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來認識青藏高原這本讀不完的“天書”
趙新全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采集牧草樣品(2020年2月29日手機拍攝)。新華社發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主編專(zhuan) 著4部、授權專(zhuan) 利9件、製定技術規程19項……這一個(ge) 個(ge) 榮譽屬於(yu)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作為(wei) 青藏高原草業(ye) 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jun) 人才,37年來他始終致力於(yu)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與(yu) 生態畜牧業(ye) 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研究。
牧民眼中的“羊老師”
1978年,作為(wei) 恢複高考的老三屆學生,為(wei) 了學個(ge) “管用的專(zhuan) 業(ye) ”,趙新全選擇了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成為(wei) 當時少有的選擇學習(xi) 獸(shou) 醫的學生。
既然選擇了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那就要去牧區工作。於(yu) 是,1982年的那個(ge) 夏天,大學畢業(ye) 後的趙新全坐著解放牌大卡車來到了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站工作。
家鄉(xiang) 陝西8月已是身穿短袖大汗淋漓的暑期,但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8月份還要生爐子,可想而知冬天的寒冷。“剛去時沒經驗,冬天要到河邊鑿開冰窟窿打水,回來時手竟然粘在桶把上,撕下來一層皮”。趙新全回憶說。
初到海北開展工作,老師交給趙新全的第一個(ge) 任務就是摸清高原牲畜的季節體(ti) 重變化。每個(ge) 月為(wei) 173隻羊稱重記錄,活蹦亂(luan) 跳的羊勁兒(er) 很大,要騎在羊身上抓住兩(liang) 隻犄角,幾個(ge) 人才能把羊控製住。剛完成三四隻羊的稱重,汗水已經浸透全身。
經過一年的觀察記錄,趙新全和這些羊已經很熟悉,他給羊起上了“黑蛋”“禿頭”等名字。功夫不負有心人,趙新全從(cong) 日積月累的記錄觀察中,發現了高寒地區牛羊生長周期長、出欄率低的原因。“要保護生態,牧民就不能養(yang) 那麽(me) 多牛羊,可牧民也要靠牛羊過日子……”趙新全意識到,問題的核心在於(yu) 怎麽(me) 讓牛羊在冬天不減重,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也要保護當地群眾(zhong) 的利益。
問題找到了,關(guan) 鍵是要解決(jue) 問題。上世紀80年代中期,趙新全開始全新的探索。他通過冬天補飼的方式,讓牲畜得到相對充足的營養(yang) 補給。除了草,還想方設法為(wei) 羊提供更多營養(yang)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個(ge) 冬天羊的體(ti) 重不減反增,牧民見了連連驚歎,並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羊老師”。之後,暖牧冷飼模式逐漸在當地推廣開來,以前羔羊出欄至少要3年,現在羔羊當年出欄,周轉快、賣價(jia) 高,上世紀80年代末,畜牧業(ye) 一度成為(wei)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亮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科研的處女地”
紮根青藏高原,這不僅(jin) 是生活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事業(ye) 的選擇。這裏在生態治理和改善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麵貌等很多方麵需要開展科研工作,隻要你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進去,肯定能出成果。趙新全時常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37年來,趙新全的足跡踏遍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作為(wei) 研究所學科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新全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學院A類戰略先導專(zhuan) 項項目、基金委重點項目等20餘(yu) 項。組建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有效促進了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ye) 持續發展,支撐了三江源生態保護與(yu) 建設工程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與(yu) 此同時,圍繞放牧活動和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草地生態係統結構與(yu) 功能,係統揭示了草地退化成因和機製,為(wei) 退化草地生態恢複和可持續管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圍繞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ye) 生產(chan) 營養(yang) 非平衡性及退化草地生態恢複的重大需求,製定了退化草地等級劃分標準及分類恢複技術規程及相關(guan) 關(guan) 鍵技術,有力促進了草牧業(ye) 培育與(yu) 草地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2018年8月,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趙新全當即從(cong) 四川返回青海忙碌了起來。
在談到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如何協調民生改善的問題時,趙新全創新性地提出,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功能區劃中增加外圍支撐區的方案,處理好家畜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guan) 係,合理配置資源空間,支撐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科學化管理。
“做生態工作必須在第一線”
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是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和青海省科技廳重大招標項目的支持下開展的,整個(ge) 科考持續5年,每年都會(hui) 組織1至2次大型科學考察。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式啟動。這次青藏科考定位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學前沿,聚焦水、生態和人類活動,揭示過去50年來環境變化過程與(yu) 機製及其對人類社會(hui) 的影響,預測這一地區地球係統行為(wei) 的不確定性,評估戰略資源儲(chu) 備、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災害風險,提出亞(ya) 洲水塔與(yu) 生態安全屏障的環境保護戰略,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和“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服務。
作為(wei) 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中的研究人員,趙新全深知這對科技工作者來說是一個(ge) 認識青藏高原的難得機會(hui) 。
帶著4個(ge) 任務和7個(ge) 子專(zhuan) 題,趙新全再一次帶著年輕人四五十天在三江源地區實地考察,獲得了很多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發表論文上百篇。
在科考中,趙新全和隊員們(men) 研究得出,三江源地區正在整體(ti) 變綠、區域生物多樣性恢複成效顯著、生態資產(chan) 質量提高、固—液水資源失衡、放牧管理仍然需要關(guan) 注等成果。
趙新全深知,當今社會(hui) 各行各業(ye) 對科技的需求如此強烈,對於(yu) 科技工作者來說,更多地是讓研究成果有出口,通過應用體(ti) 現科學研究的價(jia) 值。為(wei) 此,趙新全積極建言推動,建設星空地一體(ti) 化監測的數字三江源及國家公園,並提出了建設青藏高原生命標本庫、實施以“機會(hui) 成本+管護成本”為(wei) 原則的補償(chang) 標準,加大生態補償(chang) 力度進一步解決(jue) 草畜平衡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從(cong) 三江源地區返回西寧,趙新全翻看著電腦中的照片,又產(chan) 生了一個(ge) 新的想法:那就是通過看圖說話的模式,寫(xie) 一係列科普故事。
“一路上,藏野驢似乎在跟我們(men) 的越野車賽跑,6隻狼出現在我們(men) 的視野中,我們(men) 高興(xing) 地發現,野生動物更野了。”趙新全從(cong) 藏野驢的交配和產(chan) 崽期為(wei) 什麽(me) 都在8月,鼠兔其實是生態係統的關(guan) 鍵物種等話題說起,通過一個(ge) 個(ge) 動物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並愛護三江源,了解青藏高原這本讀不完的“天書(sh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西州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拉開帷幕
日前,以“全民智學,助力‘雙戰雙贏’”為主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拉開帷幕。[詳細] -
三江源生態專業班兩年招收82名學生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劉偉民介紹,三江源生態專業班目前已連續開設兩屆,招生和資助對象主要為三江源地區貧困家庭子女。[詳細] -
桑丁卓瑪參訓記
缺氧不缺資源,高寒不缺溫暖。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承接2020中西部項目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骨幹教師一對一精準幫扶培訓。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特級教師和骨幹教師傾情投入,當地教師收獲滿滿。[詳細] -
才旦多吉:雪域邊疆校園守望者
曲鬆鄉是才旦多吉出生長大的地方,2015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他從措勤縣江讓鄉完小調到這裏,回到了曾經上學的教學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