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學化”的有效探索
日前,湖南師範大學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用稚嫩的畫筆描繪大樹,感受季節變化對身邊植物的影響。晏湛 攝
時間要追溯到8年前。
2012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er) 童學習(xi) 與(yu) 發展指南》,明確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指南》的實驗和經驗推廣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一批實驗區。”
8年過去,各地貫徹落實情況如何?實驗結果怎樣?
淡黃的、金黃的、橘紅的桂花,秋雨中飄香灑落的日子裏,我們(men) 深入湖南省20多個(ge) 城鄉(xiang) 幼兒(er) 園采訪,驚喜地發現:湖南省行動迅速,2013年就成立了專(zhuan) 門的班子,這幾年在一些園所進行了充分的實驗,許多幼兒(er) 園真正實現了“去小學化”。
《指南》來了——
“就像給正瞌睡的人送上了枕頭”
這是一個(ge) 真實的故事。
2019年,記者到某縣采訪,這個(ge) 縣某鄉(xiang) 鎮按省示範性幼兒(er) 園標準,投入600多萬(wan) 元建成的公辦園,氣派漂亮,設施齊全,師資也不錯。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所有12位教師能容納200來個(ge) 孩子的收費低廉的公辦園,隻招到81個(ge) 孩子。而幾百米外的一所民辦園,麵積小、光線暗、設施差,在園幼兒(er) 居然比公辦園還多。
“就這幾十個(ge) 孩子,好多還是我做工作才來的。”年輕的園長領著記者參觀她引以為(wei) 豪的設施,卻又萬(wan) 般無奈地說,2017年9月開辦時才50多個(ge) 孩子。
2019年春季開學時,她拎著牛奶、書(shu) 包等物品上門動員,有個(ge) 孩子的奶奶婉拒:“在你那兒(er) 學不到東(dong) 西。”還有一個(ge) 孩子的媽媽說:“本來在民辦園還認識幾十個(ge) 字,到你那兒(er) 讀了半年書(shu) ,已經認得的字又都還回去了。”
“當時這是個(ge) 普遍現象。”湖南省學前教育研究會(hui) 會(hui) 長彭世華教授介紹,很長一段時間,湖南省農(nong) 村的學前教育,幾乎都是以辦“學前班”為(wei) 主,招收的主要是五六歲的學齡前兒(er) 童,“拚音、算術、認字、美術、音樂(le) 、體(ti) 育”,孩子們(men) 甚至如小學般上課,家長也以自己的孩子還沒入學,就會(hui) 認字、背詩為(wei) 自豪。
2013年,他和同事對湖南省14個(ge) 市州的280所幼兒(er) 園做了抽樣調查,有“小學化”傾(qing) 向的高達68.7%。“哪裏是兒(er) 童遊戲,分明是在遊戲兒(er) 童。”
《指南》的頒布,對這種“小學化”傾(qing) 向,無異於(yu) 當頭棒喝。《指南》倡導的是,要充分認識生活和遊戲對幼兒(er) 成長的教育價(jia) 值,嚴(yan) 禁“超前教育”。
《指南》頒布之際,正是湖南省實施“教育強省行動計劃”如火如荼之時,其中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讓湖南省的學前教育有了較大發展。2013年年底,全省有幼兒(er) 園13000多所,在園幼兒(er) 196萬(wan) 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67.2%。
“但總體(ti) 上看,發展水平、保教質量都還不高,‘小學化’傾(qing) 向比較明顯。”時任省教育廳副廳長葛建中說,當時正需要《指南》來健全和完善學前教育管理製度,來指導科學保教,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就像給正瞌睡的人送上了枕頭。”新化縣壯苗幼兒(er) 園園長曾紅雲(yun) 說,她辦有全縣最大的民辦園,學前教育科班出身的她,想盡量避免“小學化”,為(wei) 此到處學習(xi) ,卻總是找不到好的解決(jue) 辦法,“《指南》來得太及時了。”
《指南》湖南化——
8年精心打造“好拐杖”
《指南》是好,但要將其精神真正貫徹落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湖南省的做法,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建立相應的工作機製。2013年4月,湖南省正式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貫徹〈指南〉實驗工作的通知》,並成立領導小組、專(zhuan) 家指導委員會(hui) ,同時確定長沙、郴州、常德3個(ge) 省級實驗區,18個(ge) 市州實驗區,315所實驗園,240所重點聯係園。
據最新統計,整個(ge) 實驗過程,湖南省教育廳前後印發了12份文件,7次以廳裏名義(yi) 召開實驗工作會(hui) 議,廳領導8次出席會(hui) 議並作主旨講話,最後實際籌措到的實驗經費也增加到971.73萬(wan) 元。
二是建設科學的園本學習(xi) 活動體(ti) 係。這個(ge) 全稱為(wei) 《湖南省貫徹〈指南〉幼兒(er) 園學習(xi) 活動體(ti) 係》(以下簡稱《體(ti) 係》)的文件,被彭世華譽為(wei) 貫徹《指南》精神的“好拐杖”。這個(ge) “好拐杖”按照基本、普適、保底的要求,依據《指南》精神和湖南省實際,研究提出了湖南省幼兒(er) 學習(xi) 與(yu) 發展的合理期望、基本內(nei) 容、基本途徑,湖南省幼兒(er) 園學習(xi) 活動的計劃、評價(jia) 要點。
“聽起來有點拗口吧?”長沙師範學院副教授、湖南省學前教育協會(hui) 秘書(shu) 長路奇,8年來一直專(zhuan) 注此項工作,他說,這個(ge) 《體(ti) 係》內(nei) 容豐(feng) 富,包括新型課程及教學設計,還包括配套資源:幼兒(er) 園學習(xi) 活動資源《體(ti) 驗與(yu) 探究》《幼兒(er) 園區域活動項目與(yu) 材料》,以及幼兒(er) 家園共育方案和資源《爸爸媽媽講故事》等。
為(wei) 此,湖南省組織了全省頂尖的60多位學前教育專(zhuan) 家,曆時3年,前後大麵積2輪共5年多的試行,國內(nei) 頂尖級的幾十位學前教育專(zhuan) 家專(zhuan) 程一次次指導,再先後2輪檢測、21次修改,才初步完成。記者采訪時,數百家幼兒(er) 園正在實驗之中。
三是精心打造省級“大樣本”。按照新的《體(ti) 係》要求,幼兒(er) 園每天隻進行一個(ge) 小時的“集中”教學,其他時間幹什麽(me) ?一批示範園應運而生。
“幾乎每個(ge) 禮拜我們(men) 都在一起切磋討論,解決(jue) 問題。”路奇說,實驗團隊在全省選擇了一些基礎條件好、師資隊伍強的幼兒(er) 園先行先試,打造成可看可學的“樣板間”。
長沙市政府機關(guan) 第二幼兒(er) 園就是這樣的“樣板間”。
記者采訪時,第三期基地園跟崗培訓正在這個(ge) 園進行,來自51個(ge) 基地園的153名教師,在此進行為(wei) 期一周的跟崗培訓。主題分享、活動觀摩、跟崗心得報告……晚上都在學習(xi) 。
“我們(men) 全天候360度無死角開放。”園長周糧平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大規模地接受跟崗培訓,學員看到的,就是幼兒(er) 園的日常狀態,“可學習(xi) 、能參考、便模仿。”
堅持——
“哪怕暫時流失些孩子,也不能停止實驗”
“樣板間”畢竟很少。
這場貫徹《指南》精神的行動研究,需要在真實、自然的幼兒(er) 園環境中進行,牽動著園區環境、材料添置、教師工作、幼兒(er) 活動以及家長的支持等若幹環節。
加之實驗采取“大樣本研究”,實驗對象須分布在全省,各種類型的園都得有代表,以形成一定量的數據支撐。因此,實驗範圍之廣、難度之大、障礙之多,遠超預想。
實驗團隊推出的《體(ti) 係》裏,幼兒(er) 園的教學模式,從(cong) 集體(ti) 教學為(wei) 主變成區域活動為(wei) 主,充分重視遊戲活動和家園共育,兼顧集體(ti) 教學活動。相應地,對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同時,實驗還倡導將以上各種活動有機整合,以確保幼兒(er) 學習(xi) 與(yu) 發展的整體(ti) 性,這對幼兒(er) 園也提出了挑戰。更難的是家長。上課少了,不教拚音和算術了,家長不幹了。
新化縣的洋溪鎮,是全國著名的“文印之鄉(xiang) ”。年輕的村支書(shu) 劉誌峰介紹,複印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來了村鎮的富裕,因此他和兩(liang) 個(ge) 初中同學合夥(huo) ,投資6000多萬(wan) 元建了一個(ge) 高規格的“誌峰·星冉幼兒(er) 園”。“因為(wei) 我們(men) 參與(yu) 這個(ge) 實驗,2017年開園時,試讀一個(ge) 月後,73個(ge) 孩子走了7個(ge) 。”幼兒(er) 園負責人範雄光說,因為(wei) 爺爺奶奶們(men) 抱怨“孩子數數都不會(hui) ”,但一年後,又回流了4人。記者采訪時,該園在園幼兒(er) 已達212人。
“(參與(yu) 實驗)最開始,每學期都會(hui) 流失10至20個(ge) 孩子,現在基本沒有了。”同樣參加了實驗的該縣愛上幼兒(er) 園園長劉福珍說,作為(wei) 民辦園,她寧可“哪怕暫時流失些孩子,也不能停止實驗”。
“我們(men) 全縣所有幼兒(er) 園都參加了實驗。”保靖縣教育局幼教專(zhuan) 幹徐芸說,全縣137所幼兒(er) 園(包括教學點),都在使用《體(ti) 係》。
作為(wei) 實驗縣,保靖縣畢竟隻有在園幼兒(er) 7000多人,人口大縣新化縣,在園幼兒(er) 有4萬(wan) 多人,如何讓大多數幼兒(er) 園都接受並逐漸使用《體(ti) 係》?
“基地園帶動。”當時負責此項工作的教育局幹部楊明初說。比如有23年辦園曆史的省級骨幹園壯苗幼兒(er) 園,就幫扶了8所園。
保靖縣新城中郡幼兒(er) 園,是縣裏規模最大的,有406個(ge) 孩子。“成為(wei) 基地園後,我們(men) 進行了多項改革。”執行園長羅娟說,比如區域活動,僅(jin) 僅(jin) 戶外,就新創設了“新城農(nong) 家樂(le) ”“種植區”等活動區,視天氣和集中教學等情況靈活調整安排。這樣一來,老師們(men) 又成了搬運工、清潔工、農(nong) 夫、廚師……“累得不行,好多人都不幹了。”羅娟講述著其中的艱辛,甚至流下了眼淚。
但他們(men) 咬牙堅持,因為(wei) 看到了“實驗在倒逼老師們(men) 成長”。
“以前哪有什麽(me) 集體(ti) 備課,我一喊開會(hui) ,大家找各種理由推脫。”長沙市教育局幼兒(er) 園業(ye) 務副園長吳峰林說,現在就不一樣了,從(cong) 班主任、年級組長到教研主任,每周一次集體(ti) 備課雷打不動。
家長和孩子們(men) 的變化更讓大家感到驚喜。
保靖縣桐木棋幼兒(er) 園,之前幼兒(er) 園搞些改革,比如端午節教孩子們(men) 包粽子等,家長會(hui) 找園長曾黎抱怨:“學這東(dong) 西有什麽(me) 用?”成為(wei) 基地園後,園裏全力打造民間體(ti) 育遊戲特色,孩子們(men) 學剪紙、打陀螺、滾鐵環、踩高蹺、玩龍燈,家長甚至會(hui) 幫著做道具。
“最大的變化是觀念,從(cong) 教師為(wei) 本轉變為(wei) 倡導兒(er) 童視角。”長沙市政府機關(guan) 第三幼兒(er) 園園長陳浩軍(jun) 是湖南省少有的正高級職稱幼師,她說,“孩子們(men) 遠比我們(men) 想象的聰明。”
“現在是‘孩子在前,老師在後’。”長沙市政府機關(guan) 第二幼兒(er) 園年輕的副園長顏秋靈用8個(ge) 字概括。
這種“尊重兒(er) 童”“尊重生命”的幼教觀念,正是《指南》的精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學憲法,從娃娃抓起
12月3日,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郭加邊境派出所民警走近郭加鄉中心小學為學生送上了一堂《最美的守護“憲”給少年的你》主題憲法教育課。[詳細] -
拉薩市第一小學舉行晨跑評比活動
12月1日,拉薩市第一小學以“新教育·推進每月一事”為特定主題舉行晨跑評比活動,旨在全麵貫徹落實“千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詳細] -
拉薩甲瑪鄉中心小學:營養午餐 深受歡迎
自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以來,拉薩市農牧區義務教育學校的夥食越來越好,不但葷素搭配合理,還增加了牛奶等食品,深受學生的歡迎。[詳細] -
激發教育改革發展的澎湃活力
自2015年以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幫獅山高中確立強化特色、選優校長、對接高校、對標名校的激發辦學活力路線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