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才旦多吉:雪域邊疆校園守望者

發布時間:2020-11-17 15:0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才旦多吉給學生理發。

  決(jue) 勝全麵小康 決(jue) 戰脫貧攻堅·三區三州教育行 特別報道

  深秋時節,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綠色早已褪去,隻剩下大片大片的土黃色印在湛藍的天空下。此時,曲鬆鄉(xiang) 教學點粉色、綠色的屋頂和鵝黃色的外牆就格外顯眼,成為(wei) 邊境上一抹亮麗(li) 的生機。

  因為(wei) 太陽升起得晚,早上8點半,祖國西陲的鄉(xiang) 村才剛剛蘇醒,才旦多吉便開始叫學生起床,不一會(hui) 兒(er) ,校園裏傳(chuan) 來琅琅書(shu) 聲,空曠的高原生動起來。

  曲鬆鄉(xiang) 教學點位於(yu) 西藏阿裏地區劄達縣,距中印邊境隻有40多公裏,到劄達縣城卻有200多公裏,十分偏遠。41歲的才旦多吉是曲鬆鄉(xiang) 教學點的教師,2000年從(cong) 日喀則師範學校畢業(ye) 後,一直在阿裏做一名鄉(xiang) 村教師。

  在地廣人稀的阿裏,絕大多數鄉(xiang) 村學校都是寄宿製學校。曲鬆鄉(xiang) 教學點共有23名學生,其中小學一、二年級有11名學生,幼兒(er) 園有12名學生,他們(men) 的父母就在廣袤的雪山草地之間放牧。

  才旦多吉主要教藏語文,由於(yu) 教學點一共隻有3名教師,因此他還教過音樂(le) 、體(ti) 育、道德與(yu) 法治等,什麽(me) 課缺教師他就教什麽(me) 課。教學點附設幼兒(er) 園,他帶著幼兒(er) 園小朋友做完遊戲後,轉身又去給一、二年級的學生上課。

  教學上是全科教師,生活中才旦多吉也是“一專(zhuan) 多能”。23名孩子中,小的隻有4歲,最大的也才8歲。除了上課,他和另外兩(liang) 名教師還要負責孩子們(men) 的飲食起居,從(cong) 吃飯、上廁所到剪頭發、洗澡,都要用心照顧。

  高原的中午,日光強烈,曬在人身上卻暖暖的。到了午飯時間,陽光棚的溫度正好,小朋友們(men) 排隊洗手、盛飯,秩序井然。對於(yu) 今年剛上幼兒(er) 園的小朋友,才旦多吉總要多照顧幾分,叮囑他們(men) 不要把蔬菜偷偷扔掉,把飯菜吃幹淨。

  才旦多吉每兩(liang) 周給學生洗一次澡,每個(ge) 月給他們(men) 理一次發。他自己買(mai) 了理發工具,研究怎樣剪出孩子們(men) 喜歡的發型,一開始理出的頭發總是不整齊,想給學生做個(ge) 洋氣的發型,也總是做得奇形怪狀。後來理發的次數多了,水平就提升了。才旦多吉笑稱自己是“鄉(xiang) 村版的托尼老師”。

  午飯後是才旦多吉給孩子們(men) 理發的時間。一把椅子,一個(ge) 電推子,孩子們(men) 嘻嘻哈哈地圍著老師。6歲的強巴曲桑剪完了頭發,看起來精神了許多,他打水洗了臉,還給臉上抹了寶寶霜。

  “剛送來的時候頭發又長又亂(luan) ,現在都愛幹淨講衛生了。”才旦多吉說,孩子們(men) 上學以來最大的變化是行為(wei) 習(xi) 慣的改變,從(cong) 幼兒(er) 園到二年級,孩子們(men) 不僅(jin) 會(hui) 照顧自己了,也懂得禮貌和謙讓了。

  周末的時候,得空的家長會(hui) 來學校看望孩子,雖然隻有半個(ge) 下午的時間,但卻是難得的親(qin) 子時光。

  “阿旺會(hui) 認很多字了,也懂禮貌了,送到學校我放心很多,大人可以安心去放牧。”央金拉姆的小女兒(er) 阿旺曲達在學校讀二年級,她的另外兩(liang) 個(ge) 孩子也曾經在這所學校讀書(shu) 。曲鬆教學點是曲鬆鄉(xiang) 唯一的學校,才旦多吉小時候也在這裏上學。

  曲鬆鄉(xiang) 是才旦多吉出生長大的地方,2015年為(wei) 了照顧年邁的母親(qin) ,他從(cong) 措勤縣江讓鄉(xiang) 完小調到這裏,回到了曾經上學的教學點。

  才旦多吉是教育改變命運的親(qin) 曆者。小時候因為(wei) 怕牲畜,父母將他送去學校念書(shu) ,哥哥姐姐在家放牧。才旦多吉一路讀上中專(zhuan) ,分配工作,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師,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2009年,才旦多吉還在措勤縣江讓鄉(xiang) 完小任教,為(wei) 了修繕學校食堂自己開拖拉機運砂石,一不小心拖拉機翻車,他被石灰燙傷(shang) 。因為(wei) 當時正在帶六年級畢業(ye) 班,為(wei) 了不耽誤學生學習(xi) ,住院一周後才旦多吉立馬返回學校,現在身上還留著很大麵積當年燙傷(shang) 的疤痕。他笑著說:“這是鄉(xiang) 村教師的軍(jun) 功章。”

  “我自己就是從(cong) 曲鬆鄉(xiang) 的大山裏走出去的,我見過內(nei) 地的高樓大廈、見過祖國的高山大海,我希望我的學生們(men) 有一天也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麵的世界。”才旦多吉有個(ge) 願望,就是能把學生們(men) 帶去拉薩看看。

  由於(yu) 學校隻有3名教師,才旦多吉最年長,他主動承擔起了學校的後勤工作。“他很盡心,很負責。”校長旦增曲桑說,每個(ge) 月25號,才旦多吉都要自己開車200多公裏去劄達縣城為(wei) 學生營養(yang) 餐衝(chong) 賬,順便為(wei) 學校帶回一些新鮮蔬菜,來回就是一天,油費都是自己掏。

  生於(yu) 斯長於(yu) 斯,曲鬆鄉(xiang) 什麽(me) 事情缺人手,才旦多吉都願意幫忙。在曲鬆鄉(xiang) 衛生院分來新的醫生之前,平時隻要有空閑時間,他都會(hui) 跟著衛生院院長普哇多傑送醫下鄉(xiang) ,幫他打下手,如果遇到有學生的家庭,他還會(hui) 幫學生補補功課。

  才旦多吉家裏曾經開了一間茶館,由於(yu) 妻子去拉薩照顧上學的孩子,茶館無人照看,他便將價(jia) 值一萬(wan) 多元的茶館設施無償(chang) 送給曲鬆村四組村民。

  邊境生活是艱苦的。冬天學校水管凍住,要到5公裏外的河裏鑿冰取水;陽光不足的時候,光伏儲(chu) 能不夠,晚上還會(hui) 沒電……但才旦多吉並不覺得孤獨。

  他說:“做鄉(xiang) 村教師其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你看到學生的笑臉和他們(men) 的成長進步,你會(hui) 覺得特別驕傲和有成就感,那是最為(wei) 寶貴的精神慰藉。”

  (西藏報道組成員:張聖華 易鑫 李澈 歐媚 彭詩韻 任赫 張巍繼 執筆:歐媚)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