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國留學生的“靈感實驗”
冬夜北京,22點,萬(wan) 家燈火暖,寒街人漸稀。位於(yu) 王府井大街的“WeWork”共享辦公區中,一間辦公區裏依然亮著柔和的燈光,屋裏有六七個(ge) 人坐在工位上,或伏案研讀,或緊盯電腦,有節奏地在鍵盤上敲擊出英文字母,或戴著耳機正在用英文進行線上交流……
這個(ge) “辦公空間”裏的人,既非企業(ye) 員工加班,更不是網友在網吧裏“衝(chong) 浪”,他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因為(wei) 疫情而滯留國內(nei) 、無法去國外讀書(shu) 的中國留學生。而這個(ge) “辦公空間”,也被賦予了一個(ge) 有意思的英文名字:“Sparklab學習(xi) 空間”,翻譯過來就是“靈感實驗室”。灰白相間的牆壁上印著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經曆是最好的老師)”的英文短句,在另一麵玻璃牆上,簽著所有在這裏學習(xi) 的同學名字。“這也象征著一種歸屬感吧”,發起人說。
總的看,這個(ge) “Sparklab學習(xi) 空間”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安靜的自習(xi) 室;二是寫(xie) 字樓裏的共享區,在這裏可以舒服地坐在沙發座裏看書(shu) 、或者與(yu) 夥(huo) 伴交流,也可以在獨立“電話亭”中與(yu) 遠在大洋彼岸的導師交流。第三部分是休閑區,提供零食、水果、咖啡、茶飲等。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因當前防疫需要,“Sparklab學習(xi) 空間”中的留學生們(men) 隻有通過大樓門口的健康碼驗證以及刷會(hui) 員卡,才能進入這個(ge) 學習(xi) 區域。
緣起
三個(ge) 年輕人
共同碰“靈感”
“這裏不是辦公室,而是我們(men) 的‘留學自習(xi) 室’,是我們(men) 特意為(wei) 滯留國內(nei) 的留學生們(men) 準備的自習(xi) 、上網課的一個(ge) 公益空間。”王徐琬琪是“Sparklab”的發起人之一,她自己就是個(ge) 因疫情而滯留國內(nei) 的留學生。她自我介紹說,去年9月,她被美國南加州大學等學校的“WBB全球工商管理學士”項目錄取,因為(wei) 疫情,不得不選擇留在國內(nei) 進行線上學習(xi) 。
與(yu) 王徐琬琪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被美國西北大學錄取的王采衣和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錄取的侯博瀚。三人以前本就是高中同學,一聊方知,大家麵臨(lin) 的問題類似:在家自學,缺乏氣氛;沒有學習(xi) 的線下“場景”,隨便來個(ge) “葛優(you) 躺”,就能昏睡過去,效率極低。
“雖然大部分教授會(hui) 照顧國際學生,網課采用錄播。但有些必須有討論的課程,就一定要用直播課。因為(wei) 時差原因,這些直播課程往往都在晚上或者半夜進行,有時候一上就要上一整晚,這樣對家裏人的作息也會(hui) 有影響。”王徐琬琪說。
三個(ge) 年輕人思來想去,“靈感”突襲,創辦一個(ge) “留學生公益學習(xi) 空間”的想法應運而生,索性就叫它“靈感實驗室”不就得了!“Sparklab”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實踐
“跑”遍北京四九城
一波三折找“租地”
王徐琬琪說,有了“靈感”後,去年7月份,三人就開始“行動”了。為(wei) 了了解需求,他們(men) 在留學生群中進行民意調查。“大家的需求還是挺大的,都覺得這個(ge) 想法很好很實用。” 為(wei) 了付諸實踐,三個(ge) 年輕人開始發揮自己從(cong) 高中即開始培養(yang) 的社交方麵的特長,開始在四九城奔波選址——
侯博瀚當年組過辯論隊,點子多口才好,善於(yu) 與(yu) 人打交道;王采衣高中時曾任學生會(hui) 主席,擅長場地協調;王徐琬琪因自己創過業(ye) ,也是創意不斷。盡管各展所長,但這次的“創業(ye) ”對他們(men) 來說依然充滿了挑戰,去年的7月到9月,為(wei) 了找到合適的場地,三人跑遍了海澱、東(dong) 城、西城、朝陽,找過大學的階梯教室,也看過因為(wei) 疫情停辦的留學機構場所,均不夠理想。不是價(jia) 位太高、就是地理位置太偏,或者是周遭環境太差,不利於(yu) 同學們(men) 方便地往來學習(xi) 。
三位發起人經過無數輪討論,形成的一致“理念”是:一是必須要有獨立的學習(xi) 空間;二是地理位置不能太偏,通勤要方便;三是價(jia) 格要合理,要考慮留學生們(men) 的經濟實力。因此,三人沒少跑,不斷地與(yu) 場地提供方溝通、砍價(jia) 。
“我們(men) 的‘創業(ye) ’資金都是來自自己此前創業(ye) 攢下的積蓄,以及家人的資助。”王徐琬琪說。
經過多方努力,去年9月,“Sparklab學習(xi) 空間”在雅寶路的“EPARK”開業(ye) 。他們(men) 通過微信群和微信公眾(zhong) 號“Sparklab學習(xi) 空間”發布消息,吸引了多位有共同需求的留學生們(men) 走進這個(ge) 24小時留學生“自習(xi) 室”。今年年初,“Sparklab學習(xi) 空間”由雅寶路搬到了王府井,位置更加核心。經過一番討價(jia) 還價(jia) ,也得到了相對合理的租價(jia) 。
因為(wei) 自習(xi) 室的本體(ti) 就依托在共享辦公空間裏,因此各方麵學習(xi) 設施都比較齊全,自習(xi) 、討論、茶歇的需求都能滿足。
通過口口相傳(chuan) ,這個(ge) 學習(xi) 空間的名氣越來越大。“會(hui) 員最多的時候,線下可以達到30多人,”王徐琬琪說。在費用上,每個(ge) 月的會(hui) 員費則根據預定期限的長短,每人每月1600元至2000元不等,刷門禁卡進入,一個(ge) 月內(nei) 不限學習(xi) 次數。“這樣的價(jia) 格已經遠遠低於(yu) 市場價(jia) 了,僅(jin) 僅(jin) 是覆蓋了成本而已。我們(men) 的初心也是希望為(wei) 大家提供一個(ge) 公益的環境。”王徐琬琪告訴北青報記者。
為(wei) 了讓會(hui) 員們(men) 能夠更加有序、安心地在“Sparklab學習(xi) 空間”中學習(xi) ,他們(men) 還專(zhuan) 門設置了輪值的管理員,負責日常的溝通和事務性運作。“一開始,三個(ge) 人都沒有什麽(me) 分工,經常就是重複性忙亂(luan)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men) 逐漸捋出了路數。”侯博瀚告訴北青報記者,2021年他會(hui) 在上海實習(xi) ,不能更多地照顧線下“Sparklab學習(xi) 空間”的運營,就主要承擔起線上微信群和微信公眾(zhong) 號運營的部分,而王采衣和王徐琬琪都留在北京,更多負責線下組織工作。
拓展
互動辦了數十次
尋求夥(huo) 伴“社群感”
這個(ge) 學習(xi) 空間不僅(jin) 僅(jin) 是能上網課這麽(me) 簡單,三位小夥(huo) 伴想到,暫時無法前往學校學習(xi) 畢竟是個(ge) 遺憾。為(wei) 了讓環境無限貼近於(yu) 真實的校園生活,三人盡可能把大學生活的元素融入其中,將“Sparklab學習(xi) 空間”功能進行擴展,設法豐(feng) 富“留學”生活。
在成立半年多的時間裏,他們(men) 在“Sparklab學習(xi) 空間”中辦起了小型論壇、討論會(hui) 、讀書(shu) 俱樂(le) 部以及集體(ti) 娛樂(le) 活動。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專(zhuan) 業(ye) 的留學生們(men) 可以在這個(ge) 空間裏進行思想碰撞、獲得新知。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還請來學長、學姐走進“Sparklab學習(xi) 空間”與(yu) 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王采衣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該“留學自習(xi) 室”每周都有兩(liang) 三場集體(ti) 活動。他們(men) 討論哲學問題、討論藝術史、一起學習(xi) 曆史課程,由留學生們(men) 自己擔任導師,把專(zhuan) 業(ye) 內(nei) 有意思的知識整理出來與(yu) 大家一同分享、交流,在這方小小的空間裏學習(xi) 與(yu) 成長。
翻看“Sparklab學習(xi) 空間”發布的活動安排表,每天下午3點半到5點是最受留學生們(men) 歡迎的時段,有專(zhuan) 為(wei) 開闊視野而設置的專(zhuan) 題沙龍,有為(wei) 提升寫(xie) 作能力而開設的寫(xie) 作工坊,也有輔導學校申請的交流環節。此外,還有一周一次的讀書(shu) 俱樂(le) 部,周末還有電影之夜、桌遊局……拓展的內(nei) 容越來越豐(feng) 富,在新學期,他們(men) 還計劃邀請行業(ye) 專(zhuan) 家、大咖與(yu) 留學生們(men) 交流職業(ye) 規劃。
不僅(jin) 如此,“Sparklab學習(xi) 空間”的線上微信公號和微信群人數也越來越多,關(guan) 注度也越來越強,他們(men) 也會(hui) 在線上分享活動內(nei) 容。
盡管這個(ge) 學習(xi) 空間看似一個(ge) 共享自習(xi) 室,但王采衣覺得:“我們(men) 從(cong) 沒有以自習(xi) 室的標簽來界定自我,我們(men) 的核心觀念是為(wei) 了製造社群感。”
打算
“實體(ti) 空間”有盡時
線上“社群”無終期
“我們(men) 在新學期開學之後,還打算再更換一個(ge) 新的地方,希望能夠為(wei) 留學生們(men) 提供住宿的條件。”王徐琬琪告訴北青報記者,隨著“Sparklab學習(xi) 空間”影響力在留學生群體(ti) 中不斷提升,也有廣東(dong) 等地的滯留留學生表示願意來到北京,加入他們(men) 的“Sparklab學習(xi) 空間”,不過,他們(men) 對於(yu) 住宿的需求比較強烈。“目前,我們(men) 已經與(yu) 不少機構和單位進行過溝通,初步希望能夠借用高校的宿舍,一方麵,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麵,讓夥(huo) 伴們(men) 也能承擔得起費用。”
談起這次“創業(ye) ”的經曆,王徐琬琪和王采衣都說,他們(men) 的大學專(zhuan) 業(ye) 都與(yu) 商科有關(guan) ,因此,這也是對他們(men) 一次很好的鍛煉。
“我們(men) 這群留學生不管將來是去哪裏學習(xi) ,當下都是通過‘Sparklab學習(xi) 空間’聚在了一起。未來,各地學校恢複線下開課之後,大家雖然分散在不同的國家,但是完全可以繼續在線上組建一個(ge) 更大的社群進行交流、學習(xi) ,並傳(chuan) 播我們(men) 中華的文化。”在這三位年輕人心中,“Sparklab學習(xi) 空間”的發展方向正在日益明確起來——“我們(men) 打算把它延伸成留學生學習(xi) 交流社群”,侯博瀚說,“Sparklab學習(xi) 空間”未來會(hui) 更注重線上發展,以“社群”形式存在,不斷提供學習(xi) 內(nei) 容和豐(feng) 富活動,讓身在異國他鄉(xiang) 的留學生們(men) 能夠在社群中找到同伴、緩解孤獨、傳(chuan) 播文化,共同提高。
“實體(ti) 空間有散時,但是Sparklab陪伴無終期。Spark,是火花、活力之意,在這個(ge) 靈感實驗室裏,希望各種思維碰撞出絢麗(li) 火花,讓所有置身其中的人找到自己的學習(xi) 熱情所在。”王采衣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2021,這些留學貼士你應該知道
SAT又被稱為“美國高考”,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主辦的一項標準化的、以筆試形式進行的高中畢業生學術能力水平考試。[詳細] -
中小學生出國學習呈低齡化 盲目提前並非理智
在《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9)》中,中小學生出國學習成為報告關注的重點之一。中小學生出國學習呈現低齡化趨勢已持續數年。[詳細] -
國家留學基金委:年底前公派留學因疫情無法成行可延期
日前,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就2020年12月31日前因疫情原因無法按期派出的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延期派出事宜發布通知。[詳細] -
教育開放 留學生成“中國名片”
20歲的王思洵在9月開啟了她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留學生活。乘“入學班機”抵達貝爾法斯特後,王思洵還收到了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和中國學聯為他們準備的防疫物資。[詳細]