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同路人、開路人
高校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陪伴青年學生成長、指引青年學生前行,他們(men) 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同路人”;他們(men) 打通線上線下的界限、融合課上課下資源,為(wei) 青年學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成為(wei) 大學生前行的“開路人”。他們(men) 就是高校輔導員。
近日,中央宣傳(chuan) 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0年10位“最美高校輔導員”的先進事跡。
做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學的輔導員王銀思便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負責4913名學生的疫情防控數據匯總工作。170天、597個(ge) 文檔、62萬(wan) 人次、410萬(wan) 條信息記錄了她的抗疫點滴。因連續作戰,王銀思腰椎間盤突出疼痛難忍,疫情防控最艱難的1個(ge) 月,她忍著劇痛趴在床上度過。
江城武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風暴的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的輔導員靳敏一直守護著自己的學生,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學生最無助時,靳敏協調多方資源,守護學生的生命安全。
這場艱苦卓絕的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堂大課。輔導員深知危難時刻,教育更不能缺位。
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的輔導員張家瑋從(cong) 講好戰“疫”故事入手,深入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他利用“雲(yun) 班會(hui) 、雲(yun) 黨(dang) 日活動”講述中國的製度優(you) 勢和大國擔當,讓青年學生更加堅定“四個(ge) 自信”。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的輔導員祝鑫在武漢“封城”的76天裏,帶領團隊每日一畫,用76幅“武漢大學生抗疫圖誌”陪伴撫慰學生心靈,推送《疫情之下不當看客》等16篇網文,引導學生深刻感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她還開通網上“我是戰疫記錄者”專(zhuan) 欄,廣泛征集學生作品,鼓勵學生采用聽、說、演、唱等形式,講述“逆行者”的故事。
做青年學生成長的“同路人”
“大學生在哪裏,輔導員就在哪裏。學生成長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這是雲(yun) 南大學的輔導員朱丹8年來堅持不變的信條。
這幾乎是每一位高校輔導員的信條。在互聯網成為(wei) 大學生信息重要來源的今天,輔導員對這句話的認識更為(wei) 深刻了。
“立德樹人,不僅(jin) 要站穩課堂主陣地,還要將思政課延伸到課堂外,要善用網絡育人,使學生成為(wei) 心中有夢、眼裏有光、腳下有路的時代新人。”杭州師範大學的輔導員錢珊開創“網絡+實踐式”的思政課堂,以慕課、直播為(wei) 載體(ti) ,組織學生參觀井岡(gang) 山、西柏坡、韶山等紅色革命地。
錢珊的做法與(yu) 很多輔導員不謀而合。
“11年來,從(cong) 博客、BBS論壇,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視頻,無論網絡育人的載體(ti) 怎樣變化,對我來說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運用網絡創新思政工作。”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的祝鑫說。11年來,她先後撰寫(xie) 網文440餘(yu) 篇,訪問量達千萬(wan) 人次。她的網文選題緊扣時代和校園熱點,個(ge) 性鮮明,被稱為(wei) “鑫”式風格,獲得大量轉發、點讚。《公交車上讓座的那些事兒(er) 》等文章直指學生熱點話題,引領學生輿論場。
當然,網絡思政不隻是網上功夫,還要有線下實踐,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想法變成說法,把說法變成做法。
西安交通大學的輔導員庫來西·依布拉音麵對少數民族學生打造互聯網+“同心圓”模式,在少數民族學生中推進“認識100位老師”“閱讀100本經典”“聽取100場報告”“參加100場活動”,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融入底蘊深厚、創新活躍的校園文化中,營造境界高雅、開放包容、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她還善於(yu) 用青年的話語體(ti) 係,把大道理包裝成“小清新”,將國家的民族政策與(yu) 思政教育結合起來,轉化為(wei) 身邊的故事。用真誠增進理解,加強交往交流交融,為(wei) 在外求學的各民族學子構築溫暖的心靈港灣。
做青年學生前行的“開路人”
把愛融入行為(wei) 、用愛傳(chuan) 播信仰已成為(wei)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法寶。
西南政法大學的簡敏在擔任輔導員的22年中,堅持每天找學生談心,22年共計談心1400多人次、500多個(ge) 小時。她使有厭學自殺傾(qing) 向、網絡成癮的學生回歸課堂;把有嚴(yan) 重心理疾患的學生帶回自己家調養(yang) ;邀請留校的貧困學生到自己家共度除夕夜……
沈陽工業(ye) 大學的李青山是一個(ge) 愛“串門”、愛“嘮嗑”的輔導員,家訪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飯。李青山所在學院農(nong) 村學生占比較大,困難生問題突出。通過家訪,李青山為(wei) 80多個(ge) 困難家庭送去溫暖,幫助30多個(ge) “雙困”學生成功脫困。他還在“嘮嗑”中聊出30多名問題學生的心裏話。
在很多輔導員看來,對學生有質量的陪伴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朱丹所說的那樣,“輔導員的工作價(jia) 值不能僅(jin) 用辛苦去丈量,輔導員這份職業(ye) 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認可是因為(wei) 它的專(zhuan) 業(ye) 性。”
一群專(zhuan) 家型的輔導員已經成長起來,他們(men) 正在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積累,幫助青年大學生實現夢想,為(wei) 學生成長成才引路導航。
“劉導,我們(men) 奪冠了!”看到學生黃傑在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奪冠後發給自己的消息時,哈爾濱工程大學的輔導員劉鐵備感欣慰。對於(yu) 始終與(yu) 學生一起戰鬥的劉鐵來說,“有什麽(me) 能比學生洋溢幸福的笑臉更讓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過比賽,劉鐵探索出一條培養(yang) 人才成長的路徑。他深知,世界正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yang)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水聲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將學生的個(ge) 人理想與(yu) 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聯係在一起。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忙碌而煩瑣的,壓力也是巨大的,但很多輔導員一幹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因為(wei) 很多輔導員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用心靈陪伴心靈、用靈魂感染靈魂、用青春點燃青春的事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校園內外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校園成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前線。網絡連接了一雙雙求知的眼睛,課堂濃縮在一塊塊或大或小的屏幕裏。不尋常的年月,見證了不尋常的教育。[詳細] -
我是內地西藏班畢業生:35人口述內地西藏班的35年
2020年是內地西藏班辦學35周年,從1985年到2020年,35年間,一批批西藏少年從青藏高原來到內地,在老師的精心培育和細心嗬護下,健康茁壯成長。[詳細] -
拉薩市大學生就業創業補貼將常態化申報
為全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各項補貼政策,縮短政策兌現周期,從2021年開始,拉薩市將常態化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申報工作。[詳細] -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工作
根據教育部近日發布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自2021年1月1日起,每年進行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