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發展高等教育助力強國富民

黃福特 發布時間:2020-10-27 10:33:00來源: 人民日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達51.6%;培養(yang) 輸送大批高素質人才,2016年至2019年高校畢業(ye) 生累計3200多萬(wan) 人;高等院校承擔60%以上的國家基礎研究和重點科研任務,承建6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產(chan) 出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e) 取得豐(feng) 碩成果,成為(wei) 強國富民的重要引擎。

  教育是民族振興(xing) 、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養(yang) 一個(ge) 大學生對一個(ge) 家庭而言,既為(wei) 國家和社會(hui) 輸送了人才,也帶動整個(ge) 家庭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條件上發生進步變化。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總結從(cong) 2011年到2018年全國本科生家庭情況,發現70%以上大學生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無數考生通過高等教育改變了命運,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家庭因為(wei) 子女上大學、找到適宜工作而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強化教育體(ti) 係各環節,發展更加普惠的高等教育,對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從(cong) 國家建設角度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第一資源。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眾(zhong) 化,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我國從(cong) 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出堅實一步。“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ye) 取得快速發展,5G、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在全球範圍內(nei) 占據領先地位,這些重要成果與(yu) 一批批高精尖人才脫穎而出密不可分。據統計,當前我國高校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每年向各行業(ye) 輸送數百萬(wan) 專(zhuan) 業(ye) 化人才,已然成為(wei) 當今最具競爭(zheng) 力的智庫和人才來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中,高校充分發揮科研實力,在醫療救助、疫苗研發、檢測產(chan) 品和療效藥物篩選等方麵作出積極貢獻。當前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呼喚高等教育在培養(yang) 創新人才、促進科技研發、提升綜合國力等方麵發揮關(guan) 鍵作用。

  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會(hui) 上深刻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支撐、服務、引領能力不斷增強,這背後離不開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科學謀劃,離不開全社會(hui) 的悉心支持。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ye) 人數已居世界首位,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走內(nei) 涵式發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意味著,必須全麵加強黨(dang) 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必須優(you) 化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結構、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人才培養(yang) 結構,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們(men) 要更加重視教育工作和高等教育發展,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民綜合素質、改善民生福祉、促進高質量發展、增強綜合國力等方麵的積極作用,讓高等教育成為(wei) 立足當下、贏得未來的國之重器,源源不斷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輸送高素質人才。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