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謹防“停課不停學”認識誤區 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徐擁軍 發布時間:2020-02-25 12:17:00來源: 人民網-教育頻道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行各業(ye) 針對疫情作出適當調整。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元宵節過後,大中小學教師都緊鑼密鼓地開展“雲(yun) 課堂教學”,我們(men) 應謹防“停課不停學”的認識誤區,應尊重教育教學客觀規律、從(cong) 實際出發,借機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謹防“課堂至上”,注重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是響應國家防疫號召部署的教育舉(ju) 措,具有“學習(xi) 不延遲、疫情嚴(yan) 防控”雙重目標。但是,一些學校認為(wei) “不停學”就是“要開展線上教學安排”,因而產(chan) 生許多表單填報、“花式”電子課程表。這是一種“課堂至上”的錯誤做法,也是一種形式主義(yi) 的反映。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hui) 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防疫期間,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不便開展,不應成為(wei) “不停學”的重心;而應轉為(wei) 以家庭教育為(wei) 主,注意發揮家庭教育功能。特殊時期,孩子和父母相處時間最多也最密切,正是加強家庭教育的好時機。父母和孩子也是“教與(yu) 學”的雙方,應該根據學生成長階段和自身特點,開展具有意義(yi) 的家庭學習(xi) 。試想,父母與(yu) 小學生一起看看勵誌小故事、做做科學小實驗、玩玩趣味遊戲不是“教與(yu) 學”嗎?中學生多讀讀名人傳(chuan) 記、看看曆史記錄片、寫(xie) 寫(xie) 作文日記,不是“教與(yu) 學”嗎?大學生在家裏幫父母做做飯、打掃衛生,看看經典著作,做做自己學業(ye) 、職業(ye) 和人生規劃不是“教與(yu) 學”嗎?此外,在線教學依賴網絡質量,不少偏遠地區限於(yu) 經濟、技術條件不能開展線上教學,那他們(men) 的學習(xi) 就會(hui) 因此中斷嗎?我們(men) 應該清醒認識到防疫期教育的特點,而不隻是把課堂照搬到網絡中,而是應該提供學生合適的教學資源。

  謹防“本本教學”,注重培養(yang) 學生綜合素質

  當前網課教育主要是以課本知識為(wei) 基礎,配套資源包括演示PPT、視頻、音頻等閱讀材料,甚至比以往學習(xi) 資料更多。在課堂日程安排不變條件下,對於(yu) 缺乏網絡學習(xi) 經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學習(xi) 負擔量。但也忽略了對學生第二課堂的引導,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yang) 。尤其在疫情背景下,應該加強疫情防護知識教育、衛生健康宣傳(chuan) 、心理疏導輔導。這次疫情防控中產(chan) 生了許多可供大中小學生學習(xi) 的自然科學或社會(hui) 科學素材,學校可借此契機加強這些方麵的教學,培養(yang) 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這次疫情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了解課本之外的知識,避免卷入“唯分數唯升學”的漩渦。

  另一方麵,居家好讀書(shu) 應是出於(yu) 長遠考慮。學校、教師應該把社會(hui) 現實問題納入教學之中,引導學生認識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培養(yang) 學生尊重客觀世界、科學理性行事的習(xi) 慣,培育學生關(guan) 心國家社會(hui) 、兼濟天下百姓的胸懷。同時,應加強對學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走進《詩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世界,養(yang) 浩然正氣,育報國赤心。特殊時期這些方麵的教育,顯然比單純課本知識教育更具時效性、更富體(ti) 驗感,更能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謹防“主客顛倒”,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xi)

  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wei) 中心、以學生為(wei) 主,注重引導學生學會(hui) 自主學習(xi) 、自我管理。因此,不能將“不停學”誤解為(wei) “不停管”“不停灌”“不停教”。盡管在不同的學齡階段,學生的接受和自控能力各有不同,但整體(ti) 趨勢是要培養(yang) 學生養(yang) 成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掌握獨立自學的方法。例如,給小學生講古代求學故事、中學生以《勸學》作為(wei) 首次學習(xi) 內(nei) 容、大學生在導師下進行學術研究等。防疫期間,本應賦予學生更多自由學習(xi) 時間,成為(wei) “我要學”的主人;而不應讓其疲於(yu) 應付一個(ge) 個(ge) 課程作業(ye) 、一個(ge) 個(ge) 手勢打卡,成為(wei) “要我學”的奴隸。不少家長抱怨,孩子開啟了“朝七晚九”的學習(xi) 日程,又有不同課程學習(xi) 群,電腦手機Pad齊上陣,一度出現“手忙腳亂(luan) ”態勢。如此填鴨式網課相當於(yu) 線下課堂的加強版學習(xi) ,學生不免感到身心疲憊,也違背了“停課不停學”的初衷。如果這種錯誤認識不予及時糾正,就容易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疊加,反而增加了負麵效果,削弱學生探索熱情和創新能力。教育部也表示,“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xi) 不作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ti) 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xi) 時間過長。”因此,防疫期間,居家學習(xi) 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學會(hui) 獨立學習(xi) 、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自控能力。

  謹防“形式創新”,注重“金師”“金課”建設

  在這次“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嚴(yan) 陣以待的全民網絡學習(xi) 大幕拉開,且出現許多“新奇玩意兒(er) ”形式融入網課教育,關(guan) 注量一躍超過“網紅直播”。線上開學典禮、空中課堂、學科教學、數字作業(ye) 、接龍打卡、體(ti) 育蹦迪等悉數登場,熱鬧非凡。但是,實際上一些學校對對網課質量把關(guan) 差強人意,存在部分教師課堂形式很花哨,但一堂課下來學習(xi) 實際收獲很少的現象。過於(yu) 創新的教學形式,也容易使學生學習(xi) 不夠專(zhuan) 注,尤其是小學生家長抱怨“孩子聽一會(hui) 就玩起來”。此外,學生、家長缺乏挑選課程經驗,容易陷入互聯網“信息迷航怪圈”。例如,有家長感慨“在家搜小學的語文、數學課,就能彈出來一大堆,選起來眼花繚亂(luan) ,也不知道哪個(ge) 質量好,哪個(ge) 適合孩子”。因此,網課隻是形式,技術隻是手段,真正好的教學關(guan) 鍵還在於(yu) 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資源質量。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應仍應以“金師”培養(yang) 、“金課”建設促進網課質量提升。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對於(yu) 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於(yu) 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機遇。我們(men) 應該牢記教育教學的初衷,正確分析疫情防控期間教與(yu) 學的需求和特點,正確認識和實踐“停課不停學”。

  (作者:徐擁軍(jun) ,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家慶,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