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朱永新:不解決學什麽的問題,教育改革就成了無源之水

發布時間:2020-12-29 10:1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學生負擔重、如何給學生真正減負是這幾年困擾基礎教育的重要問題。學生的負擔為(wei) 什麽(me) 會(hui) 越來越重?

  “人類創造的新的知識體(ti) 係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編程,很多新的課程產(chan) 生了。每門課都是在做加法,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不久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ju) 辦的第二屆中小學教材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shu) 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這樣說。

  朱永新認為(wei) ,現代教育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應該學什麽(me) 和怎麽(me) 學,“現在,教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教’轉向了‘學’,所以‘學什麽(me) ’尤其關(guan) 鍵。”朱永新說,我們(men) 的課程體(ti) 係基本上是從(cong) 100多年前延續到現在,19世紀知識體(ti) 係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初每30年增加一倍,到了20世紀50年代每10年增加一倍,之後每5年增加一倍,90年代是每一年增加一倍。

  近30年來,人類的科學知識成果比過去2000年還要多得多,如果還沿用原來的知識體(ti) 係顯然是不行的。什麽(me) 樣的課程體(ti) 係和課程內(nei) 容才適合今天的教育呢?

  “要綜合化。”朱永新說,就是要對課程進行整合。

  朱永新介紹,他所發起的新教育實驗5年前就提出了卓越課程體(ti) 係,從(cong)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方麵來考慮課程設置,“比如,生命課程。”朱永新說,生命和教育本來就是一體(ti) 的,教育的使命就是幫助一個(ge) 人從(cong) 自然人變成社會(hui) 人,同時拓展一個(ge) 人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幫助每個(ge) 生命成為(wei) 更好的自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幾個(ge) 報告都提到,要從(cong) 學會(hui) 生存到學會(hui) 學習(xi) ,再到學會(hui) 成長,首先要為(wei) 孩子的生命發展和成長做準備,告訴他怎麽(me) 保護自己、怎麽(me) 運動、怎麽(me) 吃飯、怎麽(me) 睡覺,碰到危險怎麽(me) 自救、怎麽(me) 他救,怎麽(me) 成為(wei) 受歡迎的人。”

  除了生命課程,還應該設置“大科學”和“大人文”課程。

  在朱永新看來,“大科學”課程是以大科學概念為(wei) 框架,整合傳(chuan) 統的物理、化學、生物課程。朱永新介紹,現在小學有基於(yu) “大科學”理念的科學課,但是到了中學就分科了。這種“大科學”應該從(cong) 小學到高中一以貫之,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朱永新說,未來的教育至少要給學生留出50%以上的自主空間進行學習(xi) ,這樣,學生在學習(xi) 中掌握知識,再利用已學知識來推進學習(xi) 和研究,其實是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

  “人文學科也應這樣,現在的人文學科同樣麵臨(lin) 著知識體(ti) 係割裂的問題。”朱永新說,“大人文”教材應包含哲學、文學、地理、曆史,不僅(jin) 是文科學生要學,理科學生也要學,“這就解決(jue) 了基礎教育階段人們(men) 的科學素養(yang) 和人文素養(yang) 的問題”。

  在朱永新看來,由“大科學”“大人文”為(wei) 基礎組成的基本課程,對學生來說是低難度、低負擔的,學生在這個(ge) 學習(xi) 過程中可以不斷尋找自己將來的發展定位,並且可以在學習(xi) 的過程中逐步調整。

  朱永新介紹,現在興(xing) 起的STEM課程就是對課程綜合化的探索(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4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xie) )。通過STEM的學習(xi) ,學生不僅(jin) 能掌握各個(ge) 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xi) 的方法,掌握了探索問題的路徑,養(yang) 成自己主動學習(xi) 的習(xi) 慣。

  “未來課程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如果沒有課程改革,所有的教育改革很難有最根本的根基。”朱永新說,“不解決(jue) 學什麽(me) 的問題,我們(men) 的教育改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