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能開啟幸福路
紮西次仁家住左貢縣美玉鄉(xiang) 日雪村,是一個(ge) 地地道道的普通牧民。因為(wei) 家庭貧困,2015年,通過政府審查考核,紮西次仁家被納入美玉鄉(xiang) 日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鄉(xiang) 、村幹部在了解到他家的貧困情況後,經常幫助慰問他們(men) 。紮西次仁對鄉(xiang) 、村幹部的關(guan) 懷和幫扶十分感動,但又苦於(yu) 不能快速改變自己貧困落後的現狀。他積極尋找擺脫貧困的方法,想要用實際行動改變現在窮困的生活狀態,依靠自己自主脫貧,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機會(hui) 終於(yu) 來了,2016年,紮西次仁和其他有脫貧想法的貧困戶一起走進了左貢縣在卡若區俄洛鎮組織的實用技能培訓課堂。課堂上,專(zhuan) 家集中教授了很多實用的脫貧致富技能,為(wei) 他們(men) 脫貧致富提供技術支撐。
當聽到專(zhuan) 家講解關(guan) 於(yu) 摩托車、電氣焊等實用技術時,紮西次仁非常感興(xing) 趣,“聽得我心裏癢癢的,躍躍欲試”。專(zhuan) 家了解到他的想法後,專(zhuan) 門對他進行技術培訓指導,通過一個(ge) 多月的刻苦學習(xi) 鑽研,紮西次仁掌握了基本的維修、電焊技術。
政府鼓勵自主脫貧,對自主脫貧有各項扶持政策。紮西次仁通過政府的扶持及銀行的小額貸款,2016年11月,在日雪村開辦了自己的摩托車維修店。“黨(dang) 和政府為(wei) 我創造了這麽(me) 好的機會(hui) ,說什麽(me) 也要好好幹,我一定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由於(yu) 家庭貧困,紮西次仁很早就輟學放牧了。摩托車維修,雖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對於(yu) 一個(ge) 隻有小學文化水平的人來說並不那麽(me) 容易。
剛開業(ye) 時,維修店鋪就因為(wei) 各種問題停滯不前,但紮西次仁從(cong) 未氣餒。他一邊按照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認真維修,一邊通過維修中遇到的難題開展自學,不懂的地方就電話谘詢技術人員。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維修技能越來好,店裏的生意也越來越火紅。擁有了致富技能,紮西次仁家的脫貧步伐按下了“加速鍵”。
在開辦維修店2年後,紮西次仁家的經濟狀況大幅改觀,已經從(cong) 精準扶貧中脫貧了,吃穿不愁還有3萬(wan) 多元的存款。他自豪地說:“我已找到了致富門路,已向村委會(hui) 申請摘掉我的貧困戶‘帽子’。”
脫貧摘帽後,紮西次仁想到日雪村還有貧困戶沒脫貧,他決(jue) 定將自己的致富經驗和車輛維修技能同他們(men) 分享,幫助他們(men) 更快脫貧。
如今,在紮西次仁的帶動下,日雪村多名貧困群眾(zhong) 跟他學習(xi) 維修技能,獲得了一技之長。紮西次仁說:“我有今天,離不開黨(dang) 和政府對我的幫助,如今我致富了,願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尼木縣:技能握在手 致富路上走
拉薩尼木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車厘子種植負責人德吉和基地內其他6名“點對點”產業幫扶幹部一起,“手把手”教授9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習種植技術。[詳細] -
阿裏地區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綜述
在劄達縣底雅鄉食堂裏,人們總會看見女廚師次仁桑姆忙碌的身影。她做出的飯菜美味可口,得到了全鄉幹部職工的一致認可。[詳細] -
“手把手”教技能 “點對點”抓產業
近年來,拉薩尼木縣立足於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把帶動群眾就近就便就業增收擺在首要位置,緊緊抓住提升扶貧產業項目經營管理水平這個“牛鼻子”。[詳細] -
林芝技工學校——強技能 促增收
“這次有粵菜師傅專門教做粵菜,讓我對家庭旅館未來經營和發展更有信心了。”近日,在林芝技工學校“粵菜師傅”技能培訓班裏,來自工布江達縣的家庭旅館的參訓學員達瓦玉珍如是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