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所高校學生參加穿搭師、美陳師大賽
“‘紅’讓我想到了我們(men) 的民族服裝,一個(ge) 民族的服裝代表著民族文化,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我們(men) 的服裝,感受我們(men) 的文化。”近日,就讀於(yu) 四川師範大學的吉覺古洛,參加了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與(yu) 銀泰百貨共同舉(ju) 辦的“青年當紅不讓——2020全國大學生服裝搭配師、美陳師大賽”。吉覺古洛是彝族人,在她提交的服裝搭配作品裏,第一個(ge) 展示的就是彝族服飾。
吉覺古洛認為(wei) ,“紅”是火的顏色,是彝族火崇拜的象征。“彝族服飾特別注重細節,有很多精細的圖案。衣服紋飾中描繪天象和自然,勾勒動物、植物的形象,這些信息采集自大自然,代表了我們(men) 對大自然的理解和熱愛。”
火紅的鑲邊百褶裙,彩繡斑斕的衣襟,高高的包頭配上玲瓏的珠飾。從(cong) 還不記事的時候起,吉覺古洛就對彝族服飾愛不釋手。“聽媽媽說,我5歲左右就特別喜歡穿民族服飾。”民族服飾寬袍大袖,彝族人一般在參加婚禮、火把節等重要儀(yi) 式中才會(hui) 著盛裝,日常生活裏基本不會(hui) 穿。但因為(wei) 太喜歡了,小吉覺古洛“每天都穿著彝族服飾到處亂(luan) 跑”。
在吉覺古洛的眼裏,這一身民族服飾凝結著族人千百年的智慧,是無可比擬的最好穿搭。更重要的是,吉覺古洛的彝族服裝中,有一些是媽媽一針一線親(qin) 手縫製的,穿在身上不僅(jin) 展示了彝族傳(chuan) 統文化,也是披上了媽媽深深的愛。“還有一個(ge) 原因就是想家人了,今年國慶沒有回家看父母,看到民族服裝,就想到在家時,媽媽讓我試新做的、新買(mai) 的衣服的場景。”
在參加“青年當紅不讓——2020全國大學生服裝搭配師、美陳師大賽”時,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的曾歆決(jue) 定給自己的外婆和舅婆做穿搭。“我69歲的外婆和59歲的舅婆,聽說我要給她們(men) 做服裝搭配並拍照,興(xing) 奮得像十幾歲的小姑娘。”曾歆坦言,拍攝這組照片參加比賽的目的是帶長輩們(men) 回到年輕時的自信、快樂(le) 的“活潑紅時代”,希望為(wei) 長輩們(men) 留下最美的笑容。
“我外婆年輕的時候長得很好看,也特別愛美。可是當時條件艱苦,她隻能穿得很樸素。”曾歆從(cong) 開學起就在學校畫材店準備布料、構思想法,她購買(mai) 了一些布料,用扣子、繩子、針線改動了款式,還運用大量撞色與(yu) 疊穿等手法塑造穿搭的整體(ti) 性。看著長輩們(men) 在秋日陽光下笑得那麽(me) 開心,曾歆也覺得非常滿足。
“每一代人身上都有‘紅’的印記。”四川師範大學周京漾說。周京漾提交的作品,展示的是她白發蒼蒼的奶奶戴著一條紅豔豔的圍巾。她同時還提交了一張老照片,老照片中的少女鵝蛋臉龐,頭發烏(wu) 亮,夾襖鮮紅,正是她奶奶年輕時的模樣。“希望奶奶能重拾年輕時候的心緒,重煥少女時代的美麗(li) 光彩。”她說。
截至10月18日,主辦方共收到來自全國近400所高校近萬(wan) 名學生提交的服裝搭配、美陳作品,詮釋自己對活動主題“青年當紅不讓”的理解。在微博話題#青年當紅不讓#下,已有1.6萬(wan) 人參與(yu) 討論,有同學一身運動風彰顯青春與(yu) 活力,也有同學用疊穿襯衣馬甲秀出帥氣……主辦方將從(cong) 提交作品的學生中選出40名入圍城市賽,據悉,城市賽將於(yu) 11月拉開帷幕,入圍學生將前往西安銀泰百貨鍾樓店、杭州西湖銀泰城、合肥濱湖銀泰城、武漢銀泰城,參與(yu) 現場比賽,最終決(jue) 出4名學生進入決(jue) 賽,除了優(you) 勝大獎,晉級選手還可以獲得銀泰百貨提供的創業(ye) 場地和實習(xi) 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近八成受訪大學生願意支持國貨
今年剛畢業的方楠自稱是某國產品牌的忠實擁躉,從家居用品到電子產品,小到一隻簽字筆,大到一台液晶電視機,該品牌的商品都是他的第一選擇。[詳細] -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打造“潤物細無聲”思政教育
疫情期間,學校麵向返校學生開展線下“宿舍春耕計劃”,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理論知識的價值、精神與內涵通過勞動實踐進一步鞏固。[詳細] -
高職生慎言“慢就業”
“慢就業”是個老詞兒,是對高校畢業生畢業後“不急就業”一族的形象說法。據筆者觀察,今年疫情下,高職的“慢就業”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