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日喀則拉孜縣打造黨員教育新引擎

發布時間:2020-11-25 09:34: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拉孜縣結合農(nong) 牧區黨(dang) 員教育管理實際,創新“板凳黨(dang) 課”“田間黨(dang) 課”“流動黨(dang) 課”三種“土味黨(dang) 課”,使黨(dang) 員教育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確保黨(dang) 員教育管理全覆蓋、有實效。

  “板凳黨(dang) 課”接地氣,提高黨(dang) 員凝聚力。按照“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需求”的原則,拉孜縣結合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農(nong) 忙和冬季集中返鄉(xiang) 的特點,把黨(dang) 員聚集在門庭院落、田間地頭,重點將黨(dang) 章黨(dang) 規、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適用法律法規、惠農(nong) 政策和農(nong) 村實用技能等知識緊密結合,通過“拉家常”式的宣傳(chuan) 教育方式,利用身邊事例分析、解讀黨(dang) 員疑問等形式,不斷增添黨(dang) 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愉悅感,使黨(dang) 課更加生動、更加接地氣,讓黨(dang) 課教育更加常態化,有效提升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隊伍的整體(ti) 素質能力。近兩(liang) 年來,各級黨(dang) 組織已累計開展“板凳黨(dang) 課”230餘(yu) 場次。

  “田間黨(dang) 課”傳(chuan) 經驗,傳(chuan) 經送寶解難題。拉孜縣緊貼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生產(chan) 生活需要,采取“菜單式+配菜式”教學模式開展培訓,邀請帶富能力強的農(nong) 村“田秀才”“土專(zhuan) 家”組成農(nong) 業(ye) 技術宣講小組,定期深入田間地頭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宣講政策、傳(chuan) 授方法、講解技術等,通過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大白話”講、黨(dang) 員易於(yu) 理解的“土做法”做的形式,現場手把手傳(chuan) 授技藝、麵對麵交流經驗,把教育培訓的觸角延伸到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延伸到每名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身邊,切實把田間地頭建成便捷有效的學習(xi) 主陣地。截至目前,全縣共組建田間“小教授”隊伍12支,講授黨(dang) 課達110餘(yu) 場次。

  “流動黨(dang) 課”煉黨(dang) 性,鑄魂補鈣踐初心。拉孜縣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jia) 值,依托熱薩鄉(xiang) 紅色黨(dang) 性教育基地平台,通過聆聽革命故事、觀看紅色劇目等形式開展“流動黨(dang) 課”教育,並充分發揮村級活動場所的陣地作用,采取流動播放紅色教育片、發展紀實片及正反麵典型教育片等,使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時常接受精神洗禮,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截至目前,開展優(you) 秀電影“進鄉(xiang) 村、進寺廟、進學校”巡回放映活動340餘(yu) 場次。同時,組織黨(dang) 員緊貼脫貧致富、環境整治、糾紛調解、幫扶濟困等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實際顯模範、樹形象,講好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鮮活黨(dang) 課,積極營造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願聽、願信、願行的濃厚氛圍。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