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的“護夢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門巴族,1978年5月生,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為(wei) 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大學畢業(ye) 後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拉薩工作的機會(hui) ,主動申請到墨脫縣幫辛鄉(xiang) 小學任教,成為(wei) 一名普通的鄉(xiang) 村教師。2013年9月,她被評為(wei) “最美鄉(xiang) 村教師”。2014年2月,她被評為(wei) “201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是這樣寫(xie) 的:“不想讓鄉(xiang) 親(qin) 的夢,跌落於(yu) 山崖。門巴的女兒(er) 執意要回到家鄉(xiang) ,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格桑德吉出生在墨脫,小時候的求學經曆使她刻骨銘心。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學校隻有兩(liang) 個(ge) 民辦老師,十來個(ge) 學生,因教材不全,學過的課本學了一遍又一遍。那時校舍也差,老師和學生要一起拔草蓋屋頂,否則屋頂漏雨就沒法上課。上小學三年級時,要到離家千裏之外的林芝市,從(cong) 墨脫到林芝要翻越3座雪山,最低海拔800米,最高則達6000米,沿途還要越過冰川,有時還會(hui) 遇到泥石流。艱難的求學經曆,使格桑德吉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xi) 機會(hui) ,她發憤圖強,考上了湖南嶽陽一中的西藏班,後來經過不懈努力,又考取了河北師範大學民族學院,成為(wei) 家鄉(xiang) 的第一個(ge) 大學生。
2001年,大學畢業(ye) 的格桑德吉盡管可以留在拉薩,選擇更舒適的環境,從(cong) 事更好的工作,然而,她卻義(yi) 無反顧地選擇了回鄉(xiang) 執教。對此,許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出來了,為(wei) 什麽(me) 還要回去?大山裏的苦還沒吃夠嗎?格桑德吉卻說:“正因為(wei) 我吃過那些苦,才更加感同身受。讀書(shu) 改變了我的命運,同樣,山裏孩子們(men) 也有走出去的機會(hui) 。再說,那裏太需要老師了,如果連我都不願回去,還能指望別人去嗎?”
執意要回家鄉(xiang) 的格桑德吉在幫辛鄉(xiang) 當起了一名小學教師。這個(ge) 地方是墨脫縣最偏遠的鄉(xiang) 鎮,即使到最近的公路,跋山涉水也要走上一天,且全年隻有6月到9月可以通行,其他時間則被積雪覆蓋。每年暑假,格桑德吉和同事都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到鄰近墨脫的波密縣為(wei) 學校采購一年的生活學習(xi) 用品。要先徒步一天走到公路邊上,再設法搭上去波密的貨車。糧食、食油、罐頭、雞蛋、蠟燭、鉛筆、本子等東(dong) 西要買(mai) 全,因為(wei) 一年隻有一次采購機會(hui) 。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每次放假把孩子們(men) 平安送到家。學校有百十個(ge) 孩子,分散在雅魯藏布大峽穀兩(liang) 岸大山的褶皺裏,大的不到14歲,小的年僅(jin) 7歲,把他們(men) 安全交到父母手上,是重中之重。山裏都是羊腸小道,山道亂(luan) 石橫臥,崎嶇險峻,一邊是峭壁,另一邊是懸崖,還要時時躲避不期而遇的塌方和泥石流。迎麵與(yu) 馬隊狹路相逢也是令她格外擔心的事,要給馬隊讓路,否則路太窄,馬一失蹄,就可能掉落懸崖。每次遇到這樣的險況,格桑德吉總是吩咐孩子們(men) 先退到安全地帶,緊貼崖壁,待馬隊走過之後,再繼續前行。護送崗玉村的孩子回家,則要滑一根200米長的溜索,下麵是波濤洶湧的雅魯藏布江,溜索距離江麵足有30米高,一旦掉下去,瞬間就沒影了。她雖說是土生土長的門巴族,但從(cong) 小就在外地求學,而且患有嚴(yan) 重的恐高症,溜鐵索確實不容易。為(wei) 了不讓孩子們(men) 因此膽怯,她一咬牙,一閉眼,大叫一聲,“嗖”地一下,也就滑過去了。
直到2013年墨脫全縣公路貫通,格桑德吉用這種方式陪伴了孩子們(men) 12年。在常發生滑坡、泥石流的道路上頻繁往返,過冰河,溜鐵索,走懸崖峭壁,把學生平安護送到父母身邊。據統計,12年間,這樣的護送她做了66次。在格桑德吉老師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cong) 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這個(ge) 時候入學率95%。12年來,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zhuan) 、中專(zhuan) 。當地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讚許地稱她為(wei) 門巴族的“護夢人”。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黨(dang) 史研究室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市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截至11月25日,林芝市1925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已實現就業創業1909人,其中,公職崗位444人、市場就業1014人、創業39人、大學生基層成長計劃331人、學曆提升81人,就業率為99.17%。[詳細] -
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優秀宣講員紮西鄧珠:脫貧引路人 宣講排頭兵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林芝市察隅縣龍古村黨支部書記紮西鄧珠參加工作30年來,始終不忘入黨誓言,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和鮮活生動的宣講形式教育群眾,是鎮上有名的宣講“擔當”。[詳細] -
林芝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
近日,林芝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詳細] -
“中央廚房”進校園 學生吃上健康餐
近日,由40名學生家長代表組成的參觀團到城關淨土林芝“中央廚房”進行參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