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應為:看中小學校長群體戰“疫”
麵對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yan) 峻形勢,學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全國的數十萬(wan) 中小學校長群體(ti) 在這場防疫鬥爭(zheng) 中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是一個(ge) 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wei)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的教師,筆者通過微信朋友圈關(guan) 注了數百位中小學名校長在這場戰“疫”中的所言所思所為(wei) ,它們(men) 較為(wei) 清晰地體(ti) 現了廣大中小學校長在防疫戰爭(zheng) 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作為(wei) :采取迅速而有力的危機應對
得益於(yu) 在2003年“非典”疫情應對中建構的危機應對機製,我國中小學校長們(men) 大都以從(cong) 容而有力的方式,迅速部署了抗擊疫情下的各項危機應對舉(ju) 措。
第一,轉發建議,編製指南。幾乎所有的校長都迅速轉發了專(zhuan) 業(ye) 的抗疫防護建議、心理調適建議等。還有個(ge) 別學校參照醫療部門的相關(guan) 資料結合本地、本校實際編製了學校防疫操作指南手冊(ce) 。
第二,倡導隔離,鼓勵援助。校長們(men) 發出各種倡議,包括自覺居家隔離,呼籲師生、家長積極配合上報行動軌跡、健康狀況,積極開展居家學習(xi) ,鼓勵師生以朗誦、歌唱、書(shu) 信、手抄報、捐款捐物等多種方式支援疫區。
第三,理性發聲,感性謳歌。校長們(men) 發揮自己專(zhuan) 業(ye) 素質,轉發或直接針對爭(zheng) 議事件進行理智評價(jia) ,引導公眾(zhong) 正麵、積極、理性麵對;分享抗疫鬥爭(zheng) 中的感人故事,收集所在學校的學生家長、教職工家屬奮鬥在防疫工作第一線的資料進行編輯、宣傳(chuan) 。
第四,溝通師生,點化心靈。不少校長以書(shu) 信的方式與(yu) 教師、學生、家長溝通。許多校長在信中都以“愛”“責任”“信念”“誌向”“善良”等為(wei) 主題與(yu) 學生交流對此次疫情的思考。
第五,做好預案,應對挑戰。校長們(men) 在疫情暴發之初就組織相關(guan) 教師為(wei) 線上教學做準備,準備工作不僅(jin) 涵蓋了教學內(nei) 容的選擇、技術設備的支持、教學方式的設計,還關(guan) 注了學生進行線上學習(xi) 可能遇到的問題,製定了各種預案,並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及時的資助。同時,部分名校還向社會(hui) 開放了本校的線上教育資源。
應為(wei) :捕捉危機事件中的教育契機
可以說,疫情是我們(men) 國家和全社會(hui) 遭遇的一次重大危機,而危機中也往往孕育著契機、良機、轉機。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應將這次突發疫情作為(wei) 鮮活而生動的教材,利用好這個(ge) 契機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社會(hui) 、自然進行深切的思考與(yu) 體(ti) 驗。
首先,抓住契機深化立德樹人。校長和教師要通過對本次疫情中的關(guan) 鍵人、關(guan) 鍵事的探討,引導學生冷靜、理性思考,通過疫情中鮮活感人的故事引導學生去感受真正的“家國情懷”,去思考“自由與(yu) 紀律”“勇氣與(yu) 擔當”,教會(hui) 學生明辨是非,發展批判性思維,激發學生產(chan) 生對國家、民族、社會(hui) 的責任感與(yu) 使命感。例如,許多如期在線開學的學校,推出以“你是什麽(me) 樣,國家就是什麽(me) 樣”為(wei) 主題的開學第一課等,都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其次,抓住契機推進“五育並舉(ju) ”。校長和教師要扮演好專(zhuan) 業(ye) 角色,應及時阻止線上教育機構通過這場“停課不停學”的鬧劇進行資本圈地的短視行為(wei) ;應通過積極的家校溝通,引導家長和學生更好地學習(xi) 。居家學習(xi) 本身並沒有錯,但把學習(xi) 窄化為(wei) 學習(xi) 考試內(nei) 容、為(wei) 應試而刷題則是不應提倡的。許多名校推出的線上課程除了寒假作業(ye) 的遠程輔導答疑外,更多地聚焦於(yu) 學生綜合素養(yang) 培育的選修課程,如音樂(le) 欣賞、造型藝術、心理健康、名著賞析、體(ti) 育與(yu) 健康等,還有不少教師作業(ye) 建議用各種藝術形式表達對此次疫情的感受,倡議學生學習(xi) 做家務,鼓勵學生分享有趣的假期生活等。這些都有助於(yu) 引導學生和家長更全麵地理解學習(xi) ,提高對藝術教育、勞動教育的認識,更好地落實“五育並舉(ju) ”教育方針。
第三,抓住契機演練教育信息化。這場疫情幾乎把全部學校都推向了教育信息化的“實戰練兵場”。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一定存在著準備不足倉(cang) 促應戰的現象,但學校要充分利用這次實戰演練,總結開展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經驗與(yu) 問題,如梳理教師在開展線上教育中麵臨(lin) 的技術瓶頸;組建線上課程質量保障小組,對準備采用的現有平台成熟的課程和本校教師自行開發的課程進行質量評估,將真正的優(you) 質課推送給學生;構建基於(yu) 線上教育的新型師生關(guan) 係;探索線上教育在知識教育之外的可為(wei) ;關(guan) 注學生信息素養(yang) 的培育等。
最後,抓住契機完善學校教育形態。傳(chuan) 統的觀念都認為(wei) 教育是連續性的,而事實上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hui) 出現各種困難和幹擾,給教育帶來障礙,甚至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既然危機無法回避也不應回避,那麽(me) 對這一次疫情的應對就不應隻作為(wei) 一個(ge) 特例、個(ge) 別事件,而應借此契機深入思考學校的非連續性教育,構建應對危機的工作機製。在日常的教育中就關(guan) 注啟發學生正視現實的社會(hui) ,培養(yang) 學生具有那種處變不驚、冷靜沉著的心理素質以及堅強的意誌。麵對危機,除了心理上的撫慰、經濟上的補償(chang) ,教師還要引導和啟發學生關(guan) 注自己的內(nei) 心世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對話,引導學生學會(hui) 做出選擇,做出決(jue) 斷,幫助他們(men) 在人生道路上實現積極轉折,向更好的方麵發展。
教育不是去直接抵抗某種危機或遭遇,而是創造條件,創造更多可能性幫助學生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它、利用它,並獲得成長。這也是學校教育所應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作者係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博士、講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保障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眼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當前,全國約2億兒童青少年延期開學、居家自主學習。如何在長時間、大規模的“宅家”行動中落實近視防控指導。[詳細] -
破除“SCI至上”是學術評價改革的突破口
近日,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製定《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幹措施(試行)》,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詳細] -
以抗“疫”天使為榜樣 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醫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正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肯定他們獻身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誌向,勉勵他們練就過硬本領、服務基層人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