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逢班必報”抹殺了孩子鍛煉的樂趣
“有家長想一起組個(ge) 跳繩班嗎?課後一起學跳繩。”開學沒多久,一年級新生的家長群裏出現了這樣的微信。號召一發出,家長們(men) 紛紛在群裏積極報名。不一會(hui) 兒(er) ,10人的跳繩班就滿員了。“沒趕上這波的別急,咱們(men) 再‘團’一個(ge) 新的班。”(10月26日《北京日報》)
在很多過來人的印象中,對於(yu) 天性喜歡蹦蹦跳跳的孩子而言,跳繩可謂是小菜一碟。兩(liang) 三個(ge) 小夥(huo) 伴,一小片空地,就可以歡快地跳起來。一樁輕鬆加愉快的小事,何以竟然也需要通過報班解決(jue) ?孩子玩著就能學會(hui) 的跳繩,如今還得報班才能學會(hui) 嗎?
“就差吃飯睡覺也培訓了”“家長需要報父母課堂”“國人的攀比心理”……透過網友的戲謔調侃,不難感受到跳繩培訓班背後的應試思維。
跳繩盡管隻是一種極其普通的運動,但對孩子們(men) 身心發育成長卻起著重要作用,除了對孩子的關(guan) 節肌肉發育、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的發育和協調能力、靈敏能力提升等有幫助,科學的跳繩訓練還可以促進骨骼生長,一定程度上有增高的可能性。益處良多,簡便易行,鍛煉娛樂(le) 融於(yu) 一體(ti) 。正因如此,早在2014年,《國家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就將跳繩納入其中,跳繩成了所有學校的“標配”。
孩子開開心心跳個(ge) 繩,真的有這麽(me) 難?如果不參加專(zhuan) 業(ye) 競技,跳繩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隻要堅持練習(xi) ,自然就會(hui) 熟能生巧。即便是協調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孩子,擺正心態,適當降低點要求,家長多陪同激勵,一段時間之後,基本上也不會(hui) 有大問題。尤其對於(yu) 年紀較小的孩子,在家長陪伴下進行親(qin) 子運動是最好的選擇,運動培訓班反而不是首選。
但在現實中,一些習(xi) 慣於(yu) “競爭(zheng) ”的家長,往往一聽到有要求就緊張,在“起跑線”思維之下,哪一項都不能有絲(si) 毫落後。一旦發現自家孩子與(yu) 同齡人相比存在差距,便會(hui) 立馬焦慮不已。孩子會(hui) 跳繩的家長沾沾自喜,而孩子沒學過跳繩的家長焦慮萬(wan) 分,“報班”成了“落後”家長們(men) 解決(jue) 這一難題的途徑之一。
其實,如果孩子在跳繩方麵真的遇到問題,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冷靜分析情況進而尋求合理對策。但很多家長一遇到問題,就想到培訓班,以至於(yu) 跳繩班近年來呈日益火爆之勢,收費價(jia) 格從(cong) 三四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為(wei) 了讓孩子盡快學會(hui) 跳繩,本無可厚非,但這種簡單的事情也要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來解決(jue) ,某種程度上是家長在推卸責任。家長沒必要過度迷信培訓班,讓運動成為(wei) 陪伴孩子終生的一種興(xing) 趣愛好更為(wei) 重要,如果異化成為(wei) 應付學校的考試而去學習(xi) ,小心抹殺孩子鍛煉的樂(le) 趣。相比於(yu) 那點簡單的技術,家長的陪伴鼓勵不僅(jin) 更重要,而且也是一種極好的親(qin) 子活動,卻偏偏想著“花錢買(mai) 安心”,令人無語。
窺一斑而知全豹。跳繩隻是小事,但逢班必報背後所折射的諸多問題,卻足以引發深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一新生為同學和老師製作“專屬禮物”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2020級3班的28位同學和有關老師,都收到了來自班長和團支書為大家“私人定製”的卡片和糖果。[詳細] -
湖北:找準教育培訓“燃點”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2019年以來,湖北省檢察機關共組織“檢察官教檢察官”傳導式培訓授課550餘次,覆蓋培訓學員1.47萬餘人次。[詳細] -
中國和法國合作成立國際聯合審計學院
據南京審計大學校長劉旺洪介紹,國際聯合審計學院今年經中國教育部批準成立,在中國高考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