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自治區深化職稱製度改革工作綜述

發布時間:2020-12-07 10:23:00來源: 西藏日報

  職稱是衡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zhuan) 業(ye) 能力的主要標誌,被稱作評價(jia) 人才的“指揮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jia) “指揮棒”作用,為(wei) 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天地,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自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緊緊圍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梳理改革重點,聚焦突出問題,通過為(wei) 人才減負鬆綁、打破人才職業(ye) 發展“天花板”、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優(you) 化管理服務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ju) 措,有效回應了社會(hui) 關(guan) 注和人才訴求,進一步激發了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紮根崗位、敬業(ye) 奉獻的積極性,為(wei) 推進新時代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破除“四唯論”

  校準量才的“尺子”

  量體(ti) 裁衣靠尺子,評價(jia) 人才看標準。標準是人才評價(jia) 的核心,也是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問題。

  “學術水平再高,沒有論文就評不上高一級;明明工作跟外語不沾邊,過不了外語考試就評不上職稱。”

  “評職稱,就不能少了論文,更不能少了獎項,明明工作能力很好,可就是因為(wei) 缺少一篇論文或者獲獎證書(shu) ,職稱就評不了。”

  “我和同事都是做研究的,但我們(men) 崗位差別很大,他做基礎研究,理論性強,我做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實踐性強,但我們(men) 評職稱用的是同一套評價(jia) 標準。”

  ……

  深化職稱製度改革前,職稱評審存在分類評價(jia) 不足、評價(jia) 標準單一、評價(jia) 手段趨同等現象,具有標準“一刀切”、唯學曆、唯資曆、唯論文、唯獎項等傾(qing) 向,日益成為(wei) 廣大人才詬病的焦點。

  改革既要奔著問題去,也要瞄準痛點改。西藏自治區深化職稱製度改革著力破除“四唯論”,及時印發《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印發〈關(guan) 於(yu) 修訂完善全區各係列職稱評審細則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突出能力和業(ye) 績評價(jia) ,並以職業(ye) 屬性和崗位需求為(wei) 基礎,科學區分科技人才、哲學社會(hui) 科學等各類人才,根據不同職業(ye) 、不同專(zhuan) 業(ye) 等人才特點和職責,製定差別化的評價(jia) 標準,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外語、計算機不作硬性要求,並弱化論文權重,為(wei) 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減負鬆綁,讓量才的尺子更加科學。

  “量體(ti) 裁衣”要把握重點、針對難點,也要敢於(yu) 打破“天花板”,更大範圍釋放改革紅利,《關(guan) 於(yu) 做好西藏自治區部分職稱係列設置正高級職稱工作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及時出台,使得西藏自治區11個(ge) 原未設置正高級職稱係列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得以暢通,打破了其職業(ye) 發展“天花板”,逐步實現了西藏自治區正高級會(hui) 計師、正高級工程師等多個(ge) 係列正高級職稱零的突破,也有效解決(jue) 了西藏自治區部分領域人才“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ye) 倦怠,讓他們(men) 在社會(hui) 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雙重提高中更有奔頭,更有激情。

  下放評審權 為(wei) 人才鬆綁

  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腳知道;人才行不行,用人單位和工作係統最有發言權。

  向用人主體(ti) 放權,為(wei) 人才鬆綁,是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的方向。

  為(wei) 充分發揮用人主體(ti) 在人才評價(jia) 中的主導作用,西藏自治區及時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西藏自治區職稱評審權下放工作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要求,將教育、衛生、農(nong) 業(ye) 等27個(ge) 職稱係列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自治區行業(ye) 主管部門,7地市向42個(ge) 地市直單位和縣區下放中初級評審權。推動區內(nei) 7所高校和自治區農(nong) 科院自主評審、自主評價(jia) 、按崗聘用,實現了用人單位自評自聘、用人自主。據統計,2018年以來,7所高校和自治區農(nong) 科院分別有363和74人獲得職稱。“今後,西藏自治區還將逐步有序向有能力、有條件的行業(ye) 主管部門下放職稱評審權,實施職稱‘自主評審、自主聘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專(zhuan) 技處二級調研員德央表示。

  放權不等於(yu) 撒手,鬆綁不等於(yu) 鬆懈。全區各地市相關(guan) 部門在放權的同時,準確把握“誰來放、放什麽(me) 、怎麽(me) 放”和“誰來管、管什麽(me) 、怎麽(me) 管”的關(guan) 係,及時製定《職稱評審監督管理備案清單》,科學界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及其辦事機構、用人單位等責任,完善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及辦事機構工作程序、評審規則和責任追究機製,構建政府監管、單位(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監督綜合監管體(ti) 係,確保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學術水平和真實業(ye) 績得到公平公正評價(jia) ,提高職稱評審的嚴(yan) 肅性和公信力。

  為(wei) 不斷加強對非公經濟領域人才管理服務,西藏自治區出台《西藏自治區非公有製經濟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辦法》等政策,為(wei) 其參加職稱評審開辟“綠色通道”和“直通車”,打破了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guan) 係等製約,暢通了西藏自治區民營企業(ye) 等非公有製領域人才職稱申報渠道。

  2020年,西藏自治區民營企業(ye) 成立首家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西藏阜康醫院衛生係列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hui) 。這是西藏自治區在推進職稱製度改革“放管服”的同時,及時對接社會(hui) 需求,拓寬評審渠道的一個(ge) 生動而又具體(ti) 的實踐。西藏阜康醫院副院長李君表示,如今,醫院裏越來越多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有了自己的職業(ye) 發展空間,工作更有了激情。

  突出基層,優(you) 化成長環境

  眾(zhong) 所周知,因西藏自治區自然條件艱苦,氣候惡劣,廣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長期在艱苦邊遠和高寒地區基層一線,工作、學習(xi) 和生活都麵臨(lin) 著一些特殊的困難和問題,解決(jue) 這一人群的職稱評審問題也就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深化職稱製度改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麵對這一難題,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沒有回避,而是直麵難點,定向施策。

  聚焦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評不上、用不好等問題,2019年4月15日,出台《西藏自治區關(guan) 於(yu) 加強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試行)》,繼續落實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各項傾(qing) 斜政策。 “一個(ge) 人獲得職稱首先意味著一種專(zhuan) 業(ye) 肯定,可是對於(yu) 絕大多數基層的技術人員來說,評職稱是件很令人苦惱的事情。因為(wei) 不少職稱在評審時都有論文、論著一類的前置條件。”在基層工作的阿裏陝西實驗學校教師梅朵珠吉表示。如今,西藏自治區針對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製定專(zhuan) 門的評審模式——“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評審時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單獨確定通過率,通過後頒發“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職稱證書(shu) ,這是實現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激勵的重要一步,尤其對於(yu) 其中的新生力量而言,年輕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會(hui) 更有耐心紮根基層。截至目前,全區共有4264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通過“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職稱評審獲得高、中、初級職稱。

  同時,積極協調國家人社部和其他有關(guan) 部委支持,對護士執業(ye) 資格、執業(ye) 藥師、社會(hui) 工作者、審計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統計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高級會(hui) 計師和一級翻譯專(zhuan) 業(ye) 資格等國家統一考試在西藏自治區實行單獨劃線,確保更多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特別是基層人員就業(ye) 渠道暢通。據統計,僅(jin) 2019年,全區就有689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通過單獨劃線取得合格成績。

  此外,改進職稱評審管理服務。印發《關(guan) 於(yu) 公布〈西藏自治區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係列和專(zhuan) 業(ye) 目錄清單〉的通知》,公布27個(ge) 職稱係列,涵蓋210個(ge) 職稱領域(專(zhuan) 業(ye) ),目錄清單結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實行動態管理,方便了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對照崗位和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評審職稱。印發《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關(guan) 於(yu) 公布在部分職稱領域建立專(zhuan) 業(ye) 技術類職業(ye) 資格和職稱對應關(guan) 係清單的通知》,加強評價(jia) 結果共享,減少重複評價(jia) ,降低社會(hui) 用人成本。2018年以來,1338人取得職業(ye) 資格後認定相應職稱係列和層級的職稱,其中工程領域341人,經濟領域248人,衛生領域749人。

  以順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在優(you) 化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成長環境的同時,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以及自治區行業(ye) 主管部門不斷增強職稱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2020年5月26日,借助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的優(you) 勢,昌都廣播電視台的四郎拉措在昌都順利完成了新聞係列副高級職稱答辯後感慨道:“‘互聯網+評審’模式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腿的改革目的,也切實增強了基層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的獲得感。”

  輝煌屬於(yu) 過去,成績隻是坐標。未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力爭(zheng) 通過2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nong) 業(ye) 、會(hui) 計、高校教師、科學研究等職稱係列改革任務,並通過4年努力,建立健全規範適用的政策體(ti) 係、科學合理的評價(jia) 體(ti) 係、協同立體(ti) 的監管體(ti) 係、優(you) 質高效的服務體(ti) 係,客觀科學公正評價(jia)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補齊人才短板,為(wei) 新時代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