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次仁:“燃燒青春歲月守好國門”
圖為(wei) 白瑪次仁在看書(shu) 。 次仁片多 王莉 攝
個(ge) 人簡介:
白瑪次仁,男,藏族,1960年出生於(yu) 阿裏,1978年大學畢業(ye) 後進入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氣象站工作,1981年調到獅泉河分關(guan) ,在西藏阿裏獅泉河分關(guan) 從(cong) 事海關(guan) 查私業(ye) 務工作整整27個(ge) 年頭,2016年退休。他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裏,譜寫(xie) 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奮鬥拚搏、踐行使命的光榮篇章,先後獲得“全國保護瀕危野生動物十大衛士之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大熊貓獎”“全國海關(guan) 榜樣”“自治區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60年,海關(guan) 總署赴藏工作人員杜金堂等7人到阿裏籌辦開關(guan) 事宜。1962年,噶爾昆沙海關(guan) 、普蘭(lan) 分關(guan) 成立,對外辦公。1981年,普蘭(lan) 分關(guan) 由普蘭(lan) 縣搬遷到獅泉河鎮,更名為(wei) 獅泉河分關(guan) 。也就是在這一年,按照組織安排,我從(cong) 阿裏普蘭(lan) 縣氣象站調入獅泉河分關(guan) ,成為(wei) 一名為(wei) 國守關(guan) 的國門衛士。
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為(wei) 解燃眉之急,阿裏地區相關(guan) 單位專(zhuan) 門為(wei) 我們(men) 在僅(jin) 有的住房中擠出了3間土坯房。我們(men) 將其中一間稍加修繕用來做私貨倉(cang) 庫,另外兩(liang) 間分別用來做廚房和寢室兼辦公室。寢室裏沒有床,就在用土坯壘起的支撐點上鋪上木板,就算是床了。沒有檢查台,就在被棄用的原農(nong) 區供銷社貨鋪內(nei) 用土坯壘起高一米左右的台子,蓋上布,再放上油印的《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登記簿》和《進出境商人、貨物登記簿》,這就是我們(men) 的檢查台了。就這樣,我們(men) 開始了為(wei) 國守關(guan) 的日子。
1982年3月左右,剛剛從(cong) 北京外貿學院海關(guan)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解進勇和侯彥昌來到了獅泉河分關(guan) 。望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年輕幹部,我的內(nei) 心充滿興(xing) 奮,同時也有一絲(si) 擔憂,我深知專(zhuan) 業(ye) 人員的加入對我們(men) 更好地開展工作是多麽(me) 重要,可現實條件的艱苦和孤寂也是不能不麵對的難題。然而,高原艱苦的氣候條件,光影斑駁的土坯房和簡陋的工作環境沒有讓他們(men) 退縮,相反,在勺子和鍋的叮當聲中,在蘿卜、粉條、白菜“老三樣”的菜香裏,在一到雨季就漏雨的寢室裏,我和解進勇從(cong) 同事變成了同甘共苦的戰友,也成為(wei) 了彼此時常掛在嘴邊的親(qin) 人。因為(wei) 我沒有上過海關(guan) 學校,也沒有學過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解進勇就手把手教我怎麽(me) 去監管,如何更專(zhuan) 業(ye) 地去查私。同時,為(wei) 了幫助解進勇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當地,我時常利用假期,帶他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
記得有一次,我和解進勇及其他兩(liang) 位同事從(cong) 霍爾鄉(xiang) 騎馬到拉孜拉山口去巡邏。途中要經過好幾條河,當時部分河麵已經結冰。騎馬過去的時候,由於(yu) 河中間的冰很薄,馬一上去,冰層就塌了下來。我和解進勇的馬直接掉到了冰窟窿裏,一瞬間,冰水就淹到了膝蓋,好不容易從(cong) 水裏爬到河邊,沒一會(hui) 工夫,兩(liang) 個(ge) 人的衣服都結上了冰,凍得人直打哆嗦,站都站不穩。大家卻沒有退縮,繼續堅持巡邏。最終,翻過高山懸崖,踏過刺骨冰河,我們(men) 抵達了目的地拉孜拉山口。我解下行囊,回過頭,發現解進勇捂著胸口大口喘著氣,嘴角卻洋溢著勝利的微笑。
有一次,我們(men) 收到情報,說是有走私分子要從(cong) 丁嘎山口越境。確認消息的真實性後,我迅速帶著同事袁勇和鄭斌去山口堵截,因為(wei) 那時候還沒有公路,我們(men) 就隻能自己背著行囊步行趕往預定山口。雖然袁勇和鄭斌年輕,但因缺氧行走艱難,我就幫他倆(lia) 背行囊、背幹糧。到了山口附近擔心白天容易暴露,我們(men) 就在附近稍微歇息,等到天黑,我們(men) 才摸進山口,進入預定地點設伏。
冰天雪地的阿裏,夜晚極其寒冷。為(wei) 了最大限度地隱蔽自己,我們(men) 3人就窩在一個(ge) 山窩窩裏,不能隨便活動,更不能生火做飯,實在冷得受不了,3個(ge) 人就抱在一起取取暖。餓了,就從(cong) 隨身口袋裏拿出已經凍得像冰疙瘩一樣的饅頭使勁啃上幾口。就這樣,七天七夜後的淩晨,我們(men) 抓住了企圖越境的走私分子。每一次案件的成功告破,離不開每一位戰友的爬冰臥雪、機智勇敢,更離不開團隊成員間的密切配合、團結信任,誠如我們(men) 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隻要我們(men) 緊緊團結在一起,就能守護好祖國的西南國門!
2008年,組織上考慮到我的身體(ti) 狀況,決(jue) 定把我調回拉薩,一是想讓我好好休養(yang) 一下身體(ti) ,二是讓我多陪陪家人。可回到拉薩,我卻時常掛念奮鬥了一輩子的阿裏高原,夢見自己身著海關(guan) 製服,朝著太陽初升的方向,向來往的車輛喊道:“我們(men) 是中國海關(guan) ,請車上人員下車接受檢查。”經過我多次申請,拉薩海關(guan) 黨(dang) 組最終同意了我的請求,滿足了我重回阿裏的心願。
如今,每每懷念起在阿裏工作的那段歲月,我的內(nei) 心充滿著自豪感和榮譽感。27年裏,我參與(yu) 查辦的走私、違規案件近百起,案值上千萬(wan) 元,部分案件在拉薩關(guan) 區乃至全國海關(guan) 係統都產(chan) 生過重大影響。
回想與(yu) 我並肩作戰的同事們(men) ,他們(men) 身上體(ti) 現出的奉獻、團結、忍耐、堅守的精神品格,流淌在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血液裏,鐫刻在我們(men) 的記憶深處。這些年,為(wei) 了守住祖國西南的大門,我們(men) 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國門衛士克服困難,英勇戰鬥,有的甚至獻出了年輕且寶貴的生命,因為(wei) 我們(men) 願意,燃燒青春歲月守好國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達瓦玉珍:林芝市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達瓦玉珍,工布江達縣縣直機關工委書記,從事宣傳思想工作的4年來,她以傳遞黨的聲音為己任,恪盡職守,將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傳遞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為當地群眾送去豐富的精神食糧。[詳細] -
門巴族的“護夢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門巴族,1978年5月生,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詳細] -
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持續下功夫
今年以來,阿裏地委緊緊圍繞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深入組織開展了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活動。[詳細] -
拉薩統建社區組織收看紅色電影《建國大業》
近日,統建社區組織社區黨員和群眾收看了紅色電影《建國大業》,豐富社區文化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