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如何看“每半秒新增一位兒童網民”
近日,有媒體(ti) 援引《青少年藍皮書(shu)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中的數據指出,未成年人觸網年齡再降低,網絡素養(yang) 需培養(yang) 。據該報告顯示,報告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於(yu) 中國總體(ti) 互聯網普及率(64.5%)。媒體(ti) 同時還援引了聯合國兒(er) 童基金會(hui) 2017年發布的報告稱,全世界每天有超過17.5萬(wan) 名兒(er) 童第一次上網,平均每半秒鍾就會(hui) 新增一名兒(er) 童網民。
事實上,作為(wei) 互聯網的“原住民”一代,作為(wei) 經曆了“停課不停學”洗禮的新一代未成年人和家長,今天再看兒(er) 童觸網的種種數據,已經很難讓人產(chan) 生過去可能有的觸目驚心之感。網絡之於(yu) 兒(er) 童,正如同牛奶之於(yu) 兒(er) 童、玩具之於(yu) 兒(er) 童、城市之於(yu) 兒(er) 童一樣,成為(wei) 現代文明自然而然的童年陪伴。
也正是由於(yu) 網絡的廣泛存在和易於(yu) 獲取,成為(wei) 了生活方式之一的互聯網,其對於(yu) 青少年的負麵影響,很難說就比過去的網吧時代危害更大。生活的需要,給與(yu) 了網絡充分滲入的可能,也同時給了網絡以日常生活的普遍約束。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如何看待和提高我們(men) 的網絡素養(yang) ,其實也是如何看待和提高我們(men) 生活素養(yang) 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家庭是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養(yang) 成的主戰場和第一陣地,而家長則是未成年人網絡行為(wei) 的主要責任人。根據清華大學的研究者2014年公布的七百多名本科生的測試結果,家庭教養(yang) 方式與(yu) 網絡成癮呈現顯著的相關(guan) 關(guan) 係。具體(ti) 說來,父母偏愛被試、父母拒絕否認、父親(qin) 過度保護、母親(qin) 過幹涉、過保護的教養(yang) 方式對網絡成癮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尤其對於(yu) 未成年來說,家長的作用和家庭的教養(yang) 環境,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養(yang) 成中將起決(jue) 定性的作用。
這樣的結論符合我們(men) 對日常生活的普遍認知。兒(er) 童較早觸網和家庭網絡覆蓋並非造成網絡成癮、行為(wei) 失常等的主要原因。越來越多的家庭很小就開始讓孩子看電腦或者平板,較早地使用電話手表甚至有自己的手機,但隻要時間、內(nei) 容、方式適當,孩子依然可以開朗陽光、有節有序、關(guan) 心關(guan) 注現實生活,並且從(cong) 網絡中學到了大量知識,也懂得了很多為(wei) 人或者做事的道理。而那些因為(wei) 網絡使用滋生各種問題的家庭,一般來說,家長的自律水平和家庭的教養(yang) 水平也同樣存在問題、漏洞和風險。
因此我們(men) 在發揮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各界等共同作用,創設一個(ge) 適合未成年人觸網的環境之外,更要加強家庭教育和家長教養(yang) 水平的宣傳(chuan) 、培訓和幫扶,尤其是專(zhuan) 門針對未成年人上網的利與(yu) 弊展開專(zhuan) 題宣講和培訓。一方麵卯定家長和家庭這個(ge) 主戰場,以兒(er) 童的互聯網使用為(wei) 著力點,綜合提高家庭的教養(yang) 水平,降低電子屏幕對於(yu) 兒(er) 童眼睛和身心發育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麵加強社會(hui) 聯動,強化法律底線,為(wei) 兒(er) 童上網提供一個(ge) 合規合法的晴朗環境,就能從(cong) 法律底線保障和家庭正向引領兩(liang) 方麵,共同建立網絡“原住民”一代應有的網絡日常生活價(jia) 值、規則和習(xi) 慣。(作者係教育研究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第六屆青創大賽柳梧新區賽區比賽舉行
10月19日,以“夢創拉薩 青創柳梧”為主題的2020年第六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柳梧新區賽區比賽舉行。”[詳細] -
兩部門: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措施,推進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學習,促進博物館資源與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
全國“80後教育學人”第二次學術沙龍暨青年隊伍發展研討會舉辦
全國‘80後教育學人’第二次學術沙龍暨青年隊伍發展研討會”日前在陝西師範大學召開。隨後,李磊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友超一起揭幕顧明遠先生為“80後教育學人”共同體的題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