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把幸福故事寫進人民心中
格爾木市烏(wu) 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區全力打造清潔能源項目建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班瑪藏式碉樓。
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總院開展義(yi) 診活動。 王湘琳 陸廣濤 欒雨嘉 蘇烽 公保安加 王菲菲 鄭思哲 攝
尖紮縣中學孩子們(men) 在學校少年宮學習(xi) 電子琴。
抓好民生保障,就抓住了人民奔向幸福的關(guan) 鍵。青海省始終把民生之事擺在第一位,堅持把各項民生政策措施落細落實,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通過精心謀劃,逐年推進,辦成了一批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實事,全省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強。
織牢群眾(zhong) 醫療保障網
醫務人員將患者的病曆及相關(guan) 化驗檢查、CT、DR影像等資料通過網絡傳(chuan) 給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專(zhuan) 家,經過專(zhuan) 家的仔細閱讀、分析和研究討論,患者被確診為(wei) 右心衰竭,專(zhuan) 家通過視頻連線給予了詳細的治療建議,整個(ge) 會(hui) 診進行了約30分鍾……這是前不久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醫院遠程會(hui) 診室內(nei) 進行的一次遠程就診過程,這在果洛已經不是首例,而是常態化的醫療服務。
在青海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果洛州所有公立醫院遠程醫療覆蓋率達到100%。州、縣兩(liang) 級公立醫院及45所鄉(xiang) 鎮衛生院均已開通“一站式”結算,74所貧困村衛生室醫保係統網絡實現全覆蓋,各級醫療機構HIS係統與(yu) 醫保係統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身份信息對接已完成。
自然條件惡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秉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的理念,全力促進醫改“補課、趕路、跟進”,全力保障牧區群眾(zhong) 的健康。目前,玉樹現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86所,各類醫療機構擁有床位總數2930張,醫療設施增加77%,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人才培養(yang) 方式,各級醫療機構累計培訓1300餘(yu) 人。為(wei) 切實解決(jue) “看病貴”的問題,近年來,玉樹以全麵深化醫改為(wei) 抓手,加強對全市公立醫療機構醫療費用監測力度,繼續推行藥品“兩(liang) 票製”,集中招標采購,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等製度及惠民政策。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城鄉(xiang) 居民距離最近醫療點1公裏內(nei) 的比例分別達90%和80%,基本實現了城鎮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康複回社區”的願景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xiang) 、一般病不出縣、急危重病及時轉診”的目標。據格爾木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哈勝平介紹,格爾木市利用援青資金建成“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化項目,建成覆蓋城鄉(xiang) 的遠程診療係統,“5G”技術得到有效運用,衛生服務可及性和服務效率明顯提升。
優(you) 化教育發展新格局
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城北新區九年一貫製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幹淨整潔的宿舍、功能完善的活動場所……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一個(ge) 新校園所散發的魅力。
一直以來,海南州始終把教育作為(wei) 振興(xing) 地區經濟、提高民族整體(ti) 素質的全局性工程來抓,在全州中小學布局戰略調整的基礎上兼顧集中辦學和就近入學原則,通過實施“教育布局優(you) 化工程”,累計投資19.04億(yi) 元,實施了一係列教育建設項目,全州教育事業(ye) 邁上了新台階。
在距離縣城較遠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鄉(xiang) 寄宿學校,教室裏傳(chuan) 來琅琅讀書(shu) 聲,操場上學生們(men) 嬉笑打鬧,向人們(men) 展示著祁連縣教育事業(ye) 的變化和發展。祁連縣教育局副局長楊德文介紹,祁連縣累計總投資24250.33萬(wan) 元全麵完成了中小學布局調整、校舍安全工程、標準化建設項目及寄宿製學校建設項目,新建、改擴建全縣11所中小學,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中小學生人均建築麵積為(wei) 15平方米,均高出全省中小學生人均建築麵積標準,全縣學校建設走在了全省農(nong) 牧區縣前列。
近三年,為(wei) 切實解決(jue) 祁連縣城幼兒(er) 園“大班額”的問題,投資2702萬(wan) 元實施了總建築麵積5850平方米的中莊幼兒(er) 園新建項目、默勒鎮中心幼兒(er) 園改擴建項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學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為(wei) 徹底擺脫貧困,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子女入學、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海東(dong) 市樂(le) 都區義(yi) 無反顧向“貧困深水區”發起進攻,為(wei) 妥善解決(ju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群眾(zhong) 子女上學問題,滿足適齡兒(er) 童少年就近入學需要,海東(dong) 市計劃在樂(le) 都區規模較大的七裏店易地扶貧安置區新建一所九年一貫製學校,規劃學生規模1980人。根據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七裏店易地搬遷學校總麵積達2301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估算1.1億(yi) 元,資金全部為(wei) 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援建資金。
七裏店易地搬遷小區學校項目投用後,進一步加快了學校標準化、特色化、現代化建設步伐,也必將促進城鄉(xiang) 之間、校際之間教育均衡發展,讓更多學生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打造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
每日臨(lin) 近中午時分,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黑嘴村的“老年之家”裏總會(hui) 傳(chuan) 出一陣陣歡聲笑語。村裏的老年人聊天、下棋、演奏樂(le) 器,每個(ge) 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為(wei) 了不斷增強廣大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西寧市不斷夯實“1+7+N”三級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基礎,大力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與(yu) 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共建共治,全市134個(ge) 社區日間照料中80%以上與(yu)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小區內(nei) 共同建設,實現了社區治理、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教育與(yu) 社區養(yang) 老“五融”式發展。
清晨走進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上班,午休時來到瓜什則鄉(xiang) 幹淨衛生的食堂就餐,晚飯後可以在圖書(shu) 室閱覽,時不時在微信上曬一曬自己工作生活的新環境,點讚評論滿滿都是幸福留下的痕跡。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瓜什則鄉(xiang) 90後鄉(xiang) 鎮女幹部李祥吉在談到鄉(xiang) 鎮工作生活時說。
近年來,黃南州從(cong) 鄉(xiang) 鎮幹部最關(guan) 切的問題和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極大改善了基層幹部工作生活條件,做好了拴心留人的“暖心工程”,使鄉(xiang) 鎮幹部真正留得了人、安得了心、幹得了事。
“唱得好,再來一個(ge) !再來一個(ge)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百姓宣講大篷車每到一處都能掀起一片熱潮,每一個(ge) 節目都來源於(yu) 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原來講上三天三夜村民都無法理解和明白的道理,現在兩(liang) 個(ge) 小時的宣講演出後,他們(men) 都能輕鬆地領悟到精神。
海西州堅持富“口袋”與(yu) 富“腦袋”同頻共振,每年組織開展“百日攻堅”文化惠民送戲下鄉(xiang) 活動230場次以上,受惠群眾(zhong) 100萬(wan) 人次;舉(ju) 辦賽馬、摔跤、射箭等農(nong) 牧民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90餘(yu) 項,服務群眾(zhong) 60萬(wan) 人次;全州26家業(ye) 餘(yu) 文體(ti) 團隊常年活躍在農(nong) 村牧區,把文化送到農(nong) 牧民的家門口、帳篷邊。每年農(nong) 村牧區電影公益放映3300場次以上,服務觀眾(zhong) 26萬(wan) 人次,實現了固定和流動放映相互補充,保證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一村一月看一場公益電影。
一係列民生舉(ju) 措“大禮包”按下了民生改善“快進鍵”,一組組惠民“組合拳”和一幅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圖景”,更是青海省城鄉(xiang) 之間、地區之間、群體(ti) 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的生動寫(xie) 照。
(青海日報記者 王菲菲 執筆;鄭思哲 欒雨嘉 公保安加 羅珺 李興(xing) 發 馬振東(dong) 尹耀增 陸廣濤參與(yu) 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澤庫縣小學校長娘吉合:堅守初心不辱使命
年初,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鎮寄宿製中心完全小學校長娘吉合和學生們一樣正在享受假期,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祥和歡樂的節日氛圍。[詳細] -
青海省博士後科研平台進入“雙位數”時代
青海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總數達到8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科研流動站共計11家,青海省博士後科研平台進入“雙位數”時代。[詳細] -
海西:憲法走進校園“大課堂”啟動
12月4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憲法走進校園“大課堂”活動在德令哈市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啟動。[詳細] -
中醫藥文化走進青海西寧八一路小學課堂
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對於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長遠影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