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地方需求就是辦學方向

趙秋麗 發布時間:2020-10-13 15:56:00來源: 光明日報

  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yang) 城市。山東(dong) 這所由縣級市(壽光)興(xing) 辦的大學——濰坊科技學院,正是如此。

  山東(dong) 壽光,中國蔬菜之鄉(xiang) 、農(nong) 聖賈思勰故裏,蔬菜產(chan) 業(ye) 是創造“壽光模式”的溫床。設施農(nong) 業(ye) 是濰坊科技學院紮根地方、服務地方著力打造的優(you) 勢特色學科。“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最大‘靠山’,地方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需求,就是我們(men) 的辦學方向。”濰坊科技學院校長李昌武說,“我們(men) 圍繞新農(nong) 科建設,聚合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整合師資教科研資源,打造設施農(nong) 業(ye) 特色學科,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培養(yang) 新農(nong) 科人才,服務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

  李昌武所說的設施農(nong) 業(ye) 是學校整合園藝、生物技術、設施與(yu) 園林、高分子材料、化學工程、環境工程等9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以及山東(dong) 省高校設施園藝示範實驗室、山東(dong) 省設施蔬菜分子育種實驗室、材料電化學工程與(yu) 技術、智能保溫新型材料實驗室等10個(ge)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打造的新農(nong) 科。設施農(nong) 業(ye) 有博士教師47人,副高職稱以上65人,組建了以泰山學者李興(xing) 盛、李文保等,泰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於(yu) 廣威等,國家A類博士孫小桉等高層次人才為(wei) 學術帶頭人的專(zhuan) 家博士團隊,形成了“教室—實驗室—基地—農(nong) 田—市場”多位一體(ti) 驅動式實踐教學與(yu) 成果轉化體(ti) 係;以濰科種業(ye) 為(wei) 依托,“育—繁—推”一體(ti) 化種業(ye) 平台;以學府蔬菜為(wei) 載體(ti) ,“轉—產(chan) —銷”綜合發展平台。

  壽光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dong) 半島藍色經濟區交叉位置,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藍色經濟等國家戰略規劃的先行區之一。“作為(wei) 地方性高校,我們(men) 有責任也必須抓住國家戰略發展機遇期,瞄準地方發展需求,實施教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既培養(yang) 應用型專(zhuan) 門人才,又要服務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正如李昌武所說,濰坊科技學院圍繞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又引進90多名高層次人才或博士團隊,果斷調整原有學科建製,整合山東(dong) 半島藍色經濟工程研究院、鹵水資源綜合利用、化工資源清潔利用、軟件工程等5個(ge) 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154個(ge) 實驗實訓室和市級工程研究中心,發揮校內(nei) 建設的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國家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壽光市軟件園功能,積極與(yu) 中科院、東(dong) 軟、華為(wei) 、匯邦、騰訊等合作,又打造了海洋化工和智能製造兩(liang) 大特色學科,與(yu) 山東(dong) 省經濟轉型升級和產(chan) 業(ye) 布局,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工程形成緊密對接。

  “我們(men) 堅持壽光產(chan) 業(ye) 拓展到哪裏,人才引進就跟到哪裏,學校服務就延伸到哪裏。”濰坊科技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李鳳祥說,“展望未來,伴隨國家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步伐,我們(men) 有決(jue) 心到建校60周年時,建成全國知名的區域性、國際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