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好“心理口罩”,和娃一起戰“疫”
2020年這個(ge) 春節,注定會(hui) 給每個(ge) 家庭留下深刻記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多地中小學延期開學,麵對意外的長假,家長和孩子該如何應對,家長用什麽(me) 方式和孩子聊病毒、疫情甚至死亡,如何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保持良好的親(qin) 子關(guan) 係,成為(wei) 不少人關(guan) 心的問題。
畢竟,教育不僅(jin) 是在學校、在課堂上,也在朝夕相處的生活裏。
要在孩子麵前掩飾自己的緊張和恐懼嗎
“麵對病毒疫情傳(chuan) 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yu) 正常反應。”中國心理學會(hui) 心理谘詢師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人類進化和個(ge) 體(ti) 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yi) ,它們(men) 使人們(men) 迅速警覺,調動機體(ti) 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
按照他的說法,疫情來襲時,家長可以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一定安全,出門玩耍有傳(chuan) 染風險。這樣便於(yu) 孩子老老實實待在家裏,通過學習(xi) 和適當的遊戲來度過危機時間。
“麵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卻緊張得不行,這給孩子傳(chuan) 遞的是矛盾信息!”林春專(zhuan) 門強調這一點,他說,家長應該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xi) 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他給出一個(ge) 具體(ti) 的建議: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
“關(guan) 於(yu) 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信息過載嚴(yan) 重,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hui) 引發知識焦慮。”林春說,這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獲取真實和權威信息的途徑,比如政府官方網站的文稿,專(zhuan) 業(ye) 機構和科學家的科普文章等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驗證信息真偽(wei) 的方法。
在他看來,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hui) 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利於(yu) 培養(yang) 孩子的批判性學習(xi) 習(xi) 慣。這種習(xi) 慣對孩子的自主學習(xi) 、創造性學習(xi) 能力的培養(yang) 至關(guan) 重要。
一些重要的啟發這時候也顯得很重要。林春說,很多孩子可能會(hui) 向家長刨根問底:“病毒究竟從(cong) 哪裏來?”“病毒的類型?”“病毒傳(chuan) 播的途徑?”如果家長實在答不上來,可以如實告訴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尚有待於(yu) 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或許可以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yang) 他們(men) 對科學的興(xing) 趣,給幼小的心田埋下科學的種子。
怎麽(me) 去和孩子解釋疫情奪走的生命
疫情奪走了一些人的生命。孩子在聽到這樣的新聞後,也能感到今年的春節氛圍和往年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問到死亡,該跟孩子談些什麽(me) ?
這是家長群體(ti) 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問題之一。在中國心理學會(hui) 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黃崢看來,麵對這些問題,家長不要忌諱、不要回避。
黃崢告訴記者,家長要重視孩子對生命與(yu) 死亡問題的關(guan) 注,溫和、耐心、正麵地回答,減少孩子的疑問和恐懼,讓孩子獲得成長的機會(hui) 。
按照她的說法,大約四五歲開始,孩子就知道死亡的存在。特別是如果有他認識的親(qin) 人去世或者看到小動物死了,都會(hui) 讓孩子更直接地意識到死亡的存在,進而擔心這種事也會(hui) 發生在自己或家人的身上。
有的孩子,還會(hui) 對與(yu) 生命有關(guan) 的問題產(chan) 生好奇,比如“生命是怎麽(me) 回事?”“我是從(cong) 哪裏來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七八歲時,孩子對於(yu) 自我的體(ti) 驗也會(hui) 產(chan) 生類似的困惑,比如“我為(wei) 什麽(me) 是我而不是別人?”“我為(wei) 什麽(me) 有‘我’這種感覺和意識?”
“這些問題有的可能很深奧,甚至許多成人也未必能給出一個(ge) 令孩子滿意的答案,但是家長們(men) 一定要記住,你們(men) 的態度比語言更能傳(chuan) 遞真實的信息。”黃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孩子產(chan) 生跟生命與(yu) 死亡有關(guan) 的問題和困惑時,家長不該簡單粗暴地否認、拒絕。
那麽(me) 問題來了,該怎麽(me) 和孩子們(men) 談生死呢?
黃崢根據孩子年齡段的不同特點,給出不同的方法——
對於(yu) 學齡前的孩子,需要更確定的信息和對心理安全感的保護。家長以安撫和安心保證為(wei) 主,讓孩子相信死亡是離他以及離他的家人都很遙遠的事情。不過,孩子對於(yu) 死亡的恐懼是不會(hui) 一次性就被解決(jue) 掉的,這類問題通常會(hui) 持續一段時間,家長這樣做更多地是在孩子和死亡之間慢慢建立一道心理屏障,等孩子長大一些,他既能接受人終有一死的生命規律,又不會(hui) 對此焦慮不安。
對於(yu) 學齡兒(er) 童,家長可以適度地和他們(men) 進行更充分的交流,盡可能回答孩子有關(guan) 生命與(yu) 死亡、自然和宇宙、自我意識等方麵的思考和困惑。
“總之,談論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黃崢說,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產(chan) 生關(guan) 於(yu) 生命與(yu) 死亡問題的疑問,都需要家長認真、耐心對待,把握好教育的時機。
時間長了看孩子不順眼咋辦
“疫情客觀上讓家長有了更多時間來陪孩子,這是好事。”中國心理學會(hui) 員工心理促進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兼秘書(shu) 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史占彪告訴記者,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觀察孩子,陪伴孩子,與(yu) 孩子一起講故事、做遊戲、做家務,是一個(ge) 特別難得的時間和機遇。
當然也有風險。史占彪說,如今的手遊、電視節目越來越有吸引力,孩子玩手機、看電視機會(hui) 多了,父母看孩子不順眼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一旦父母把握不到位,硬管、強勢、嚴(yan) 厲,就有可能導致關(guan) 係惡化,以至於(yu) 難於(yu) 彌補,弄巧成拙。
“家長首先要盡可能減少自己的焦慮。”史占彪說,疫情當下,家長應該從(cong) 自身做起,在與(yu) 孩子們(men) 相處的過程中,要少看電視和手機,保持自身情緒的穩定,保持淡定從(cong) 容的狀態。
具體(ti) 來說,一方麵要抓住核心環節,讓孩子在假期完成基本學習(xi) 任務,另一方麵也要在特定的疫情背景下適度放鬆,放下作業(ye) ,開展更加多樣的“學習(xi) ”——做做家務,討論和商量家庭有關(guan) 安排,等等。史占彪說,本來就有疫情影響,孩子狀態肯定也會(hui) 受到影響,所以張弛有度、抓住重點就非常重要。
在他看來,中國家長大多是非常負責任的父母,如何做到放空父母固有的、主觀的思維方式,放下家長的派頭,與(yu) 孩子做朋友,真正以夥(huo) 伴的方式來教育和陪伴孩子,是疫情當下特別寶貴的心態。
史占彪說,如今的孩子自我發展越來越好,他們(men) 的自主性在社會(hui) 大環境的氛圍下,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ang) ,他們(men) 更多時候需要的不是說教和管教,而是父母的傾(qing) 聽和理解。大疫在前,家長有更多的時間與(yu) 空間去了解孩子,有更多的精力與(yu) 體(ti) 力去理解孩子,這個(ge) 時候需要父母做的,是如何做好參謀和配合,有方法,有策略地支持和影響孩子自主成長。
林春告訴記者,封閉期間,由於(yu) 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交往,孩子可能會(hui) 有諸多不適,家長可以針對這些反應啟發孩子體(ti) 會(hui) 和感受社會(hui) 交往對個(ge) 體(ti) 正常生活的必要性。
比如,和孩子一起討論新聞熱點事件,讓他們(men) 認識到,正是因為(wei) 有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夜以繼日地搶救,才可能使病人闖過鬼門關(guan) 獲得康複;正是因為(wei) 有警察叔叔的日夜執勤巡邏,我們(men) 的社會(hui) 才能保證基本的秩序,等等。
林春還給出一個(ge) 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並做一些角色扮演的家庭遊戲,讓孩子認識到,社會(hui) 是個(ge) 整體(ti) ,社會(hui) 上的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社會(hui) 的運轉有序,還需要有政府的統籌和指揮。而每個(ge) 個(ge) 體(ti)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在為(wei) 社會(hui) 作貢獻。
“當然,要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是:家長是一個(ge) 樂(le) 於(yu) 學習(xi) 並且勤於(yu) 思考的人,是一個(ge) 願意以身示範勇於(yu) 實踐的人,是個(ge) 有耐心講方法的人。”林春說,在孩子麵前,家長不僅(jin) 僅(jin) 要做教育者,還要做好觀察者、陪伴者、示範者和引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武漢百萬中小學生 “線上開學”
沒有寬闊的操場、沒有身邊的小夥伴、老師成為屏幕中的主播……10日,武漢中小學空中課堂正式實施在線教學,也拉開了全市近百萬中小學的新學期。[詳細] -
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科學鍛煉?各方支招辦法多
假期延長,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進行科學鍛煉、增強體質?各方支招辦法多: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空間,開展趣味運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