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2020,中國教育穿越疫情實現裂變

發布時間:2020-12-29 15:01:00來源: 新華社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觸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學生在哪裏,教育就在哪兒(er) 發生”,穿越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的邊界,融合線上與(yu) 線下,教育有了更多可能。

  “上半身校服紅領巾、下半身睡褲拖鞋”——今年上半年“雲(yun) ”學習(xi) 的經曆,讓孩子們(men) 印象深刻。

  “能聽到我說話嗎?能看到PPT嗎?可以的話請回複1。”2月4日早上8點,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學的數學老師劉小琴開啟了她的第一次直播課堂。班級的54名學生雖然不在教室,但都已做好學習(xi) 準備,整齊地在屏幕上打出“1”。

  疫情發生後,各地出台延遲開學的規定,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統籌教學資源,全力保障教師們(men) 在網上教、孩子們(men) 在網上學。

  “從(cong) 電話聯係第一位老師起,短短幾個(ge) 小時內(nei) ,41個(ge) 學段學科,參與(yu) ‘空中課堂’視頻課建設的教師隊伍全部集結完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譚軼斌回憶說。

  2月17日,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正式開通,“雲(yun) ”學習(xi) 大規模開啟。

  截至5月中上旬,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瀏覽次數達20.73億(yi) ,訪問人次達17.11億(yi) 。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wan) 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wan) 門課程,合計1226萬(wan) 門次課程,參加在線學習(xi) 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wan) 人。

  在線教學不是新生事物,但如此大規模地開展,還是第一次。

  在應對危機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僅(jin) 學校課堂的“圍牆”被打破,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圍牆”,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新的教育形態。

  如何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xi) 積極性和學習(xi) 效果?

  12月20日,在第四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hui) 上,來自湖北大學的陸小莉老師帶來的《西方文化》課,展示了生動的慕課教學實踐:

  針對每個(ge) 學習(xi) 單元,學生們(men) 可利用線上視頻和圖書(shu) 資源先進行預習(xi) ,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組成學習(xi) 小組,線上線下溝通商議、查找資料,並以演講、話劇等多種形式予以展示,老師點評引導、小夥(huo) 伴們(men) 線上討論評價(jia) ……

  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ti) 驗,給教育帶來了豐(feng) 富的想象空間。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理事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定華介紹,2020年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新上線10個(ge) 語種102門課程,課程總數較去年翻倍,達到215門;疫情期間,平台服務了1289所院校,280餘(yu) 萬(wan) 學生,並為(wei) 世界慕課發展貢獻了力量。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超過3.4萬(wan) 門,學習(xi) 人數達5.4億(yi) 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5億(yi) 人次,慕課數量與(yu) 學習(xi) 規模位居世界第一,課程建設數量和應用規模迅速躍居世界第一。

  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國教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更需要發揮在線教育優(you) 勢,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feng) 富、學習(xi) 更加便捷的全民終身學習(xi) 體(ti) 係。

  “我們(men) 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發生之前的教與(yu) 學狀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wei) 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新鮮感”正在向“新常態”轉變。

  針對基礎教育階段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三個(ge) 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強“專(zhuan) 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

  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研究,深入總結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編製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出台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引導與(yu) 激勵在線教育發展,不斷完善麵向未來的高等教育教學體(ti) 係。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