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教育評價有了正確的“指揮棒” 黨中央、國務院首次出台教育評價改革文件

葉雨婷 發布時間:2020-10-16 16:3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但如何解決(jue) 教育功利化、短視化的問題,一直是阻礙教育事業(ye) 發展的重要問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cong) 頂層為(wei) 教育事業(ye) 發展設立教育評價(jia) “指揮棒”。

  據了解,《方案》的目標是經過5-10年努力,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科學履職水平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製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jia) 製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評價(jia) 辦法更加多元,社會(hui) 選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學。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時代特征、彰顯中國特色、體(ti) 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

  “這是首次由黨(dang) 中央、國務院出台教育評價(jia) 改革文件,凸顯了教育評價(jia) 在新時代教育事業(ye)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yi) 。”中國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朱之文說。

  朱之文認為(wei) ,教育評價(jia) 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環節。評價(jia) 直接影響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影響學校的辦學行為(wei) 、教師的教學行為(wei) 和學生的學習(xi) 行為(wei) 。同時,評價(jia) 還深刻影響全社會(hui) 的教育觀念,進而影響家庭的教育選擇,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塑造了一個(ge) 時代的教育生態。

  “正是基於(yu) 評價(jia) 的極端重要性,教育評價(jia) 被譽為(wei) 教育的‘指揮棒’。指揮棒作用發揮好了,教育事業(ye) 發展就能沿著正確方向前行,否則將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錯配,甚至將教育引向歧途。”朱之文說。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張誌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教育評價(jia) 改革首先要解決(jue) 如何樹立科學的教育價(jia) 值觀問題。

  “我國教育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一言以蔽之,是教育‘指揮棒’出了問題。這裏的要害是,用單純的考試升學的‘指揮棒’指揮學校教育、評價(jia) 學校教育、考核學校教育。結果導致學校教育背離黨(dang) 的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違背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脫離了科學發展的基本軌道。”張誌勇說。

  張誌勇認為(wei) ,要解決(jue) 這些問題,就要堅持“破字當頭”。

  以考試命題改革為(wei) 例,張誌勇認為(wei) ,一方麵要破除“唯智育論”,加強對學生德智體(ti) 美勞教育成果的全麵綜合考查;另一方麵要破除“唯知識論”,強化價(jia) 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guan) 鍵能力的綜合考查。

  “在中考、高考招生中要破除‘唯分數論’,積極探索多元評價(jia) 、綜合錄取機製。高校招生要破除‘唯麵子論’,堅決(jue) 製止一些高校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爭(zheng) 搶高考狀元、高分學生,助推片麵的教育政績觀、破壞教育生態的錯誤做法。”張誌勇說。

  如何在這些基礎上建立更加科學、健全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

  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方案》堅持破立結合,重點設計了5個(ge) 方麵22項改革任務。一是改革黨(dang) 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jia) 。“破”的是短視行為(wei) 和功利化傾(qing) 向,“立”的是科學履行職責的體(ti) 製機製。二是改革學校評價(jia) 。“破”的是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麵辦學行為(wei) ,“立”的是立德樹人落實機製。三是改革教師評價(jia) 。“破”的是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shu) 輕育人等行為(wei) ,“立”的是潛心教學、全心育人的製度要求。四是改革學生評價(jia) 。“破”的是單純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不科學做法,“立”的是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育人要求。五是改革用人評價(jia) 。“破”的是文憑學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觀,“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為(wei) 導向的人才使用機製。

  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鍾秉林分析稱,《方案》涵蓋黨(dang) 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五大評價(jia) 對象,要構建黨(dang) 委和政府提升履職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師潛心育人、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促進科學選人用人的係統協調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和機製。“顯然,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是對政府管理、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xi) 、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等全方位的評價(jia) ”。

  鍾秉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評價(jia) 方式上,要基於(yu) 結果評價(jia) 、過程評價(jia) 、增值評價(jia) 和綜合評價(jia) ,創新評價(jia) 模式和手段,體(ti) 現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的綜合性和有效性。

  “不再局限於(yu) 單一目標或標準的實現程度,而是注重對評價(jia) 對象進行全麵、綜合、整體(ti) 的教育要素的評價(jia) 。”鍾秉林說。

  如何保證這樣的“指揮棒”能取得預期成效?

  朱之文認為(wei) ,一方麵,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在幹部選任考核、學校評價(jia) 、重大項目安排等各項工作中,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jia) 體(ti) 係,不再簡單地以升學率為(wei) 考核標準。另一方麵,各級各類學校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將立德樹人擺在學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資源配置、教師評價(jia) 等工作都要突出人才培養(yang) 這一核心,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再簡單地以分數考核教師、評價(jia) 學生。

  而在鍾秉林看來,完善教育評價(jia) 製度和機製的一個(ge) 關(guan) 鍵是構建政府主導,學校、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組織等多元參與(yu) 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

  “首先,黨(dang) 委和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教育督導部門在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中的主導作用,保證教育改革發展與(yu) 學校辦學的方向;其次,要進一步強化學校的辦學主體(ti) 責任;最後,要鼓勵和引導專(zhuan) 業(ye) 機構、社會(hui) 組織的參與(yu) ,推進教育治理體(ti) 係的優(you) 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鍾秉林說。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