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堅持走中國語言扶貧之路

劉朋建 陳麗湘 發布時間:2020-10-26 10: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朋建 陳麗(li) 湘(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講師)

  新中國的語言扶貧以其覆蓋範圍之廣、受惠國民之眾(zhong) 、組織動員之強以及成效之顯著,創造了人類曆史上語言扶貧的成功典範,為(wei) 世界減貧事業(ye) 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語言扶貧的實踐路徑和經驗,可以總結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

  充分發揮中國製度優(you) 勢。中國語言扶貧取得巨大成就的最大優(you) 勢是製度優(you) 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最大優(you) 勢和根本保證。黨(dang) 中央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語情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把語言扶貧作為(wei) 一項基礎性的扶貧減貧舉(ju) 措,製定一係列涉及語言扶貧的政策、製度、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深入推動實施。在黨(dang) 的扶貧思想、理論、理念的正確指引下,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和強大組織動員下,我國語言扶貧形成全國一盤棋、長遠目標與(yu) 階段性任務有機銜接、統籌整合配置資源、製度化長效化推進的良好格局。從(cong) 新中國成立之初開展的掃除文盲運動,到長期堅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再到脫貧攻堅階段實施的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彰顯了中國製度優(you) 勢。

  堅持服務民生根本導向。語言能力是人們(men) 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升職業(ye) 技能的重要基礎。我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服務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語言扶貧的根本導向和價(jia) 值追求,全麵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保障各族群眾(zhong) 學習(xi) 使用各自語言文字的自由,保障視障聽障殘疾人的語言權益,不斷滿足各族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語言教育和語言服務的需求,幫助數億(yi) 勞動力脫盲、數億(yi) 各族群眾(zhong) 學會(hui) 了普通話,在較短時期內(nei) 實現了全國範圍內(nei) 語言交際障礙基本消除的發展目標,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為(wei) 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zhong) 共享發展機遇和發展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語言政策與(yu) 扶貧減貧戰略高度契合。學習(x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並提升學習(xi) 者的能力水平是語言扶貧的基礎路徑。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的基本語言政策,其核心理念是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這與(yu) 國家扶貧減貧戰略在政策與(yu) 理念上高度契合。我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nong) 村、邊遠、民族地區,而這些地區和人群恰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短板和重點,這與(yu) 國家扶貧減貧戰略在幫扶對象上高度契合。《國家語言文字事業(ye) “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nei) 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發展目標,與(yu) 《“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發展目標高度契合。國家語言政策與(yu) 扶貧減貧戰略在政策理念、幫扶對象與(yu) 發展目標上的高度契合,使中國語言扶貧與(yu) 國家扶貧減貧戰略實現了同心同向同力。

  語言扶貧與(yu) 扶智扶誌有機融合。中國語言扶貧的長期實踐,不斷豐(feng) 富發展並生動闡釋了語言扶貧的機理,即通過扶助貧困群體(ti) 學習(xi) 語言特別是國家通用語言、提升語言能力,從(cong) 而提高其學習(xi) 和掌握職業(ye) 技能、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扶智),進而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念、激發內(nei) 生發展動力(扶誌),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永久脫貧,這是中國語言扶貧實踐的重要經驗。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中國語言扶貧的實踐路徑和成功經驗,清晰展現和踐行了語言扶貧與(yu) 扶智扶誌的有機融合,始於(yu) 語言學習(xi) 、解決(jue) 語言能力,循序向解決(jue) 知識貧困、信息貧困、精神貧困深入演進,終於(yu) 有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脈絡,這對於(yu) 世界各國的語言扶貧,對於(yu) 消除絕對貧困後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長效機製、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都具有重要價(jia) 值和意義(yi) 。

  完善機製,精準施策。我國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遵循語言文字發展規律,不斷健全完善我國語言扶貧的體(ti) 製機製。包括落實地方政府主體(ti) 責任,完善部門協作機製,建立對口幫扶機製,創新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機製,建立督導檢查和考核評價(jia) 機製,廣泛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宣傳(chuan) 活動,充分發揮科研支撐作用,製定推行相關(guan) 規範標準,積極開展“職業(ye) 技能+普通話”培訓、“小手拉大手、同講普通話”活動等等。堅持因地製宜、精準施策。在幫扶對象上精準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少年兒(er) 童、青壯年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在幫扶措施上精準聚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學習(xi) 資源建設和平台建設;在實現路徑上堅持充分發揮學校的基礎陣地作用,積極開展農(nong) 村、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實施“學前學會(hui) 普通話行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為(wei) 語言扶貧賦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推普誌願服務活動等等。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語言扶貧也仍將麵臨(lin) 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並不斷豐(feng) 富發展中國語言扶貧的寶貴經驗,鞏固成果,提高質量,遵循規律,開拓創新,譜寫(xie) 新時代中國語言扶貧新的輝煌篇章。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