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以愛之名,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發布時間:2020-12-10 09:10:00來源: 新利平台


強俄巴•次央教授(圖中)和他的學生們(men)

  新利平台訊 三尺講台40載,燃燒青春發漸白。

  現年65歲的強俄巴•次央是西藏大學教授,是學生心目中溫文爾雅、博學多才、謙和敬業(ye) 的良師益友。

  40年前,強俄巴•次央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從(cong) 西藏拉薩跨越萬(wan) 裏來到首都北京求學,迎接她的是氣候、語言、飲食等各方麵的不適應。“在中央民族大學我得到了許多漢藏老師無微不至的關(guan) 愛和照顧。”強俄巴•次央說,在老師家包餃子吃等這樣的事情溫暖著遠在千裏之外的她,更傳(chuan) 遞著民族一家親(qin) 的情。

  從(cong) 那時起,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種子邊在強俄巴•次央心中生根發芽。

  1975年,強俄巴•次央從(cong) 中央民族大學畢業(ye) ,被分配到西藏大學當老師。1999年,對藏族曆史有深厚研究的強俄巴•次央被西藏大學評為(wei) 藏族曆史專(zhuan) 業(ye) 教授,當時年僅(jin) 47歲的強俄巴•次央是西藏大學唯一的女教授,也是最年輕的教授,贏得了西藏大學第一位藏族女教授的榮譽。

  在三尺講台辛勤耕耘40載,燃燒青春教書(shu) 育人的強俄巴•次央已是桃李滿園。教師、公務員、學者……“看到自己各民族學生們(men) 在各行各業(ye) 成長為(wei) 青年骨幹,發揮作用就覺得人生值得。”


強俄巴•次央教授和他的學生們(men)

  民族團結是雪域高原一代代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傳(chuan) 唱不息的讚歌,而學校是教育培養(yang) 大家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的陣地,如果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從(cong) 一件件小事做起,互幫互助,奉獻愛心,民族團結之花就會(hui) 越開越鮮豔。強俄巴•次央教授說,自己曾在黨(dang) 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關(guan) 懷下成長成才,她把民族教育和民族團結當成一生的事業(ye) 。

  再過幾個(ge) 月,強俄巴•次央教授的幾位博士、碩士學生就要畢業(ye) 了,說起老師大家最多的便是不舍。

  目前,強俄巴•次央教授所帶的碩士、博士生中有漢族、土族、藏族三個(ge) 民族的學生,漢族學生張慧敏是強俄巴•次央教授的博士生之一。三年前,對少數民族史抱有濃厚興(xing) 趣的張慧敏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從(cong) 河北來到雪域高原西藏求學,並選擇強俄巴•次央教授做導師。

  初到高原,張慧敏和曾經的強俄巴•次央去北京求學一樣,氣候、語言、飲食等諸多不適隨之而來,常常獨來獨往的她感到未曾有過的孤寂。

  “我很幸運在我的青春歲月中遇到強俄巴•次央教授,次央教授亦師亦友。”張慧敏說:“次央老師不僅(jin) 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導師,還是一位生活上對我們(men) 關(guan) 懷備至的長輩、朋友。”

  對於(yu) 當時張慧敏獨來獨往、不適等這一切次央教授都看在眼裏。

  剛來西藏大學沒多久,張慧敏因身體(ti) 不適整個(ge) 人的狀態都很低迷,次央老師主動找到她與(yu) 她聊天談心,還安排學生陪她去醫院檢查身體(ti) 。

  “沒關(guan) 係,遇到問題和困難就來找我。”次央老師的這句話讓張慧敏倍感親(qin) 切,以後的日子裏隻要遇到問題,不管是學習(xi) 還是生活方麵,張慧敏都會(hui) 向次央教授請教,而次央教授總是耐心細致聽她傾(qing) 訴並給出意見建議。

  “有一次淩晨三點,我電話不知怎麽(me) 就呼叫了次央老師的手機號碼,老師專(zhuan) 門打電話過來問我什麽(me) 情況,確知我安全後才掛斷。”老師的點滴關(guan) 懷帶給張慧敏的是一片陽光。

  次央教授用自己的真情和行動澆灌著一朵朵民族團結之花,也感染著身邊的各民族同學,使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xi) 、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藏族學生央章塔說,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次央老師以身作則幫助各民族同學,我們(men) 以老師為(wei) 榜樣,以真誠的心,用滿腔的愛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ge) 人。“在學校,我們(men) 沒有民族之分,在一起學習(xi) 文化知識,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圖為(wei) 張慧敏和他的幾位同學

  “在次央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men) 的幫助下,沒過多久我便融入到了次央教授的學生群體(ti) 中。”在西藏大學張慧敏找到了家一般的感覺,次央老師是家長,而各民族的同學們(men) 就是她的兄弟姐妹。

  “我與(yu) 同學之間沒有因民族不同而產(chan) 生隔閡,我們(men) 不是兄弟姐妹卻勝似兄弟姐妹。”張慧敏說,在西藏這個(ge) 少數民族聚居區,她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各民族一家親(qin) 的親(qin) 情。

  漢族學生學習(xi) 少數民族史,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和文字,次央教授為(wei) 了照顧漢族、土族學生,時常藏漢雙語同步授課。

  “我們(men) 要兩(liang) 隻眼睛看世界。”次央老師說,雙語教學不僅(jin) 讓漢族、土族學生學到了知識,對藏族學生也很重要,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可以拓寬藏族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

  在次央教授的教導下,每周五早上次央教授的各民族學生們(men) 都會(hui) 圍坐在一起討論交流學習(xi) 情況,每每看到這其樂(le) 融融的場景,次央老師都覺得人間美好,師者無悔!

  在次央老師現在的學生中,藏族學生當子加已跟隨次央教授學習(xi) 了6年,次央老師是他的碩導和博導。“次央老師以愛的名義(yi) 培育大家的民族團結意識,耳濡目染中各民族學生之間相互學習(xi) 、相互幫助已成為(wei) 我們(men) 的自覺行動。”

  時光飛逝,強俄巴•次央教授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走過40個(ge) 春秋,可青春漸變白發的強俄巴•次央教授依舊守著三尺講台,默默奉獻傳(chuan) 授知識,培育莘莘學子,以自己涓涓的耐心流水澆灌著民族團結的種子。(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責編: 周晴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