中等職業(ye) 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ang) ;學科核心素養(yang) 與(yu) 課程目標部分明確課程學習(xi) 後應形成的正確價(jia) 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guan) 鍵能力;課程結構部分規定課程模塊構成和學時安排,模塊一般分為(wei) 基礎模塊、拓展模塊(職業(ye) 模塊);課程內(nei) 容部分明確課程的內(nei) 容要點,提出相關(guan) 教學要求;學業(ye) 質量部分描述學生完成課程學習(xi) 後的學業(ye) 成就表現,分為(wei) 畢業(ye) 和升學兩(liang) 個(ge) 水平等級;課程實施部分對教學、考試評價(jia) 、教材編寫(xie) 、資源開發等提出要求。

  與(yu) 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主要呈現五方麵特點。一是體(ti) 現新精神、新要求。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ti) 現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培養(yang) 目標要求,體(ti) 現新知識、新技術。二是凝練學科核心素養(yang) 。立足中等職業(ye) 教育實際,充分挖掘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的獨特育人價(jia) 值。三是明確學業(ye) 質量要求。強調提高學生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為(wei) 階段性評價(jia) 、學業(ye) 水平考試等提供依據。四是體(ti) 現高中階段共性要求。充分發揮中職公共基礎課育人優(you) 勢,夯實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全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五是彰顯職業(ye) 教育特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注重教學內(nei) 容與(yu) 社會(hui) 生活、職業(ye) 生活的聯係,注重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根據《方案》要求,各地要指導區域內(nei) 中等職業(ye) 學校開齊國家規定的公共基礎課,開足規定學時。中等職業(ye) 學校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1/3,不低於(yu) 1000學時。原則上每學時按45分鍾計,18學時為(wei) 1學分。必修課程共計48學分,所有學生必須修滿規定學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