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不應忽視體育文化塑造
2020年12月25日,第二屆全國學校體(ti) 育教學改革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ju) 行,圖為(wei) 論壇期間舉(ju) 辦的學校體(ti) 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李海燕/攝
近一段時間,兩(liang) 段有關(guan) 孩子參加體(ti) 育運動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一位是摔倒在起跑線上,但奮起直追,最終奪得比賽冠軍(jun) 的北京短道速滑小選手;另一位是在5米跳台上躊躇了10分鍾,最終邁出勇敢的一步,以完美姿態入水的上海跳水小女孩。體(ti) 育的力量在這兩(liang) 個(ge) 孩子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每一位旁觀者感動,也讓這兩(liang) 段視頻引爆了網絡。其實,這樣的成長經曆並非難以企及,它可以屬於(yu) 每一位參與(yu) 體(ti) 育運動的青少年,但是我們(men) 的學校體(ti) 育在體(ti) 育文化的塑造方麵還有很大的不足,或者說,長期以來,體(ti) 育文化的建設在校園裏就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進而影響到了學校體(ti) 育去實現應有的教育功能。
一周前,第二屆全國學校體(ti) 育教學改革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ju) 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ti) 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在論壇上講了這樣一個(ge) 故事——南方某地的一所小學,足球成績特別好,學校足球隊年年在當地拿金牌,以至於(yu) 有一天,這所小學的校長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還能在校園足球的開展上有什麽(me) 追求、還能繼續幹什麽(me) 了。他向吳鍵求助,請吳鍵出謀劃策。吳鍵反問了這位校長一個(ge) 問題,讓後者立即茅塞頓開,吳鍵問,“你教孩子足球,就是為(wei) 了拿金牌嗎?”
專(zhuan) 家的一句話驚醒了一位校長,可是,有多少校長、體(ti) 育老師,會(hui) 認真思考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在學校教孩子踢足球、教孩子去運動時,到底是為(wei) 了什麽(me) ?
吳鍵還曾有過這樣一個(ge) 經曆,某年舉(ju) 行的一次初中生足球比賽上,他在現場觀摩。當時,一支來自中國的中學隊與(yu) 一支來自西班牙的中學隊比賽,中國這邊的帶隊教練在場邊不斷責罵自己的隊員,甚至爆出粗口;西班牙中學隊的教練卻與(yu) 隊員們(men) 打成一片,耐心講解戰術,熱情鼓勵孩子們(men) 努力做到最好,並與(yu) 每一位下場的隊員擊掌、擁抱。中外兩(liang) 隊教練員對待隊員的巨大反差,讓吳鍵深思,因為(wei) 對體(ti) 育文化不夠重視,我們(men) 的體(ti) 育老師、學校運動隊教練也就很容易單純地去追求成績的目標,而忽視了體(ti) 育的文化價(jia) 值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yi) 。從(cong) 西班牙中學隊的足球教練來說,他讓孩子們(men) 感受到的是球隊裏每個(ge) 成員之間的尊重、合作,以及由此需要每個(ge) 人的努力和帶給每個(ge) 人的榮譽,這是足球的最大魅力,也是足球文化的核心。但我們(men) 很多體(ti) 育老師和帶隊教練都沒有去真正了解足球文化,甚至在扼殺一項運動在孩子心底的生根發芽。
吳鍵認為(wei) ,國內(nei) 校園足球目前存在的幾個(ge) 問題是“無文化、無效率、無興(xing) 趣、不科學”,他說,在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都應該考慮一個(ge) 問題,即“足球是不是可以讓孩子終身受益”。遺憾的是,目前校園體(ti) 育文化建設的不足,並不僅(jin) 出現在校園足球上,也是整個(ge) 學校體(ti) 育工作都麵臨(lin) 的問題之一。
幾年前,吳鍵在觀摩了一次中外中學生的比賽之後還有過另一種深刻感觸。那時正值盛夏,比賽地有一個(ge) 很大的噴泉池,外國的一群男生完賽之後,都脫去上衣跳進噴泉池裏戲水,玩的好不熱鬧。中國的學生都在一旁看著,顯然也很想參與(yu) 進去。吳鍵問他們(men) ,你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去玩?中國的學生回答,看著他們(men) ,我們(men) 都不好意思脫上衣,因為(wei) ,我們(men) 要麽(me) 太瘦了,身上都是排骨,要麽(me) 太胖了。這件事讓吳鍵印象深刻,他說,體(ti) 育的一個(ge) 重要功能就是培養(yang) 孩子的自信心,但我們(men) 的孩子自信心去了哪裏?很大程度上這也是我們(men) 的學校體(ti) 育出了問題。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提出了學校體(ti) 育的四位一體(ti) 目標,即:讓學生在體(ti) 育鍛煉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學校體(ti) 育不再是以提升學生體(ti) 質、提高競賽成績為(wei) 根本追求,而是要落在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和成長上。
也是在本次全國學校體(ti) 育教學改革論壇上,全國學校體(ti) 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毛振明講了一個(ge) 足以讓校長和體(ti) 育老師們(men) 反思的案例:在一次全員運動會(hui) 的現場,一個(ge) 孩子跑最後一棒,距離終點前摔倒了,當時孩子的速度很快,這一跤摔得很重,一隻鞋子飛到了前麵,另一隻鞋子則飛到了後麵。麵對這樣的景象,當時在現場的幾名體(ti) 育老師分別從(cong) 不同的方向立即飛速奔向那個(ge) 孩子,但就在這時,這個(ge) 孩子給所有的體(ti) 育老師上了一課,他迅速爬了起來,顧不上找鞋子,拚全力繼續跑到了終點,然後贏得了全場的掌聲。毛振明說,這個(ge) 案例讓人反思的是,體(ti) 育老師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立即飛速奔向那個(ge) 孩子?我為(wei) 什麽(me) 說是這個(ge) 孩子給體(ti) 育老師們(men) 上了一課,就是因為(wei) ,孩子在摔倒後重新爬起來,繼續完成比賽,這是這件事給這個(ge) 孩子最大的教育意義(yi) 和成長幫助,但是如果這個(ge) 孩子在飛速趕來的體(ti) 育老師們(men) 的“關(guan) 心”下,抹著眼淚中止了比賽,那是體(ti) 育老師們(men) 親(qin) 手斷送了這個(ge) 孩子和所有現場的孩子一次最好的錘煉意誌的機會(hui) 。毛振明說,體(ti) 育老師的正確做法是,孩子摔跤後先不要急於(yu) 給予過度關(guan) 注,而是可以先觀察一下,如果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爬起來,應該鼓勵他們(men) 爬起來,繼續比賽;如果孩子確實傷(shang) 得很重,再給予幫助。但是,如果孩子在自己眼前摔倒了,可能中國所有的體(ti) 育老師都會(hui) 第一時間飛奔過去吧。
毛振明還舉(ju) 了一個(ge) 例子:江蘇的一所學校建了一支橄欖球隊。學校建這樣一支球隊之後,拿到比賽成績並不是最大收獲,而是球隊中孩子們(men) 的變化。比較典型的是其中一個(ge) 體(ti) 型較胖的孩子,通過參加橄欖球有了朋友、有了自信。這支橄欖球隊的孩子,相互之間比、學、趕、超,提升自信、磨練意誌,並且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他們(men) 的這種品質遷移到了他們(men) 學習(xi) 、生活的其他方麵,成為(wei) 這所學校體(ti) 育教學的最大收獲。毛振明說,學校體(ti) 育應該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教學效果。
“跳出足球看足球,跳出體(ti) 育看體(ti) 育”,吳鍵表示,為(wei) 什麽(me) 國外的知名學校毫無例外地重視體(ti) 育,這是值得我們(men) 思考和借鑒的。
再回到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那個(ge) 短道速滑小選手和跳水小女孩,她們(men) 的成績和競技水平絕不可能與(yu) 精英運動員相提並論,但她們(men) 身上傳(chuan) 遞出的體(ti) 育正能量卻絲(si) 毫不遜於(yu) 任何一名奧運冠軍(jun) 。
長期以來,中國的學校體(ti) 育很容易走兩(liang) 個(ge) 極端,要麽(me) 是對成績過分追求,不管是學校的運動隊還是各種體(ti) 育測試,都是力求最好的成績;要麽(me) 就是體(ti) 育完全沒有地位,體(ti) 育課被侵占,體(ti) 育老師總是“被生病”。
究竟什麽(me) 樣的學校體(ti) 育才能真正改變自身命運,在本次全國學校體(ti) 育教學改革論壇上,甘肅省蘭(lan) 州市教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南戰軍(jun) 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如果體(ti) 育課隻是簡單、重複的身體(ti) 訓練,那將很難改變地位。隻有每個(ge) 學生通過上體(ti) 育課和參加體(ti) 育運動有了身體(ti) 、品質等方麵的明顯變化,體(ti) 育老師又能夠把體(ti) 育的內(nei) 涵、激情釋放出來,才能讓學校體(ti) 育真正提升地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資訊:學校教育“小三門”比重在提升
“十三五”期間,音樂、美術和體育組成的“小三門”變得越來越重要,開始逐步跟主課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的程度有了持平傾向。[詳細] -
“十三五”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成效顯著,學校體育政策體係更加健全、教學改革更加深入、條件保障更加到位、評價體係更加完善;學校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詳細] -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開展反興奮劑教育培訓
近日,西藏自治區2020年反興奮劑教育培訓班在拉薩開班。據悉,此次培訓班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拉薩設主會場,線上設10個分會場,自治區體育局係統共260多名運動員和體育工作者參加。[詳細] -
管理飲食和運動 這所小學為“小胖墩”建檔
成都市龍祥路小學為“小胖墩”建立專門檔案,老師在學校裏管理其飲食,家長對學生在家裏的運動、飲食進行監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