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中央等舉辦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網絡主題直播活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xing) 趣的引導和培養(yang) 要從(cong) 娃娃抓起,使他們(men) 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ti) 。”10月16日晚,91名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科學達人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網絡主題直播活動中亮相。這91名獲獎者中,既有製作小發明、小創造的小學生,也有做出有一定技術性、創新性發明創造的中學生,還有在國內(nei) 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在國內(nei) 外科技競賽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的大學生,他們(men) 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少年的風采。
直播活動包含主題演講、大咖寄語、圓桌訪談、微紀錄片等內(nei) 容。《從(cong) 哈佛到昆明》講述了第六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昆明理工大學教授馮(feng) 晶的青春故事;科創達人們(men) 的《一天》,展現了本屆獲獎的“小哥哥小姐姐”平常而不平凡的生活;《青春、創新、奮鬥》訪談,既有獲獎者的心得體(ti) 悟,也有科技工作者對孩子們(men) 的深切期望。直播活動廣泛展示了獎項發展曆程、獲獎者勵誌故事以及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成就等,截至當晚22時,累計吸引超460萬(wan) 人次在線收看互動。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已走過16年曆程。2004年,在鄧小平同誌誕辰100周年之際,經黨(dang) 中央批準,小平同誌親(qin) 屬遵照他的遺願,捐獻他生前全部稿費,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共同設立“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至今共有1190名大中小學生獲獎。據統計,這些獲獎者中,有6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2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這初步展現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結出的碩果。
今年開展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表彰工作在評選方向、評審方式、宣傳(chuan) 形式上進行了優(you) 化創新。評選在要求與(yu) 學段能力相符合前提下,針對不同學段學生差異化考評標準,向中學生適當傾(qing) 斜,評選學科更加緊扣國家發展和民生急需等。評審工作包括網絡初評、線下終評等程序環節,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首次采用“雲(yun) 評審”“雲(yun) 答辯”等方式,評委可以更加全麵客觀地了解和評判學生成果。同時,嚴(yan) 格規範評審程序,注重公平公正公信,對學術不誠信行為(wei) 采取“零容忍”態度。
活動方還重點發布了“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方案。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將重點麵向全國中小學,通過援建支持、申報示範、認定授牌等方式,圍繞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生命科學、虛擬現實、新材料、航天科技、集成電路半導體(ti) 等領域,用3年時間建設1000所左右“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努力為(wei) 培養(yang) 更多具備科學意識、科研能力、前沿科技視野的優(you) 秀青少年人才搭建平台,並以此為(wei) 載體(ti) 促進學校共青團組織的建設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部:中考體育將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
在10月16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詳細] -
修訂後的未保法嗬護“少年的你”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表示,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初步擔負起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小憲法”的使命。[詳細] -
西藏自治區高中教師教學競賽圓滿落幕
10月16日上午,經過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2020年全區高中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在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圓滿落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