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青海涉藏州縣:教育情暖三江源

發布時間:2020-11-20 10:2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多彩鄉(xiang) 寄宿小學學生在課後玩藏族民間遊戲“耍羊骨拐”。單藝偉(wei) 攝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多彩鄉(xiang) 風光。單藝偉(wei) 攝

  決(jue) 勝全麵小康 決(jue) 戰脫貧攻堅·三區三州教育行 特別報道

  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什麽(me) 最珍貴?是氧氣。

  在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董林眼中,教育就是青海涉藏州縣孩子們(men) 的氧氣,也是青海脫貧攻堅的希望。

  坐落在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的青海,擁有美麗(li) 壯闊的草原,是令人稱羨的資源大省。但這廣袤高原也是阻隔經濟發展的深溝,由於(yu) 氣候惡劣、交通不便,全省607萬(wan) 人口有53.9萬(wan) 是貧困人口。

  扶貧先扶智,“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是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根本之策。從(cong) 2016年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脫貧攻堅戰就此打響。“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逐漸解開了加在玉樹、海南、果洛等藏族自治州頭上的脫貧“緊箍咒”。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0.69%、96.87%、90.31%,較2015年分別提高了9.95、3.85、10.31個(ge) 百分點,提前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今年4月,全省42個(ge) 貧困縣(行委)各項教育發展指標達到脫貧要求,實現脫貧摘帽。

  留得住——用失輟學學生“清零”謀公平

  “如果校長沒來找我,我差點就輟學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的藏族小女娃寬太吉雖身處熱鬧的校園,但還是有點後怕。

  寬太吉是同德縣尕巴鬆多鎮續惠陽光希望小學的學生,家中以放牧為(wei) 主,衣食無憂,但家長卻動了不讓孩子上學的念頭。得知消息後,校長項欠多傑坐不住了。

  家訪吃了四五次“閉門羹”後,項欠多傑像偵(zhen) 探一樣,四處打探自己學生的蹤跡。聽到寬太吉在其親(qin) 戚家後,他帶著班主任登門看望。“孩子當時一下子撲進了班主任的懷中,流著淚不願放開。”項欠多傑在寬太吉眼中看到了對上學的渴望。

  為(wei) 何孩子願意上學,家長卻不同意?項欠多傑了解到,因家離縣城太遠,送孩子上學存在困難、平時與(yu) 孩子見麵難,是家長不願送孩子上學的主要原因。項欠多傑從(cong) 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入手,給家長解釋義(yi) 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教育改變命運的真實事例,讓家長認識到送孩子上學才是硬道理。經過多番勸說,家長終於(yu) 答應讓孩子回到校園。

  在高海拔地區,高原反應是疾走攀高後的咳喘與(yu) 窒息。而涉藏州縣孩子們(men) 的上學路,往往也麵臨(lin) 著這樣那樣的“高反”問題。

  受地理環境、辦學條件、家庭經濟狀況和思想觀念等多種因素影響,青海省一些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農(nong) 牧地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學輟學現象。控輟保學是教育脫貧攻堅的第一道難關(guan) 。

  “娃兒(er) 上學了,家裏的牛誰放?”“孩子太多了,負擔不起。”“離家太遠了,見不到不放心。”青海省教育廳基教處副處長王捷說,這些是做控輟保學工作時經常碰到的問題。摸底數、找症結、挖根源,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台賬,實行“互聯網+”管理……3萬(wan) 多名幹部逐人逐戶做工作,磨破嘴、跑斷腿,上門講政策。

  “義(yi) 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一個(ge) 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耽誤,這是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兜住的底線。”董林說,當前控輟保學工作實行“政府線”“教育線”雙線責任製,除了學校校長外,很多鎮長、縣長堅守一線,湧現出不少“教育鎮長”“教育縣長”。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控輟保學戰。青海省教育廳學生事務中心主任王曉冬介紹,為(wei) 讓失輟學孩子“留得住”,各地各部門加大經費投入,騰出校舍宿舍,為(wei) 每一名勸返複學學生配齊教材桌椅,深入做好入學安置、心理輔導、真情關(guan) 愛、教學管理等工作。省財政為(wei) 勸返學生下達各類補助經費7億(yi) 元,落實“兩(liang) 免一補”政策和“營養(yang) 改善計劃”,以及貧困家庭子女15年教育資助等政策。

  截至目前,青海全省共勸返失輟學學生27762名,占應勸返學生的98.31%。

  學得好——以教育質量“增厚”求發展

  “這是什麽(me) ?”“國旗!”“有幾顆星星?”“五顆!”“有幾種顏色?”“紅色和黃色!”玉樹藏族自治州第八幼兒(er) 園大班教室內(nei) 童聲雀躍。室外,近乎全新的遊戲活動操場、跑道、沙池區一應俱全。

  玉樹州第八幼兒(er) 園位於(yu) 玉樹市易地搬遷小區院內(nei) ,今年7月剛剛開園,總投入達890多萬(wan) 元,是玉樹市2017年易地搬遷脫貧建設項目中新建的幼兒(er) 園。

  “入園幼兒(er) 全是易地搬遷小區內(nei) 建檔立卡戶子女。”園長索南永占介紹,為(wei) 讓這批孩子在學前階段就享受高質量的教育,市教育局連續三年向社會(hui) 招聘幼師。“學校未竣工前,招錄的所有教師在其他幼兒(er) 園跟崗培訓,為(wei) 的是打好師資基礎。”

  “十三五”以來,青海省先後實施了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義(yi) 務教育“全麵改薄”“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攻堅計劃、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及現代職業(ye) 教育提升計劃,麵向“三區三州”地區累計投資達到69.24億(yi) 元,占全省落實資金總量的42.24%。其中,麵向玉樹州落實資金19.64億(yi) 元,海南州落實資金12.31億(yi) 元,有力地改善了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

  底子厚實了,發展的底氣就有了。如今,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民族寄宿製小學的孩子們(men) 可以開心地在新建的風雨操場內(nei) 騎獨輪車,玉樹州治多縣多彩鄉(xiang) 寄宿小學的孩子們(men) 也能自信地在音體(ti) 美專(zhuan) 用教學樓起舞。

  與(yu) 之同步進行的,是涉藏州縣鄉(xiang) 村教師隊伍待遇的提升。2016年起,青海省全麵實行鄉(xiang) 村教師生活補助製度,全省鄉(xiang) 村教師人均增資400元。對與(yu) 農(nong) 牧區基層學校簽訂8年以上服務協議的普通高校畢業(ye) 生,一次性補助大學期間學費,吸引優(you) 秀大學畢業(ye) 生到涉藏州縣任教。今年年初,為(wei) 解決(jue) 教師編製問題,青海省創新編製管理,在海南、玉樹、黃南等州市實行“柔性”用編試點,將預退休編製提前納入人員補充用編計劃,提高用編效益。

  有了穩定、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教育質量才能穩步提升。玉樹州治多縣教育局副局長周偉(wei) 幫真切感受到了變化:“升學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農(nong) 牧民孩子考上了大學。”

  用得上——借職業(ye) 教育“移山”促就業(ye)

  以職業(ye) 教育為(wei) 抓手,青海涉藏州縣的脫貧之路近年來跑出了“加速度”,實現了從(cong) 職業(ye) 教育到社會(hui) 就業(ye) 的無縫銜接。

  以海南州職業(ye) 技術學校為(wei) 例,隨著近年來省內(nei) 對文化產(chan) 業(ye) 和服務業(ye) 人才需求增加,學校結合當地特色增設了汽修、唐卡、藏繡、烹飪等熱門專(zhuan) 業(ye) 。

  “烹飪專(zhuan) 業(ye) 的人才輸出最多。”海南州共和縣教育局副局長劉大慶明顯感覺到,很多在西寧市從(cong) 事餐飲工作的人員,都是從(cong) 海南職業(ye) 技術學校畢業(ye) 的學生。

  職業(ye) 教育的對象不隻是在校學生,成年農(nong) 牧民群體(ti) 也在培訓之列。“他們(men) 中的很多人不會(hui) 說普通話,除了放牧沒有一技之長。”青海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管理處處長張承勝介紹,在退牧還草、退耕還林政策背景下,單靠放牧難以支撐一個(ge) 牧民家庭生活,輸血式補助並非長遠之計,必須一點點攻克語言和技能兩(liang) 道關(guan)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wei) 幫助農(nong) 牧民移走擋在他們(men) 麵前的語言障礙“大山”,近3年,青海省以《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wei) 指導,多渠道落實推普專(zhuan) 項資金近3000萬(wan) 元,在全省39個(ge) 貧困縣(市、區)開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覆蓋建檔立卡青壯年勞動力,增強其就業(ye) 能力。

  技能“移山”行動也在各藏族自治州職業(ye) 技術學校推進——借助職業(ye) 學校教育資源,實施“雨露計劃”,麵向18—45周歲成年農(nong) 牧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men) 掌握陶藝、雕刻、司爐、民族舞蹈、酒店服務等技能。

  “做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的專(zhuan) 家很多是從(cong) 社會(hui) 各行各業(ye) 邀請來的。半個(ge) 月到一個(ge) 月的培訓結束後,一些優(you) 秀的農(nong) 牧民學員直接就在專(zhuan) 家的工廠或企業(ye) 就業(ye) 了。”玉樹州職業(ye) 技術學校培訓部主任原丁說。

  藏族農(nong) 牧民青年昂旺才旦就是從(cong) 培訓班到工作室直接就業(ye) 的學員之一,現在玉樹州鬆傑藏族工藝品加工工作室當學徒。“原來放牧的收入很不穩定,現在每個(ge) 月有3000元保底工資。”昂旺才旦說,“有了穩定收入,家裏負擔減輕了,未來會(hui) 越來越好!”

  職教一人,脫貧一家,如星火燎原。玉樹州職業(ye) 技術學校校長劉建新回顧,3年來,從(cong) 學校培訓部已經走出了上萬(wan) 名農(nong) 牧民學員。更多像昂旺才旦一樣的農(nong) 牧民正在通過接受職業(ye) 教育,憑借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走上脫貧的康莊大道。

  (青海涉藏州縣報道組成員:儲(chu) 召生 諾日才讓 王友文 李萍 鄭亞(ya) 博 項佳楚 單藝偉(wei) 執筆:李萍)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