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到一線去 那裏是最好的思政課堂

雷宇 李旻麗 發布時間:2020-10-27 09: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盡管早已回到久違的校園開始正常的學習(xi) 生活,但暑期時的一幕幕,讓華中科技大學社會(hui) 學院2018級本科生向亮螢念念不忘。

  在湖北秭歸縣陽光社工服務中心,她負責當地留守兒(er) 童、困境兒(er) 童的暑期托管,教孩子們(men) “七步洗手法”。一個(ge) 眼睛大大的女孩練習(xi) 完無比開心,“我可以回家教我奶奶洗手啦!”

  “看到那一雙雙充滿稚氣的眼睛,一隻隻胖乎乎的小手,我覺得自己所作的事情很有意義(yi) 。”托管結束時,這名90後姑娘在日記中寫(xie) 下實踐心語。

  城鄉(xiang) 基層是實現群防群控的組織基礎。疫情衝(chong) 擊下,城鄉(xiang)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麵臨(lin) 怎樣的挑戰?

  今年暑假,華中科技大學創新“校青馬工程”培養(yang) 思路,組織40名學員以向當地黨(dang) 團組織報到等形式進入19個(ge) 政府部門、13個(ge) 當地團組織、5個(ge) 社區街道、3所事業(ye) 單位就近就便開展政務見習(xi) ,並統籌108名“青馬學員”在家鄉(xiang) 開展“疫情衝(chong) 擊下基層城鄉(xiang) 社會(hui) 治理研究”暑期社會(hui) 實踐。

  “開展此次實踐,就是想引導‘青馬學員’紮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在實踐中經風雨、練本領、長才幹,培植深厚的為(wei) 民情懷,為(wei) 今後走向基層、提高治理能力奠定基礎。”負責此次活動的該校團委書(shu) 記、青馬學校辦公室主任林楨棟談到。

  最真實的國情社情體(ti) 驗,成為(wei) 學生最好的思政課堂。

  在一個(ge) 多月的實踐中,向亮螢不僅(jin) 成為(wei) 孩子們(men) 眼中“多才多藝的社工姐姐”,還成長為(wei) 備受社工機構肯定的“骨幹社工”。她和同事們(men) 一起深入農(nong) 村,參與(yu) 孵化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老年協會(hui) 等組織的各項活動,調動村民自我服務的積極性,讓村民自主投身於(yu) 鄉(xiang) 村環境整治、鄉(xiang) 風文明建設。

  在廣州市海珠區金碧東(dong) 社區,無論是“文明養(yang) 犬行動”,還是“地鐵博物館夏令營”,都能見到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碩士生劉子靈忙碌的身影。她發揮專(zhuan) 業(ye) 所學,走訪社區黨(dang) 委、社工、物業(ye) 、居民等六大團隊,幫助梳理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的社區治理結構,完善“蜂巢”黨(dang) 建製度流程體(ti) 係,形成一份9000餘(yu) 字的調研報告,獲得社區黨(dang) 委的一致好評。“群眾(zhong) 事無小事,基層黨(dang) 組織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實實在在的問題,在困難麵前聚力同行,是我學習(xi) 的榜樣。”參與(yu) 社區治理兩(liang) 個(ge) 月來,劉子靈收獲滿滿。

  在安徽省祁門縣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生命科學與(yu) 技術學院本科2017級第二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戴麗(li) 琰承擔起單位微信公眾(zhong) 號的運營工作。短短六周,她編發文章50餘(yu) 篇、推動粉絲(si) 增長6倍、瀏覽量破1萬(wan) 人次。“聽老兵回憶70年前的故事,觸摸保存70年的軍(jun) 官證、軍(jun) 功章,我深切體(ti) 會(hui) 到革命先輩們(men) 的艱辛付出,體(ti) 會(hui) 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江西省新幹縣界埠鎮,船舶與(yu) 海洋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劉騰跟隨政府工作人員走鄉(xiang) 串戶,深入多個(ge) 行政村中的十餘(yu) 戶貧困戶家庭麵對麵交流,詳細詢問記錄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條件改善和日後發展等信息,並及時反饋給扶貧工作人員,也針對性地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

  劉騰感慨,“脫貧攻堅,黨(dang) 心所向,民心所依。走訪中我們(men) 聽到了貧困戶無數句‘感謝黨(dang) 和政府’。淳樸的話語卻更加激勵我們(men) ,堅定信心,決(jue) 勝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戰已到尾聲,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地區增加了因災返貧的風險。帶著這種擔心,人文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黃新傑調研了湖北省大悟縣豐(feng) 店鎮的很多村落。在田間地頭,她頂著烈日詢問農(nong) 民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種植經驗;在扶貧車間,她向基層幹部請教自主產(chan) 業(ye) 造血功能;在農(nong) 家小院,她向老鄉(xiang) 們(men) 了解易地扶貧發展情況……一家家的走訪,讓她看到通過一係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和產(chan) 業(ye) 引導,村民們(men) 的腰包鼓起來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能源與(yu) 動力工程學院2017級本科生魏永康體(ti) 會(hui) 到了什麽(me) 叫“力行獲感動”。

  7月26日,恩施州建始縣普降大到暴雨,厚厚的淤泥給城區清掃帶來很大難度。魏永康同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的幹部職工一起來到船兒(er) 島社區吉祥園小區進行災後清淤。“我們(men) 清淤最累的時候,一位社區大爺一直招呼我們(men) 去他家裏休息。大爺家裏受災沒法燒水泡茶,卻還堅持要我們(men) 喝礦泉水解渴。”一瓶礦泉水,一句感謝的話,讓魏永康感受到黨(dang) 員幹部與(yu) 群眾(zhong) 的魚水之情。

  兩(liang) 個(ge) 月時間,108名華科大青馬學員帶著思考,趕赴全國21省70個(ge) 市、區、縣走訪實踐。他們(men) 結合專(zhuan) 業(ye) 特色,完成訪談記錄205篇、調查問卷939份、實踐感想97篇、總結報告達38萬(wan) 字。

  據介紹,華中科技大學“青馬工程”注重實踐導向,以“信仰入頭腦、實踐長才幹、基層立功業(ye) ”為(wei) 培養(yang) 主線,通過“黨(dang) 性教育、理論學習(xi) 、實踐鍛煉、能力提升”等方式,以寒暑假為(wei) 主體(ti) ,設計“第三學期”社會(hui) 實踐課程,圍繞政務見習(xi) 、生態文明治理探訪等主題,已持續開展三年。

  華中科技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青馬學校校長邵新宇表示,“學校將繼續發揮‘青馬工程’的統領作用,構建更加完善的青年政治骨幹培養(yang) 體(ti) 係,著力培養(yang) 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敢當大任、追求卓越的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舉行第三屆科技人文節活動

    10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的學生參與化學趣味實驗。當日,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舉行第三屆科技人文節活動,在校內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氛圍。[詳細]
  • 教育開放 留學生成“中國名片”

    20歲的王思洵在9月開啟了她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留學生活。乘“入學班機”抵達貝爾法斯特後,王思洵還收到了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和中國學聯為他們準備的防疫物資。[詳細]
  • 民族團結從娃娃抓起

    為了讓師生深刻認識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該校決定以知識競賽的方式,表達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熱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