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食育是改變浪費習慣的有效方式

劉曉潔 發布時間:2020-10-20 11: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針對製止食物浪費行為(wei) 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各單位積極響應,陸續出台各種減少食物浪費措施,其中也包括一些嚴(yan) 厲的措施。例如,北京市研究建立黨(dang) 政機關(guan) 食堂反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製度,對存在嚴(yan) 重浪費行為(wei) 的單位進行通報,限期整改;上海將製止餐飲浪費納入社會(hui) 規範,對陋習(xi) 不改者批評曝光等。這些措施在短時間內(nei) 杜絕了食物浪費,起到很好的效果。

  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複雜,如何構建有針對性的措施需要我們(men) 進行深入思考。以校園盒飯供應為(wei) 例,第一,飯菜數量一樣,沒有考慮學生年齡、飯量等造成的差異性;第二,遠距離運輸和長時間的密閉空間封存,食物顏色、味道均發生變化,從(cong) 視覺和味覺上均大打折扣;第三,供餐企業(ye) 與(yu) 學生之間缺乏溝通機製,飯菜相關(guan) 的信息不同及時流通,問題和需求無法及時改進。因此,亟須以問題為(wei) 導向,因地製宜、製定有針對性的措施。實際工作中,不少學校陸續形成了一些小妙招,例如“小份菜”“小份飯”“光盤換果盤”等,這些活動充分考慮不同群體(ti) 的差異性,形式靈活多樣,鼓勵大家積極參與(yu) “光盤行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緩解浪費是一個(ge) 改變飲食陋習(xi) 、逐步建立文明新習(xi) 慣的過程,尋找有效的方式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命題。2016年,我們(men) 牽頭組織“減少食物浪費,我們(men) 在行動”校園活動,指導高中學生開展校園食物浪費調研活動,其中發生的故事讓我印象尤其深刻:共有16個(ge) 學生報名參與(yu) 調研活動,在這之前孩子們(men) 對剩飯剩菜問題認為(wei) 是很平常的事情;參與(yu) 調研活動中,傾(qing) 聽了研究團隊的科普講座,自己也目睹了每天學校剩餘(yu) 飯菜的總量,親(qin) 自進行了食物浪費量的稱重、訪談等工作,意識到食物浪費問題的嚴(yan) 重性。隨後他們(men) 自覺改變:兩(liang) 個(ge) 女生合起來分一碗米飯;或者主動和食堂師傅說,可以少給一點,自己吃不完。短短幾周活動的參與(yu) ,他們(men) 的小改變給我們(men) 很大觸動:孩子們(men) 是積極、向陽的,隻是他們(men) 之前沒有這方麵的知識,一旦有了,他們(men) 完全可以成為(wei) 文明消費行為(wei) 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經過多次校園食物浪費活動後,我們(men) 發現食育是改變食物消費習(xi) 慣的有效方式。我們(men) 倡導的食育,不是簡單說教,而是一個(ge) 集豐(feng) 富的知識、技能、觀念培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完整體(ti) 係,其最大特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寓教於(yu) 樂(le) 的活動,使得人與(yu) 食物之間建立情感聯係,從(cong) 而延伸至提供食物的大自然,生產(chan) 食物的人,逐步建立正確的食物消費觀,珍惜食物、熱愛大自然,感恩提供食物的人。食育麵向各年齡段和不同人群,尤其對於(yu) 行為(wei) 和習(xi) 慣養(yang) 成的兒(er) 童青少年群體(ti) ,是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延伸。開展以學校為(wei) 基礎的食育行動,是實現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優(you) 秀飲食文化、滿足兒(er) 童身心健康與(yu) 全麵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

  未來,需要建立多方主體(ti) 共同參與(yu) 的長效機製,避免一陣風。主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考慮:

  第一,以政府為(wei) 主導,建立多部門合作機製。減少食物浪費涉及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學校、學生、家庭、供餐公司、研究機構等多方主體(ti) ,各主體(ti) 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複雜的鏈生關(guan) 係。

  第二,以食育為(wei) 抓手,製定有針對性的指南和行動方案。組織不同學科、不同部門的專(zhuan) 家形成專(zhuan) 題研究小組,充分考慮區域差異、民族文化與(yu) 年齡等特點,製定科學、規範的指南和行動方案,避免一窩蜂、無序現象出現,科學引導“食育進校園”“食育進機關(guan) ”“食育進社區”等活動。

  第三,以示範基地為(wei) 突破口,以點帶麵有序推進。例如,針對習(xi) 慣大盤、大分量的北方校園餐館,率先開展針對性宣傳(chuan) 和參與(yu) 活動,形成示範基地,總結形成可以推廣、複製的經驗,實現以點帶麵。

  第四,以製度建設為(wei) 核心強化約束機製,推動全社會(hui) 文明消費行為(wei) 建立。積極推出校園餐飲新國標,以減少食物浪費響應時間為(wei) 衡量標準,給予先執行者一定優(you) 惠,鼓勵更多學校食堂率先行動。各地可以根據具體(ti) 情況,設計、出台減少食物浪費的評價(jia) 考核體(ti) 係,適時製定相關(guan) 法規,在食堂的評級與(yu) 考核中,將控製餐廚垃圾重量、小份餐等推行情況,納入衛生監督和考核評比範圍,持續跟進監管,以製度剛性帶動餐飲企業(ye) 相關(guan) 措施的推進。劉曉潔(中科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