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中職教育助力少數民族學生發展

陳鵬 發布時間:2020-10-16 10:0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四川涼山州的彝族姑娘沙瑪日喜,目前在廣東(dong) 省佛山市容桂職業(ye) 技術學校機電技術專(zhuan) 業(ye) 就讀。沙瑪日喜有四個(ge) 兄弟姐妹,父母在家務農(nong) ,家庭經濟條件拮據。“選擇離開家鄉(xiang) ,來廣東(dong) 讀中職,就是看中了國家的優(you) 惠政策。”沙瑪日喜說。

  2016年起,國家啟動職業(ye) 教育東(dong) 西協作行動計劃,以職業(ye) 教育和培訓為(wei) 重點,以就業(ye) 脫貧為(wei) 導向,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實施東(dong) 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行動,東(dong) 部地區兜底式招收西部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優(you) 質中職教育。

  剛到佛山,在這座離家1000餘(yu) 公裏的校園裏,沙瑪日喜有些不適應,“這裏的氣溫、飲食和家鄉(xiang) 都不一樣”。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她花了一個(ge) 月,逐漸適應了新環境。如今,她同當地學生一道學習(xi) 、實習(xi) 。

  在佛山就讀,沙瑪日喜等涼山學生不僅(jin) 免除了學費,還能獲得當地提供的每年16000元助學補貼,其中包括住宿費、教材等費用,甚至包括了床上用品的費用。

  沙瑪日喜的班主任張軍(jun) 和,一周有6天都待在學校裏,他的宿舍在2樓,涼山學生們(men) 的宿舍就在樓上,“有任何事情,他們(men) 都可以隨時找到我”。張軍(jun) 和每年寒暑假都到涼山,接送學生們(men) 往返校園。他發現,願意來佛山就讀中職的涼山孩子越來越多,2017年隻有2個(ge) ,2018年有10個(ge) ,去年有16個(ge) ,其中大部分是彝族學生,“中職教育在民族地區幫助貧困家庭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就業(ye) 創業(ye) 技能的作用十分明顯,吸引力也越來越大”。

  接受了免費的中職教育,未來求職就有了新機會(hui) 。

  現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台江縣苗族兄弟薑非明、薑非林正在浙江杭州實習(xi) 。他們(men) 都是台江職校高三學生。和哥哥一樣,薑非林的計劃是“在杭州找到一份工作,為(wei) 家庭減輕負擔”。

  近兩(liang) 年,杭州市專(zhuan) 門對黔東(dong) 南州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出台優(you) 惠政策。2018年以來,黔東(dong) 南州累計輸送345名學生前往杭州就讀中職學校或杭州企業(ye) 頂崗實習(xi) ,提升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職業(ye) 技能和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台江職校校長張帆是來自杭州的掛職幹部,他細數近幾年學校的變化:2019年台江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有368名,其中有60人升入高職繼續就讀,303人就業(ye) ,就業(ye) 率超過90%,畢業(ye) 生平均月收入2800元。

  大批杭州優(you) 秀教師來苗侗學校支教,得到了黔東(dong) 南州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認可。“2020年秋季我校完成招生1142人,是往年的兩(liang) 倍。”張帆希望,“在接受中職教育後,這些少數民族孩子也有能力應對勞動力市場對知識與(yu) 技術型勞動力的需求,具備適應未來職業(ye) 發展的技能與(yu) 素養(yang) 。”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