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北京三年新增9萬學前教育學位

武文娟 發布時間:2020-10-13 11:16: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提升幼兒(er) 園普惠率,基本形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全市學前教育體(ti) 係。在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收官之年,全市三年內(nei) 共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幼兒(er) 園403所,完成新增學位9萬(wan) 個(ge)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已完成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

  全市三年中新建、改建403所幼兒(er) 園

  豐(feng) 台第五幼兒(er) 園華潤城園、北京市豐(feng) 台區嘉園第一幼兒(er) 園承辦亞(ya) 林西配套幼兒(er) 園、北京市豐(feng) 台區群英幼兒(er) 園南華園、豐(feng) 台區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豐(feng) 台區魏各莊幼兒(er) 園……今年新學期,豐(feng) 台區又有多所幼兒(er) 園開學招生,增加了上千個(ge) 優(you) 質的學前教育學位。與(yu) 豐(feng) 台區一樣,通州區等部分區在新的學期也都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前教育學位,讓適齡兒(er) 童能夠就近就便入園。

  “今年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開始招生了,等我們(men) 家孩子一年以後上幼兒(er) 園就不愁了。”家住大紅門街道石榴莊地區怡和世家小區的張女士說,這麽(me) 好的優(you) 質園到小區裏來真是給他們(men) 解決(jue) 了一件大實事。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wei) 增加學前學位,“十三五”期間,本市實現了第二期學前計劃和第三期學前計劃的無縫銜接,通過扶持新建、改建、擴建、以租代建、舉(ju) 辦社區辦園點等方式,內(nei) 外挖潛、公民並舉(ju) ,不斷擴增學前教育學位資源。比如,小區配套幼兒(er) 園也被納入本市治理範圍,三年裏,全市共梳理排查521所教育部門接收辦園和358所居住區配套幼兒(er) 園建設移交台賬。截至2020年8月底,358所居住區配套幼兒(er) 園已有259所建成並移交屬地教育部門辦園,完成比例為(wei) 72.3%,未移交項目主要有60個(ge) 在建、21個(ge) 竣工待交付和2個(ge) 未開工項目。521所教育部門接收幼兒(er) 園已有470所舉(ju) 辦公辦園或委托舉(ju) 辦普惠性幼兒(er) 園,轉普惠完成比例為(wei) 90.2%。2018年至今,全市共通過新建、改建、擴建403所幼兒(er) 園,完成新增9萬(wan) 個(ge) 學位的任務。

  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額度與(yu) 占比“雙增長”

  北京青年報記者還了解到,為(wei) 增加學位,提高普惠率。本市不斷完善學前教育保障機製,在財政上不斷加大投入。市財政局、市教委於(yu) 2017年設立了學前教育專(zhuan) 項轉移支付資金,2018年至2020年共安排110億(yi) 元。市區兩(liang) 級財政持續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在額度與(yu) 占比方麵呈現“雙增長”態勢。

  在具體(ti) 扶持與(yu) 保障政策上,市級財政通過提供1000元/生·月生均定額補助、10000元/生一次性擴學位補助、5元/天·平方米租金補助、3000元/生“轉普”一次性獎勵的方式,支持機關(guan) 部門、部隊、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個(ge) 人麵向社會(hui) 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支持普惠性幼兒(er) 園提高辦園質量。

  今年初疫情發生後,市教委更是與(yu) 多部門聯動,及時研究出台了一係列扶持幼兒(er) 園平穩發展的政策,向普惠園一次性撥付2020年1月至6月生均定額補助,減輕運轉壓力;對符合條件且有意願由非普惠性幼兒(er) 園轉為(wei) 普惠園的,市級財政也按標準自2020年1月撥付生均定額補助。截至3月底,全市幼兒(er) 園生均定額補助全部預撥到位,共撥付876家普惠園10.7億(yi) 元。

  全市學前教育普惠率達80%以上

  學前教育的質量提升,是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明確了“市級統籌、區級主責、街道(鄉(xiang) 鎮)參與(yu) ”管理體(ti) 製和學前教育工作分級責任製,將各類型幼兒(er) 園納入動態監管範圍。執行民辦園年檢製度,區教委依法依規對民辦幼兒(er) 園在財務、收費、教育教學、招生、安全等方麵進行年檢,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園所依法處理。將民辦園納入專(zhuan) 職督查和辦園質量督導評估範圍,評價(jia) 標準、評價(jia) 要求與(yu) 公辦園一視同仁。

  同時,在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ang) 上也下大力氣,通過拓寬幼兒(er) 園教師引入渠道,支持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多種方式補充師資,製定學前教育全員培訓規劃,健全分層、分類及重點項目相結合的培訓機製,完成對各類型幼兒(er) 園教師的全員培訓。明確普惠性幼兒(er) 園用於(yu) 人員經費支出比例占保教費收入和財政生均定額補助收入之和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yu) 70%,推動非教育部門辦的普惠性幼兒(er) 園逐步提升教師工資待遇。本市還組建市區兩(liang) 級101人專(zhuan) 職督查隊伍、188人兼職督查隊伍,建立督查工作機製,對各類型幼兒(er) 園進行全覆蓋的日常巡檢。

  “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有普惠性幼兒(er) 園1685所,涉及在園幼兒(er) 約43.5萬(wan) 人,全市已完成《第三期行動計劃》中所提出的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0%以上的發展目標。”北京市教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本市擬將階段工作重點放在保學位、強管理、提質量方麵,繼續不斷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ti) 係。繼續完善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保障製度,進一步完善市區財政扶持政策,確保普惠性幼兒(er) 園健康可持續發展。啟動全市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和“十四五”規劃的研究製定工作,積極謀劃保障學前教育實現優(you) 質發展的工作規劃與(yu) 相關(guan) 配套政策體(ti) 係。

  現場

  京味兒(er) 幼兒(er) 園入駐大紅門街道

  自製教具、布置教室……坐落於(yu) 豐(feng) 台區大紅門街道的北京市豐(feng) 台區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的教職工們(men) 正在緊鑼密鼓地為(wei) 幼兒(er) 園的開園做著最後準備。“目前已經完成招生工作,預計11月初,我們(men) 將有第一批小班的小朋友,踏入嶄新的幼兒(er) 園。”群英幼兒(er) 園書(shu) 記園長範建華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所新建的小區配套幼兒(er) 園,在滿額後將為(wei) 該地區提供360個(ge) 左右的學前教育學位,全園共設12個(ge) 教學班,有效緩解了小區及周邊小區“入園難”的問題。

  走進嶄新的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濃鬱的傳(chuan) 統京劇文化韻味撲麵而來。隨處可見孩子們(men) 喜歡的卡通京劇人物小玩偶擺件、京劇臉譜、傳(chuan) 統節日、二十四節氣吊飾等,班級門的設計也都充滿了京劇元素,使幼兒(er) 能夠看到、摸到,感受到京劇藝術的魅力。“這樣的設計與(yu) 幼兒(er) 園的園所文化教育理念保持一致,也與(yu) 群英幼兒(er) 園十多年深厚的京劇特色教育一脈相承。未來,孩子們(men) 的作品將會(hui) 呈現在園所的班級和環境之中。”據悉,群英幼兒(er) 園從(cong) 2009年開始致力於(yu) 傳(chuan) 統文化京劇教育的研究,走出了一條“植根傳(chuan) 統文化之壤 創建精品特色之園”的辦園之路。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的環境不僅(jin) 與(yu) 京劇特色相融合,幼兒(er) 園中的科技味道也十足。北青報記者走進幼兒(er) 園的公共遊戲區域,一個(ge) 京劇貴妃頭冠造型出現在眼前。孩子們(men) 可通過觸摸、聲控等科學探索,變換頭冠上的花紋顏色,非常有趣。“這也是幼兒(er) 園將科學教育與(yu) 傳(chuan) 統文化互相融合,結合傳(chuan) 統文化特色,讓孩子在科學互動遊戲中體(ti) 驗感受傳(chuan) 統文化”。

  範建華還向北青報記者介紹,群英幼兒(er) 園作為(wei) 一所北京市市級示範幼兒(er) 園,京劇特色突顯,未來,群英洋橋園會(hui) 將優(you) 質的京劇教育資源和文化輻射到群英怡和園中,每周都有京劇教育課程,有來自北京京劇院等專(zhuan) 業(ye) 老師對孩子們(men) 進行藝術的熏陶,使孩子在感受、體(ti) 驗、熏陶中身心和諧全麵富有個(ge) 性地發展。

  群英幼兒(er) 園怡和園不僅(jin) 在幼兒(er) 園的特色上與(yu) 群英幼兒(er) 園洋橋園體(ti) 現出傳(chuan) 承和發揚,在師資配置方麵,群英幼兒(er) 園采取母體(ti) 輸出的方式,精心選派出了十幾位有經驗、經過係統培訓的教職工團隊為(wei) 孩子、家長們(men) 服務。範建華園長介紹,群英幼兒(er) 園的所有園所都是一體(ti) 化辦園,三個(ge) 園所的管理、教學,均采取一致的標準,又各有優(you) 勢和特色。幼兒(er) 園樹立“溫暖、祥和、自然、開放”的辦園理念,堅持普惠優(you) 質、精品特色、根植傳(chuan) 統、麵向國際,打造現代化傳(chuan) 統特色教育品牌園。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