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職通車]一線城市,怎樣讓青年“闖”得更安心

發布時間:2021-02-01 15:04:00來源: 光明日報

  答問專(zhuan) 家: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首席專(zhuan) 家 李國平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yu) 金融學院副院長 孫堅強

  問題一:我在一家公司從(cong) 事研發工作,之所以選擇留在北京,看中的是孩子能夠享受優(you) 質教育資源。我和丈夫收入尚可,花費不少積蓄購買(mai) 了學區房。為(wei) 了孩子成長,我們(men) 隻有更加努力以獲得更高收入,投資孩子的未來。大城市優(you) 質教育資源該如何均衡化?

  李國平:在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往往決(jue) 定著城市的引才能力。現實地看,城市內(nei) 部的教育資源往往存在空間上的不均,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的市中心就出現了超高價(jia) 的“學區房”。這也導致城市中心人口過度集中、外圍地區人口相對稀疏,既不利於(yu) 城市均衡發展,又給家長帶來經濟負擔。

  北京教育資源豐(feng) 富,但優(you) 質基礎教育資源高度集中。這給北京疏解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降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帶來很大困難。近年來,北京已經在中心城區以外各區布局優(you) 質教育資源,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布局優(you) 質中小學,鼓勵優(you) 質中小學建立分校和聯合學校等,促進人口和產(chan) 業(ye) 向外圍轉移。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在城市布局中發揮基本公共服務的主導作用,並通過製度創新鼓勵社會(hui) 資本充分參與(yu) 建設。

  問題二:我在深圳某頭部互聯網企業(ye) 工作,“程序猿”“碼農(nong) ”“攻城獅”指的就是我們(men) 。我很怕失業(ye) ,但作為(wei) 中年人,在公司的競爭(zheng) 力遠不如年輕人。如果升不上去,就麵臨(lin) 再次擇業(ye) 的問題。對此,您有何建議?

  李國平:大部分信息類企業(ye) ,特別是互聯網企業(ye) ,知識更新快,從(cong) 業(ye) 者的代際更替也非常快。相比較而言,年輕人創新能力強,對於(yu) 前沿科技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能夠承擔相對更強的工作量,因而更受青睞。麵對競爭(zheng) ,應當主動適應,加速向管理者、營銷者或創業(ye) 者轉型;也可考慮轉戰到另一個(ge) 城市,隻要職業(ye) 空間大、生活節奏好,未必不是更理性的選擇。

  問題三:我今年剛從(cong)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畢業(ye) ,回國前也曾猶豫去哪兒(er) 。因為(wei) 喜歡廣州,所以選擇在當地某985高校從(cong) 事科研工作。我周圍也有一些朋友正經曆相似的困惑。您覺得廣州與(yu) 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在吸引力上有哪些優(you) 勢?

  孫堅強:近年,年輕人選擇廣州就業(ye) 的傾(qing) 向度不斷增加。如果想從(cong) 事科研工作,不少在廣州的高校確實可提供有競爭(zheng) 力的薪酬,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也為(wei) 學者提供了更多產(chan) 學研機會(hui) 。

  具體(ti) 來看,廣州擁有厚實的經濟積累和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有助於(yu) 優(you) 秀人才創新創業(ye) ;這裏曾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主港,如今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整體(ti) 氛圍比較開放包容;2019年,廣州專(zhuan) 利申請17.7萬(wan) 件、授權10.4萬(wan) 件,濃鬱的創新氛圍有利於(yu) 積聚人才、助推人才成長。此外,廣州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城市之一,宜人的環境也是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項目團隊:記者 李曉、王斯敏、蔣新軍(jun) )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